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农村有一句俗话,叫做:
“宁叫心宽,不叫屋宽。”说的有一定道理。说明屋虽宽心不安不好。
但是,现在我认为,其实,这也是以前老百姓的一句自我安慰的话。或者是无可奈何的话。
在那年代,穷人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哪有闲钱去买宅子盖房子?
况且,公家又不兴方宅子。
因此,几家挤一个院子,弟兄几人挤一间屋子的情形并不罕见!
从我记事,中街大庙有两个院子,一个叫东院,一个叫西院。
每一个院子都有四五家居住。后来从这两个院子出来的人变成了一个生产队,估计要有三百多人!
那时,要地方没地方,要钱没钱。
这个孩子该结婚了,那个孩子没地方挪。只好弟兄们挤在一起,俩床中间用一块布隔起来。
叫你说,老人的心能宽吗?
还有,河口有一家。弟兄六人,就那一间房子。
老二该结婚了,老人就让老大搬出去。老三该结婚了,就让老二搬出去。
以此类推。至于你搬到哪里,你自己想办法。总之,老人不管你!你想,他一家老小心能宽吗?
实在是没有办法啊!
大概是到了上世纪60年代以后,国家才实行了方宅基地。
一家一家都挪了出去。
后来基本达到一个孩子一所宅基地。
原来,都是土坯房。后来,都盖成了混砖房。
2010年以前,基本都是一层。
现在,一层已经很少见了。都是二层三层,甚至四层五层。
房子越来越大,楼房越来越高,装修越来越漂亮!
一家比一家!
屋子不大心不宽,楼房不高心不宽!装修不好心不宽!
我觉得,农村住房建设,经历了几次革命:
由土坯房变成混砖房是第一次革命。
由砖瓦房变成平房是第二次革命。
由一层变成多层是第三次革命。
预计不久的将来,有可能变成小区。这将是第四次革命!
不少家庭,一个孩子,或一个孙子,都是盖两三层。
都是空房多啊!都是有钱啊!一家比一家。
这样心才宽!
“宁叫心宽,不叫屋宽”实在是没办法的事!
我认为现在这句话已经过时了!
现在可以改成“屋宽心才宽!”或者“屋宽心更宽!”
不过,话又说过来,够住就行了,不必盲目攀比!
瞎说一气,不知当否?
2014 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