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听说伶伦大桥,是在高中同学韦利肖的朋友圈里,那时还正在建造,我感觉名字很好听。后来和君子若兰熟悉了,她是一位用声音传递美的女子朗诵者,不知道为什么叫君子若兰,我就喜欢称呼她女子若兰。她很喜欢美好的事物,发现美就一下子变成了小女人心性,很容易快乐起来。

她的朋友圈里经常发些关于伶伦大桥的夜景图片,美轮美奂。昨天她又在炫耀美丽的伶伦大桥夜景,还开心的说看第三张照片,第二个路灯上有一个月芽儿。我一看还真是的,很美很是赏心悦目。于是,就有写一写伶伦大桥的冲动。

我的老家是豫西山区的一个小县城。一条洛河由西向东流淌了上千年,也把家乡冲割一分为二。县城坐落在洛河北边儿,我的老家在洛河南边儿,于是,老家人也习惯了以洛河为界,叫河南人、河北人,去河南去河北。这些纯属是我们小城的故事,与黄河北黄河南不一码事儿。

因为我的家乡有山有水,也就有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家乡美。当然,也有肥沃的黄土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有河就得有桥,解放前,好像洛河南人到洛河北县城去赶集,大都是趟河过去的,多遭罪。解放后,架起来了长水桥和长虹桥,联通南北。那时候经济发展慢,一两座桥也能满足人们出行需求。长虹大桥是主桥,直通县城。

这不,改革开放都四十年了,改革的春风也吹到了我的家乡。经济繁荣昌盛了,车辆也就多了,长虹桥负荷太大,紧挨着又扩建了一座兄弟桥,仍不能满足交通需要。于是,伶伦大桥就登上了历史舞台。

伶伦大桥的设计是实用和景观二合一。既方便了南北同行的需求,又是洛河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有许多年没回去了,国庆回老家,让人真是刮目相看,洛河两岸,两条宽广平坦的柏油马路,如同两条彩带一样伴随洛河而行,在洛河南岸和北岸依水傍城修建了美丽滨河公园。伶伦大桥夜景就成了洛河上的彩虹,滨河公园的明珠。
伶伦大桥的美是在晚上,白天和普通的吊索桥差不多。到晚上就不一样了,在万盏彩灯的色彩变换下,与月光映辉。水波粼粼里的倒影,色彩斑斓,行走在桥面上,望着清幽的河水,沐浴在变幻的多彩灯光里,如同闯入了美丽的梦境。远观亦是美,那是在欣赏人类建筑和大自然融合的梦幻。

用一首小诗来赞美她吧。
伶伦大桥美
改革春风四十年,
小城旧貌换新颜。
洛河两岸飘彩带,
生态公园依河建。
伶伦大桥南北便,
车水马龙尽追赶。
夜景美观不胜收,
色彩斑斓最惊艳。
(图片/君子若兰)

作者简介:韦海民,笔名韦嘉豪,1979年6月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赵村镇西陈宋村。2004年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现旅居河南省会郑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