
上周,是黑龙江省教育厅上线党风政风热线,老百姓提了多少问题,我们不得而知。但节目中,选择了几个“典型”的问题上镜头。其中有一个是求助的问题。
一位女士哭诉自己的孩子不能上幼儿园,理由是,自己在外打工,孩子的姥姥虽然有工资,但是因为眼睛不好,经常买药看病,家里没有钱。
这件事,在场的听者没有一个不指责的。两个人都有工资,孩子上不了幼儿班,竟然来找党风政风热线。怎么这么不刚强?比她困难多的人有的是,如果所有人都上党风政风热线求助,党风政风热线不是变成了求助节目了吗?党风政风热线如果在这件事上大作文章,就是太不明智了,那么多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为什么不去帮助?两个人工资供不起孩子上幼儿班?
本周的党风政风热线日播节目,又播出了这件事,给人没完没了的感觉。而且用的时间又超出了其他问题很多。
我在听节目地时候是在汽车上,一位老人把收音机的声音放得很响。很多人都听边议论,贬多褒少,也就是说,更多的人都认为,这个节目用这样长的时间,播出这样一件不该在这个节目播出,当事人不该如此自私的事,实在不应该。
黑龙江党风政风热线节目是一档问政节目,已经开播十几年了。
开始,这个节目很正规,整个节目接听的电话是很多的。上线嘉宾也很重视。
事后,所有问题都能解决。节目工作人员都能回访,问上一句满意吗?不满意的继续解决。节目在播出时,三部电话也有人接听,有的直接就转进直播间进行解决。热线电话随时有人接听。
近几年,人们发现,节目变了,直拨电话无人接,热线电话始终占线,不是真的占线,而是不接听。老百姓反映的问题每期都有石沉大海现象,还出现过节目中,记者与打电话的听众干仗的情况,表现出很低的素质。
上线嘉宾也滑了,欺上瞒下,做假材料,使很多本来没有解决的问题都成了“解决得很好”,最终,苦的是老百姓。
近二年,节目产生了一个“飞跃”,形式很像315晚会。每次节目就几个问题,全是记者暗访的结果,轰轰烈烈,观赏的人据说上亿。
节目规定,凡是上镜的问题,必须解决。这就意味着,节目把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分成了等级,上镜头的都是重要问题,没有上镜头的都不是重点问题,解不解决无所谓。
因此,原本节目的宗旨:“老百姓的事情比天大”,“老百姓的事情无小事”荡然无存。因为节目已经全部交给那几所谓个典型的问题了,仿佛作风整顿就该整顿那几个问题,更似乎,那几个问题解决了,黑龙江就没有问题了。人们在问:其他的问题谁管?
老百姓对节目意见很大。很多人不再相信节目了,不再收听节目。
有一位女士说,她反映的问题长达十几年,年年反映,始终没有一个人和他联系过,年年岁岁都相似,反映完了,等于没反映。
听众反映更多的,就是节目中出现的帮助环节,更多的人反对。有的甚至说,鸡皮疙瘩落满地。
为什么听众反应会这样?分析后大家就明白了。
首先我们必须看节目的性质。这个节目是问政节目,是与作风整顿合办的。既然是为整顿作风而办,那么,就应该在每个环节上都注重相关内容。我们身边不是作风好了,而是还有很多作风很差的问题。比如,搞形式主义,新官不理旧账,领导干部不作为,办事拖拖拉拉,能拖就拖,能躲就躲,老百姓反映问题很难解决,办事求人都不行,有的服务部门表现差的跟很多年前差不多。
节目如果明确自己的性质,就该在每个环节上都扣住主题,把从根本上解决全省各部门的作风问题用铁肩担当起来。老百姓反映了那么多的问题,每个问题连结果都没有,还有闲心利用这个节目作秀!
我们这样讲不是反对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每个人都有义务,每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我们得分清节目性质,可以把这样的问题放在别的节目当中去播出,去解决,把更多的时间用来解决属于本节目该解决的问题上。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更多的问题,让更多的人满意,让整个社会以最快的速度消除不和谐音符。不要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不要把节目变成花拳绣腿,专门儿捡那些容易出成绩容易出名声的问题,去轻易解决,然后昭示:我们解决了多少多少问题!既然是问政节目,应该把所有的问题所有的时间用来处理那些应该问责的问题。
这么多年来,我们没有听到过该节目在节目中,拿出一个真正处理某领导不作为弄虚作假的问题。对于老百姓举报的领导干部不作为的问题,节目从来就没有给出过什么结果,都是石沉大海,不了了之。
责任担当应该尽职尽责,真正明确自己做事的性质,全心全意,不摆花架子,不作秀,不把工作数字化,不为光环遮望眼,不避重就轻,才能把真正的问题真正的解决。
心中有山水,才能绘出最美的山水,绘出最美的山水,老百姓才有徜徉其间的幸福感!(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