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篇小说.一部染料厂
文/李祖荣
第 十章
大分散车间还经常被厂里分配有车间外的任务。
工人们自嘲为出公差。
染料厂有个大硫酸车间,北京市用硫酸的单位都由硫酸车间供应。也是厂里赚钱的单位。
但是做硫酸的硫磺却要从日本进口,每年都百万吨的进口。
日本船只把硫磺缷到天津的塘沽港,从塘沽港再装火车运到染料厂。
硫磺属于能制作炸药的材料,所以火车要有人压运。每两个人一组,从塘沽压运到北京,休息一天,再做火车来回压运。
压运就是二人躲在硫磺车皮的顶上,露天压运,别说赶上刮大风下大雨,就是无风的大晴天,火车开起来,风也兜的站不住人,只好趴在盖着硫磺的帆布上。
李某某和另一个兵团的那年冬天被派去压运硫磺,从北京做火车到塘沽,下午三点到的,晚上就被厂驻塘沽的代表 派压车回来,招待所还有五六组压车的,不知为什么没派他们。
按长规从塘沽到北京两天就能到,但是货车总是让车,一让就耽误不少时间,我们每个人带的十个烧饼都吃的差不多了,水壶里的水也不敢多喝,夜里冷,就鉆到帆布底下暖和,也顾不上硫磺的臭味,裹着皮大衣都觉得不暖和。
三天后火车才开到染料厂,在家歇一天,又返回去。
到塘沽没有半天又叫他们往回压运,招待所还有四五组人呢。
在火车上他们終于明白了原因,
明白了原因,回北京后再去,李某某和他的伙伴一个人买了两瓶二窝头,那时买酒要本,一个本一个月就卖两瓶。
这次回塘沽待了三天,塘沽转了转,还去天津玩了一上午。

车间有点名气,厂里派的活也多,除了派塘沽去压硫磺,别的活也派,有时派的都没有理由。
硫酸车间生产硫酸有些设备,管道,需要随时降温,所以他们有一个降温的循环水池,水池有游泳池大小,池上有许多管道,管道上有许多喷头,喷出的热水,在空气中降温。
池水蔚蓝,那大概是蓝天映照的,水还有点温度,老远看,有一层雾气笼罩,喷头喷出来的水也是雾气沼沼,很美丽的一个地方。
池边四周有水泥地的空场,池边柳树成行,树叶落下,被风卷成一堆堆,需要经常有人打扫。
这本来就是硫酸车间的地盘,由他们打扫也是天经地义,可厂里偏偏分配给大分散车间打扫,车间又分配给冷冻站的女工们每天打扫。
不要说车间离那水池有多远,就是最近的冷冻站,也是隔着一个足球场的大空场和一条小马路。
这种分配真是不合理,有什么办法呢,人怕出名猪怕壮,大分散车间厂里有点小名啊!

染料厂 最大的福利是什么?
一一 分房啊!
染料厂每年都分房,凡是工龄够一定年限,年龄到结婚的年龄,家里没有房的都可以申请。
厂里有分房领导小组,车间有推荐小组。觉得自己符合条件的就可以向车间申请,车间审查合格报厂里,厂里统一调配,分房到人。
刚开始都是排子房,一排有六户,每户一间,15平方米。带一个厨房。结了婚的有一间半的23平方米,带一厨房。
每年分房并没有闹事的,都是有序的进行,为什么没有闹事的,因为大家总有希望,今年分不上的,明年就可能分到,所以大家都有希望,都有盼头,所以有序。
李某某申请分房,什么都合手序,只是已结婚,住家里的十平米的房,是房管局的房,而且有弟弟妹妹都结婚要房,所以就申请了。
但第一年没批下来,说是有房住。李某某也说不出什么,第二年,弟弟结婚,房子登记在弟弟名下,所以第二次申请。
虽然条件基本符合了,但他还有点不放心,他在工厂也学了不少歪门邪道,他买了一幅大挂历,到办公室送给管申请的组长,组长没有收,批评他说这样不好,你不送东西也符合条件了,回去等着去吧。
果然,两个月后,分房的名单上有他,但是只是一间15平方米的,(结婚了的23平方米),不过,这他也很满足了。
车间岁数大的是兵团的和大兴的,凡是申请了的,几年下来,都分到了房。
插队的有的分到了,有的没分到,毕业的学生太小,跟本就没戏。
厂里说已经花钱盖楼了,插队的没分到的,明年就有机会了。大家还都挺高兴,没想到后面还能分楼房,真是有福!
谁想到:天有不测风云,年底改革开放的大潮来了,所有福利分房都取消了,大家无不扼腕叹息!又说自己命不好。

改革的大潮来了!
染料厂也掀起了惊涛骇浪,首当其冲的是福利分房取消了。
一切都是和经济效益挂钩,
大分散车间一向效益不错,所以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危机。
但许多制度都改了,奖金的发放更严格了,居然行使了一阵记分制,每天都有人给你算分,还真有点农村挣工分的劲头。
最要命的是下岗制度,它简直成了工人们上吊的绳子。
老弱病残要下岗,不听领导话的要下岗,工作中出错的要下岗,没有完成生产任务的要下岗,不听调动的要下岗,甚至在外面没有遵守交通规则的,也要下岗。
最要命的是,你什么错误都没有犯,车间要节约成本,提高效益,裁人下岗,你说要命不?
下岗成了捆绑工人们的绳子,也成了上吊的绳子。
下岗成了少数领导威胁工人的口头禅,也成了领导叫工人更听话的工具,一切的不如意都是要你下岗的理由!
裁下一批人,就是一片哭声,也夾杂这一片骂娘声。
所有的人都怕下岗。
嘿,所有的事都是物极必反,随着下岗人在社会上的闯荡,好像挣钱比上班都容易,而且自由,人们的认识开始变化了,不再怕下岗了。
染料厂还出台了一个政策,45岁的女工可以提前退休,而且每月还补助100块钱,以鼓励退休,这么好的退休政策谁不愿意,呼啦啦
,各车间走了一片,有的岗位缺人上班,都要有耽误生产的问题了。
改革开放大潮中,下岗的台风,刮倒多少人,又是多少工人们的痛?(待续)

【作者简介】
李祖荣,北京知青,初中毕业。1968年下乡到852农场11队;1972年调到三师钢铁厂勘探队搞地质;1977年返城,在工厂当工人;1986年在《上海中医药杂志》发表论文,《伤寒论伤寒中风辩》2009年在北京大学中医学社讲课《浅谈运气学说》《经络和经络感传》业余有时喜欢写诗,也是有感而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