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
鲁哀公问道:“怎么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答道:“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上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不服从统治了。”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译文
季康子问:“要使百姓恭敬、忠诚并互相勉励,该怎么做?”孔子说:“如果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就会恭敬;如果你能孝顺父母、爱护幼小,他们就会忠诚;如果你能任用贤能之士,教育能力低下的人,他们就会互相勉励。”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
有人问孔子说:“您为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说:“《尚书》中讲:'孝就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把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它靠什么行走呢?”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译文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
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献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