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伟大祖先王若虚
文/紫薇
有这样一位老前辈,他的事迹很多人都没听过,但是他在我们村就可出名了,在我们村都听说过他的大名。
王若虚,1174年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金代文学家,字从之,号慵夫,入元又自称”滹南遗老”。他是金世大世年间金源文派初创时期的著名诗人,是诗坛革新派的领袖。他热爱学习,曾拜他的舅舅和古文家为师。1197年擢经义进士。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又奉使西夏,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他因是藁城人,很多地方都想把他写到自己村的村史里,他们只是想,但都没有写。我的妈妈参与了我们村的村史写作,她从村委会和市(区)里找到有关王若虚的资料,查到在《藁城县志》嘉靖本,康熙本,民国本以及《藁城县志集注》中,《藁城教育志》中,都明确标明王若虚是藁城织锦村人,就把他的生平事迹写在《织锦村志》中。

通过他的文章可以得出他的论文主张辞达理顺,论诗提倡晓畅自然风格,主张写哀乐之真,反对形式之风。认为“古今互有短长”。他对文体的看法是“定体则无,大体须有”,推崇“白居易”“苏轼”。他认为诗的创作关键在于皆出于自得,反对苦无义理,徒费雕镌之作,他在《论语解惑》中对朱熹的解经提出批评;在《史记解惑》中对司马迁的行处叙事多有指责。
在金朝灭亡时,他微服北归镇阳(现正定,王若虚的舅舅家)。他东游泰山至黄岘峰,憩萃美亭,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世,享年七十。他写过的《慵夫集》《滹南遗老集》传于世。在我们新的书屋中,我找到了他写的书——《滹南遗老集》,这本书又叫《滹南解惑》,共有46卷。
王若虚的理论对以前和现在的诗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也深深地被王若虚的书籍所吸引。我很赞成王若虚的文学观点和为人,也为我们村在历史上出了个伟大的文学家感到自豪。

作者简介
王紫薇,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兴安镇织锦村,就读于藁城区府兴中学,是九年级(2)班的一名学生。
曾在拉丁舞比赛中获得奖项,性格开朗,与老师、学生友好的相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