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十五中秋,恰好遇上十一国庆。据说二十年才相逢一次,真是难得。外甥今天订婚,女朋友小孔家在甘肃省静宁县。按女方风俗,我们要前往女方家里提亲。因为距离遥远,两家约定将提亲与订婚一便商量谈妥,免得来回奔波。
凌晨四点多,细雨蒙蒙。窸窸窣窣的雨滴不时敲打着雨棚,也惊醒了沉睡中的我。我赶紧起床,就看见姐姐一家人早都起来忙个不停,不是把礼糕、烟酒、包袱塞满后备箱,就是在相互叮咛,生怕遗漏什么。匆匆忙忙吃罢喷香的臊子面,带着大家的嘱托与期待,回味着家乡的美味,就驾车西行,踏上遥远的陇上之行。

夜色一片漆黑,远处偶尔看见星星点灯。雨夜静谧,只见雨刷来回不停地忙着。车前大灯,在夜幕中照岀仅有的光亮。从凤翔上银昆高速,汽车一路疾驰,欢奔向前。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抬头看见火烧寨收费站。哦,原来到陇县了。天色微明,依旧阴沉沉的。细碎的雨滴随风飘落在车窗玻璃上,还没等我们看清她晶莹瘦削的面庞,便被雨刷迅速刮到一边,和众多姐妹乘风而去,消失在晨曦中。远近青黛色的山峦,渐渐从幕色中显岀苍莽峻拔的身影,似乎在向我们默默问好。
穿过峰山隧道、安口隧道,经过平凉东收费站,一路向西疾驰。九点多钟,路过泾源服务区时,大家提议休息一下。于是汽车驶进服务区。哇,好多车,许多人!笨拙地走下汽车,双臂使劲向上伸,挺胸狂呼“啊”,甭提有多畅快舒坦!随地走了几圈,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在苍山清风的盛情挽留下,在翠柏流潺的目送中,大家又急急忙忙地踏上西行的征程。
汽车奔驰在平坦的省道上,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中穿行。突然,眼前映入漂亮的青墨山水画!轻纱般的白云极像美丽的哈达飘荡在山腰,在苍山的的映衬下,显得那么的安祥,娴静,悠然,自在。在云端的上方,隐隐约约露岀锥形的山尖,像小岛,像小船,朦朦胧胧,高邈莫测。山上的树叶郁郁葱葱,有些已染上金黄。黄绿相间,格外抢眼。这时不由地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妙手丹青!
穿过长达9480米的六盘山隧道和2600米的静宁隧道,驶离青兰高速,终于到达静宁县城!心中不由地长舒一口气,终于快到了!时间已是上午10点。经过长达五小时的奔波,大家似乎看到胜利的曙光了,不由得心花怒放。姐高兴地说:“这下快到了吧?”谁知外甥边开车边笑着说:“恐怕还得一小时。”“啥?还得一小时?”外甥女惊呼道,随即便自言自语地说:“怎么这么远?”。刚刚稍微有点活跃的气氛霎那间恢复了沉静,只听见汽车疾驰的声音。大家有的玩手机,有的欣赏窗外的风景,有的继续倒头大睡……
离开繁华热闹的静宁县城,穿过些许清冷的界石铺镇,汽车穿行在僻静曲折的山间水泥路上。顺着蜿蜒盘旋的道路,渐渐驶入山顶。两侧的树木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秋姑娘悄悄地染上金黄,在山坡上的绿草和青黑路面的映衬下显得分外耀眼。路边飘落的黄叶,在清冽的秋风的袭扰下,蜷缩着孱弱的身子。偶尔抬头看看身边疾驰而过的汽车,又倒头酣然入梦。“看,毛驴!”外甥女兴奋地喊道。大家循声望去,果然在路畔下的荒草地里,有三头黑毛驴在悠然地吃着草。
快十一点了,汽车七拐八拐地才来到小孔家门前。她家人早已等候多时。看到我们远道而来,都非常高兴。赶忙把我们迎进堂屋。刚寒暄了几句,就见小孔她爷爷在中堂作揖敬香,她爸,她叔及几个本家侄子由长辈到小辈依次跪拜叩头。大家一时都怔住了,不知所措。幸好外甥悄悄地拽了拽我说先出去吧。大家赶紧退到院里。这时外甥才说:“这里是家里有贵客来,本家要上香行礼,告诉先人家里来贵客了。”原来如此,我等恍然大悟,真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通俗啊。
站在院子里,这才有空打量小孔的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她家坐北朝南,依坡而建,临河而居,依山傍水,清静自然。穿过两道简易的大门,进入中院,正北是一间堂屋。拾阶而上,进去抬头一看,四副装裱精致的毛笔字便扑入眼帘。字体遒劲有力,苍劲浑厚,挥洒自如,俊逸奔放。大多是诗文名句,词赋名言。据说是小孔爷爷的墨宝,心中不由得肃然起敬。由此可见,这家也是耕读传家,书香门第。东西两座厢房,分别是厨房和卧室。厨房旁边种了好些花,菊花泼泼洒洒,仙人球郁郁青青。庭院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净利落。在抖音里看到说甘肃人爱干净,今天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正在闲聊,就被招呼进屋吃饭。“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也许是长途跋涉,早就饥肠辘辘了,看到桌上丰盛的饭菜不由得垂涎三尺。红烧鸡块、蒜泥黄瓜、红油猪耳、黄油花卷、鸡汤撒面,阵阵浓香,幽幽清香,顷刻盈满房间。小孔爸爸,小孔叔叔热情地敬酒、递烟,不停地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咱们都是亲戚了,就不要客气了,吃好,喝好。”小孔在旁边高兴地说:“这是我家的老母鸡,昨天刚杀的,大家尝尝。”我尝了一块,果然不一样。比平时吃的鸡肉鲜美,劲道,有嚼头,还有股土鸡特有的清香。姐,姐夫不时地和小孔爸爸、叔叔攀谈。霎那间,热情、纯朴、厚道、实诚洋溢在满屋的谈笑风生中。
饭罢不久,又端来各类水果、坚果、糖果。有核桃、莲子、巴旦木、苹果、绿提子,还有叫不上名字的。这时,双方家人坐定,开始谈论订婚事项。姐微笑着说:“看看咱们这边有啥规程,就按咱这边来。”小孔爸忙说:“没啥规程。一切怎么简单怎么来。就按你们那边来。”推来让去,结果还是一切从简,免得繁琐冗杂。最后在预订的几个吉日中选定了比较靠前的日子定为婚期,因为担心过晚,天气变冷可能下雪,路途不方便。
一切安顿妥当,小孔爸爸和小孔叔叔轮番给姐夫敬酒。酒过三巡,姐夫便不胜酒力,有些醉了。可是小孔叔叔酒兴正酣然,仍然斟酒不停。在小孔爸爸的引荐下,姐夫给小孔家人们逐一敬酒,略表心意。一圈下来,醉话就多了。小孔爷爷在旁边笑着说:“亲家,入乡随俗。我们这里是亲家要把酒喝完,回家的时候在酒瓶里装满我们这里的小米。寓为天长地久,五谷丰登。”可是姐夫再也不敢喝了。就在这时,小孔叔叔说既然这样,那就装在酒盒子里也一样嘛。众人附和道好主意。
酒罢,小孔爷爷点燃供桌上的蜡烛。烛光摇曳,给原本热闹的房间更是增添些许温馨与祥和。随后他拿起三炷香,在烛火里点燃,双手合拢,俯身三拜,打躬作揖,然后毕恭毕敬地插进香炉。做完后,他让姐夫也照样作揖敬香。姐夫一头雾水,但不好说什么,只好照做。最后小孔爷爷拉住姐夫的手说:“孩子的婚事就算定下了,咱们也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样做,就是给先人们说一声,让他们也高兴高兴。顺便祝两个孩子新婚快乐,健康幸福。”哦,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下午两点刚过,在小孔家人们的极力挽留中,我们依依不舍地踏上回家的路。苍莽群山,在汽车飞驰中渐行渐远;葱茏绿树,在秋风轻抚下层林尽染。从此,这里就悄无声息地走进我的生活,心中便多了一份牵念,一份留恋……
2020年10月18日写于蔡家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