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营华蓥山化工厂的记忆》
文稿❀陈智敏
主编❀刘茂元

国营华蓥山化工厂座落在华蓥市双河镇新拱挢村一组的一个半山坡上,占地面积5.3亩,固定资产投资约118万元,年设计年生产轻质碳酸钙6000吨。北靠鸡公山,东隔高顶山煤矿医院与大山深处的渠江水泥厂矿山车间、高顶山煤矿、高顶山第二煤矿相邻,南临隆冬河与矿区煤坪、渠江水泥厂和华蓥(原高顶山)火车站相望,西隔襄渝线新拱桥铁路大桥与华蓥山矿务局总部和华蓥山矿务局机修厂相连,距华蓥市区近约二公里。

国营华蓥山化工厂主要产品轻质碳酸钙,是运用华蓥山丰富的石灰石资源,锻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碳化为石灰乳生成碳酸钙,最后经脱水、干燥和粉碎而生产而成,是生产橡胶、塑料、油漆、水性涂料、造纸、电缆、牙膏等产品必不可少的辅助材料。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国营华蓥山化工厂开始创建,到八十年代中期试运行投产,到九十年代中期破产,国营华蓥山化工厂走过了一条坎坷曲折的路。

(一)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未期华蓥工农区成立之时,境内的华蓥山中段西麓,国家“三线” 建设企业和四川省、南充地区的煤矿企业密布。华蓥工农区成立以后,区革委依托区糖厂的部分力量,于1980年在华蓥山矿务局机修厂北侧借用原五星大队办旅社兴办了食品饮料厂,在华蓥山矿务局医院东侧兴建了印刷厂,但都是轻工业,没有一定的规模。为此,区革委考虑到域内石灰石分布广,储量达10.65亿吨,而且品位高,裸露多,剥离量小,露天开采极为方便的特点,边设计边基建边报批,筹建以生产轻质碳酸钙为主要产品的化工厂。

1982年初,区革委责成财政局长白英恒同志向上级有关部门筹集资金用于化工厂的基建,负责华蓥山化工厂的前期筹建的相关事宜。白英恒立即与局财务科长文廷清一道,在华蓥山中段西麓展开了工厂的选址调查。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将工厂选址的意向定在了双河乡东风村一带。经与双河乡东风村支书曾修权、村主任王明才、雷兴云等人接触,才知道自己确定的厂址己被村上租赁了出去。他俩接受东风村领导的建议,将厂址确定在隆冬河北岸、鸡公山南面半山坡上。

1982年5月,由白英恒、文廷清与东风村的曾修权、王明才、雷兴云以及夏正荣组成化工厂筹建组,租用滕昭平和夏正荣的房屋为筹建组办公地点。同年8月,开始化工厂的基本建设。1983年2月,化工厂破土动工。筹建组聘请了重庆松山化工厂的工程师康定夏为技术顾问,负责全厂规划设计;成员曾修权负责联系本村的能工巧匠席兴彦、刘远财,带领部分村民由夏正荣考勤,进行生产车间房屋、厂区堡坎、道路的施工;本村的建筑商胡维云兴建库房一幢两楼的砖房和伙食团用房及伙食团上方的一幢两楼职工宿舍;华蓥工农区建设建筑公司兴建厂化验室及所属宿舍一幢两楼的砖房和厂部办公楼;由康定夏带来的重庆新桥安装公司,在重庆松山化工厂吴某某师傅的技术指导下,负责生产设备的安装;由区农机局的技师雷在富带领新组建的机修电工班,负责全厂电气设备设施的安装。

1983年底,南充地区计委批准,国营华蓥山化工厂选点在双河乡东风村一生产队,总投资95万元,兴建年产6000吨轻质碳酸钙,要求按照设计要求和地形情况,本着节约用地和充分利用无收益地的原则,征用土地5.3亩,其中农耕地2.12亩,无收益地3.18亩。
1984年6月,时任区委书记苑祥荣和区长罗松柏找时任区计划委员会党组成员的黎荣模谈话,拟定由其出任化工厂首任支部书记兼厂长。25日,“为了进一步开发资源,发挥我区优势,”华云工农区人民政府以华府发(1984)122号文件《关于成立国营华蓥山化工厂的通知》,“决定成立国营华蓥山化工厂,归区经委管理,实行独立核算”。 厂机关暂设办公室、生技科、供销科、计财科。

1984年7月,国营华蓥山化工厂支部书记兼厂长黎荣模,在往得区委、区政府的同意下,调时任永兴公社革委会副主任的贺代贵任厂办公室主任,时任永兴供销社主任的段贵元任厂财务科长,继续聘请重庆松山化工厂的工程师康定夏为技术顾问,吴某某出任生产科长,开始了国营华蓥山化工厂的试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国营华蓥山化工厂的基建和试生产前期准备工作中,区委书记苑祥荣和区长罗松柏经常到现场指导,给化工厂的建设者以极大的鼓舞。

(二)
1984年8月25日,华云工农区人民政府针对国营华蓥山化工厂基本建设的进度,为了化工厂能尽快投入生产,由华云工农区招收合同工办公室出台《华云工农区化工厂招用合同工简章》,在保证按质录用的前提下,采取公开报名、进行考试,分男、女的考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用合同工14人,其中男性10人,女性4人。其招用对像条件“只限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在职职工、家住农村的子女”,年龄16至25周岁、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的男女未婚青年, 而且“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工作”。 9月1日到3日到区劳动人事局报名时,参考人员必须持本人高中毕业证、父和母所在单位的介绍信、近期一寸半身脱帽照片两张,并交两元报名费。同时规定,考试成绩不查卷,由招收合同工办公室直接通知本人;其体检和政审由招收单位负责办理。9月8日下午,600余名考工人员带上准考证来到设在双河二小的考场集中。9日早晨,考工者在考场参加了8点至9点40分的政治、语文,10点20分至12点的物理、化学,下午3点至5点的数学考试。10月12日,由国营华蓥山化工厂签章,向10名男性和4名女性考工人员发出《录取通知书》,要求他们于10月20日至23日前,自带必要日常生活用具和高、初中物理、化学书籍及相关参考资料来厂报到。同时按照《华云工农区化工厂招用合同工简章》的规定,另择优录取了2名。同年11月,请核对一下,华蓥工农区劳动人事人局,根据国营华蒽山化工厂的用工需求,再次向社会招收了27名华蓥工农区全民所有制合同工工人(以后分几批次)。华云工农区劳动人事局根据国营华蓥山化工厂的请求,再次面向社会招收了27名工人。国营华蓥山化工厂将他们与先前考试招收的人员融为一体,和16名考招工人一道作为技术骨干力量,工资按国家正式职工定级,报区人劳动局审批发放。由康定夏、吴某某和临时聘请的华蓥中学化学教师夏成栋,采取上午学习、下午参加诸如修堡坎、道路,和车间垃圾清理之类的劳动方式,对他们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化学理论和碳酸钙生产实践的培训。其中,后来成为车间管理的人员,还被选派往重庆松山化工厂进行实际操作演练,一部分女工作为产品化验员,也被选派到渠江水泥厂深造。

这个时候,国营华蓥山化工厂基本兴建起了厂内的生产厂房和生产设施,也购置安装了大量生产设备,但最为关键的土地征用问题仍没有落实。
1984年12月10日,经厂方多次与双河乡东风村第一村民小组协商,与对方签订了《征用土地协议》。《征用土地协议》约定:
“一、化工厂是国家和东风村联办的厂,并与本队有直接利益关系,在征用土地的各种补偿、补助费应与其他厂矿有所不同,对此,经双方和村委会共同协商后,土地补偿费按前三年平均产量的四倍计付给生产队扩大再生产,青苗赔偿费按当年损矢产量赔征地的社员。
二、该队要求不要安置费,按规定安置劳动,经与杖委会研究确定,其劳力指标仍按办厂协议在70%的指标内,由村定按该队人平土地面积分给安置劳力人数,工厂不另行安排。
三、凡己征土地经有权机关批准后,其所有权属化工厂(包括附作物等),在使用上,生产队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阻挠和干涉。
四、该队属免征农业税,己无农税可减,但征用的面积应按规定减少。
五、被征用了的土地均按国家规定和协商意见全部计算和处理完毕,双方都一致表示再无未尽事项了”。
1985年1月,东风村第一村民小组收到华蓥山化工厂拨付的征用土地费4892.17元。其中土地补偿费4196.92元,附着物补助费1082.98元。也就在这时,国营华蓥山化工厂试生产出来第一批产品。当轻质碳酸钙装袋之时,白英恒手捧银白色的产品热泪盈眶:“近三年了,我终于看到你了!”

(三)
1985年,国营华蓥山化工厂进入试生产阶段。试生产阶段的国营华蓥山化工厂,基本沿袭基建时期的的领导班子,多数人员来自于党政机关工作,虽各有所长,但对企业管理仍是新的课题;加之原为大队支书、时为主管生产的副厂长曾修权,完全套用农村工作模式来管理,致使企业政令不通、蛮干的现象随处可见;在生产设备方面,由于过分追求和强调低成本,存在着生产设备型号的不匹配、不规范的现象,加之生产人员多是新手,且大多是按厂方与双河乡东风村第一村民小组于1984年12月10日签订《征用土地协议》“在70%的指标内,由村定按该队人平土地面积分配安置劳力”的合同工。因为政府在其基本建设时期,前后共投入近100万元,要再投入用于启动的流动资金,显然己捉襟见肘,所以,时而生产时而停产也就出现了。

针对国营华蓥山化工厂的现状,华蓥市委书记苑红、分管工业的副市长柳维荣等领导多次到厂调研和指导,见一直无法走上正轨,遂调岳池县中和氮肥厂厂长李秉学到厂任厂长,主持全厂生产经营工作。1986年初夏,李秉学到厂后,黎荣模与其交接完毕后,回市机关工作。重庆松山化工厂康定夏、吴某某也因聘任期满相继离开。白英恒、文廷清和贺代贵、段贵元等同志亦先后离开和调离。李秉学主持工作后,为了稳定大多数的农民工,留任了曾修权为副厂长仍分管生产,从16名考招合同工中择优选配了部分科室领导和生产大班长;同时向重庆、广西和贵州、江苏和浙江等省市区派出大量销售人员……力图尽快让生产经营走上正轨。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产品销售逐步打开了局面。然而产品生产却因为缺乏流动资金等因素,于1986年7月被迫停产。面对全厂停产、职工缺乏生活费的现状,李秉学亲自起草了国营华蓥山化工厂向市委、市政府请求恢复生产的报告。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于9月3日形成了化工厂请求恢复生产的专题研究意见。9月8日下午,市委、市政府领导在市办公楼一楼会议室召开了市领导、市计委、市经委、市财政局、市农业银行等单位领导参加的解决化工厂流动资金的协调会议。会议认为,有关部门对化工厂恢复生产应大力支持;所需流动资金应予解决:由财政局借5万元;工业局借3万元;需双方签汀合同,明确归还期限,愈期不还,按银行利息计息;不足部分经市农业银行与工业局对化工厂所需流动资金核定,由市农业银行生产需要分期分批、经工业局签批后发放定额贷款,但总额不得超过12万元。还明确化工厂的固定资产在未核定之前,暂按100万元、折旧率5•4%折旧,一年后适当提高折旧率,以利设备更新和生产发展。

会议要求化工厂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企业管理;要给工业局、工业局和计经委要给市委、市政府立“军令状”,明确责、权、利和奖惩办法,坚决逗硬执行。
为了帮助化工厂加强企业管理,工业局还从所属国营企业抽调了一些擅长管理的同志充实到厂里各科室;尽量让从各企业抽调来的人员兼任改组后的工会、共青团和妇委会的领导职务,使其能发挥骨干和榜样的作用,以带动或影响从附近来的农民工。同时,通过市劳动局招收了25名因华蓥煤矿水泥厂占地而无法安置的人员作为国企工人,用每人3000元的安置费共7•5万元,弥补流动资金的不足。1986年底,国营华蓥山化工厂恢复生产。

(四)
1987年,经过李秉学和抽调来厂擅长管理的同志的艰苦努力,国营华蓥山化工厂开始进入试生产中较为正常的时期。李秉学不敢松懈,将生产经营的担子压在和生技科、供销科的同志身上,转而开始实施化工厂“三步走”上来。企业恢复生产不到五个月,李秉学从原工作单位--岳池县中和氮肥厂请来擅长基建的喻工程师,设计了一幢两层的办公楼,委托刘远财兴建。同时购置了“山城牌”载重1.5吨双排座汽车1辆。半年后,全厂各科室搬进窗户明净的办公楼办公。随后,华蓥山化工厂以此为门面,向外地企业学习,开始了轻质碳酸钙深加工的产品和其他产品的开发经营。

1987年下半年,经销售员殷正春的引荐,化工厂引进重庆渝西涂料厂的涂料生产技术,在厂伙食团旁的空余房屋内,兴建起涂料车间--对外称华蓥市涂料厂,安置了部分因华蓥煤矿水泥厂占地而无法安置的人员所招收的工人,生产建筑用涂料,所获利润缓解了部分化工厂流动资金的困难。1988年3月,涂料车间转包职工毕朝斌、杨楞生产经营,产品亦受到市内各建设单位的好评。
1988年3月,经引荐,化工厂引进重庆黄花园豆制品厂的生产技术,租赁市食品饮料厂附近的农户房屋,兴建起豆制品车间--对外称华蓥市豆制品厂,委派厂办公室主任蒲长元为厂长(主任),厂工会主席杨胜茂为副厂长(副主任),带领20余名工人,从事豆制品生产经营。开始因产品初见于市区副食品供销市场“稀奇”,受到人们喜爱而争相食用,最终因人们食用习惯和市场空间狭小,于1989年5月被迫停产,人员撤了回来。轻质碳酸钙的恢复生产以来,因为流动资金的制约、其原燃材料、电力乃至于职工工资等方面均为负债经营,不但严重挫伤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而且在原燃材料进购上民事诉讼不断……

1989年7月,化工厂除涂料车间外,再次全面停产。停产期间,李秉学被调任市经济协作办公室主任,蒲长元被调往市农机公司……全厂职工流落厂外,纷纷投亲靠友打工以求生存。1990年1月,工业局副局长李盛远鉴于化工厂的现状,自告奋勇到厂兼任厂长,并承诺将全家农门口户口转为城市非农业人口,急进国营华蓥山化工厂,主持全面生产经营恢复生产工作。但仅仅坚持到同年4月,全厂再次瘫痪。此后,由生技科长晋升为副厂长的李大海调任市食品饮料厂厂长。同年9月,化工厂最终停产,全厂资产交由副厂长曾修全组织部分人员留守。

(五)
1994年12月,国营华蓥山化工厂进入破产程序。1995年1月,华蓥市人民法院审结国营华蓥山化工厂破产申请。为了照顾双河镇新拱桥村的利益,华蓥市人民法院“决定将属化工厂的厂房交给你(新拱桥村)村使用”。其破产财产变卖款经由市就业局、化工厂破产清算组用于支付留守人员的工资。
但全厂破产职工,并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和发放遣散生活补助金。最近,大多数年届花甲的全厂破产职工,已两次向华蒽市委、市政府呈送申请报告,急切请求解决落实国营华莹山化工厂破产下岗职工的实际工龄的历史遗留问题的认定。市府立即招开相关职能部门会议,调动一切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调核实情况,急为化工厂破产职工之所急,有待全面落实之中……!
2020年10月23日夜于广安区石笋河社区“仙客来相馆”,刘茂元整理文稿。
【主编说明】(作者)陈智敏,男,是广安区作协副主席,戏剧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他的力作《国营华蓥山化工厂的记忆》,也是对原华蓥山化工厂职工在那个岁月时代,及化工厂的工龄认定,有个佐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