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法民

土山镇是一个有着2000年历史的苏北名镇。由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亊"的记述,使土山镇驰名中外。明朝天顺年间建的关帝庙为全国第二大关帝庙,素有"北有文圣孔府,南有武圣关帝″之称。土山镇曾为下邳区治所,邳南公署,邳南县,邳睢县治所。1927年,土山镇为五区治所。1928年,土山改为区,辖9个乡。1932年,土山改为镇,辖8个保。1938年,土山改为市,辖10个村。1948年为邳睢县政府驻地,设区下辖11个乡。1953年,邳睢县撤销,土山撤区为镇。1982年改为土山乡。1986年12月,撤乡建镇。2000年1月,薛集乡并入土山镇。
土山镇位于邳州市南部,东与八路镇毗邻,西与八义集镇相连,南与占城镇接壞,北隔房亭河与碾庄镇、议堂镇相望,是邳州市南部的历史重镇和集贸中心。全镇总面积为63、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2万亩,镇区建城面积3、85平方千米,下辖21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6、3万人。近年来,土山镇先后获得"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级生态镇""江苏省卫生镇"“江苏省生态文明镇"“江苏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江苏省农路建设示范镇"和"徐州市特色中心镇"等荣誉光环。

厚重的历史积淀
土山镇坐落在徐连高速公路旁,距邳州市区15千米,其所在的小镇因山而得各,取各叫土山镇。同时,该镇以明清建筑古迹和闻名于世的传说而著称。据邳州旧志记载:三国时土山高约30余丈。站在山顶,可以望到下邳古城(今睢宁县古邳北北边)。清康熙年间山东郯城发生一次大地震,加之后来黄河改道,造成下邳城下沉,土地随之下降,原来高大的土山,只剩下方圆20O多平方米,高约20余米的土丘露于地面了。
土山历史悠久。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O年)春,曹操率兵东征徐州,在下邳北20余里的土山将关羽围困,并派大将张辽前去劝降。关羽为了确保刘备妻小安全,提出"降汉不降曹,全力保皇嫂,但只刘去向,誓死定去找"的要求。《三国演义》中"屯土山关公约三事"讲的就是这段历史,土山就是这座土山。关羽降曹操后,曹操百般笼络,但关羽在得知刘备的去向后,还是归附了刘备。关羽的"忠"、"信"、"义"、"勇",宋代后被神化,成为封建道德的楷模,并尊称为"关公"、"关帝",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广泛顶礼膜拜的神圣偶像,成为与"文圣"孔子齐名的"武圣"。土山不仅有关帝庙、古城河、天主教堂、沈家大院等三国文化景点和明清建筑,还有魏家布庄、王家大楼、浴德池等旅游景点。是一个具有三国文化特色、爱国主义教育特色和红色旅游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从前有一首土山古镇歌,道出了它的景点:四山五庙五门楼,九桥十井两河堂。关约三亊亭七迹,三楼四殿两厢房。两街两巷并两坊,三产三行四店庄。一大杀场至今在,义勇之碑永放光。由此可见,明清建筑和文化古迹遍布镇区,在其他镇是绝无仅有的。
红色的文化传承
史料记载:明代文豪罗贯中为撰写《三国演义》,曾亲临土山实地考察。长篇小说《红岩》中"小萝卜头"的父亲宋绮云烈士,在土山小学任教时,经常登临土山。1938年,为了反击日本侵略,青年抗日救国主任委员栗培元,在土山关帝庙内成立邳县青年抗日救国义勇队。1948年11月,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打响时,粟裕将军在关帝庙内设立前沿指挥所,一举歼灭国主党黄百韬兵团。取得了这场战役的全面胜利。1964年,许世友将军路过土山时,也登临造访。1965年,杨得志将军慕名察勘。上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来徐州视察时,向当时的徐州地委负责人打听当年关羽被困,屯兵土山的土山现今如何?

土山古镇小街北头东侧有处1913年建造的"浴德池",不仅是人们冼浴的场所,同时还是我党从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地下工作的秘密联络点。因池主沈现邦深受内弟冯子鹿、冯献彬等我党干部的思想影响,暗地拥护支持我党的抗战工作,在经济上资助我党活动经费,多次受到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主政府的表扬,称沈为"开明人士,统战对象"。当时邳睢铜地区有名的抗战民主人士夏慕尧和我抗战徂织的领导杲益斋、焦亚虎、闫思友等,经常来浴德池联络和开会。郭子化(解放后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对沈现邦给予很好评价。沈现邦夫人思想进步,曾受党组织的委托,多次为我党送情报,一次中央首长刘少奇(化名胡服)在古邳召开秘密会议,沈夫人受地下党徂织委托,把日军要到东南一带大扫荡的情报连夜送给八路军三大队独立团,使那里的首长和部队安全转移。后来沈遭日军逮捕。土山小街南头西侧有一家"万香村茶食店",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店主的次子张鹤鹏,由于受到当时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他开店的身份,使这里成为地下党徂织的秘密联络站。邳睢铜的工委书记魏振亚、王习之、刘杰三等一些革命领导人,经常在店里开会搞秘密活动。

遗存的古迹景点
土山是千年古镇,境内的关帝庙建于明朝天顺年间,至今已有530多年历史。先后于崇祯、雍正、道光、民国作过修复。2005年进行第五次大修。是江苏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关帝庙。该庙建筑宏伟,香火旺盛,为邳州最古老,也是规模最大的武圣祠堂。现存建筑有戏楼、前后大殿、东西配殿和诵经堂、聚僧堂,庙后建有马迹亭、马蹄印、磨刀石等。关帝庙建筑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地域民居建筑和官式建筑相结合的产物,既有徐州地区的建筑特色,又有邳州农村地方工艺手法。为徐州地域所罕见。土山东西、南北两条明清小街,青石铺面,街道两旁保存了明清时代的古建筑,古风古貌,古香古色,古朴典雅,十分壮观。古街两侧商店林立,清初以后,外地商家纷纷来土山开店设坊,有河南人开的"隆兴"茶食店,有江西人经营的中药店"姚万和",有山西人开的"曹记酒坊"和经营的"宝泉涌",有浙江人开的"酱园店",有南京人经营的中药店"东西五柳″以及土山人经营的大商行"盐行"、"布行"等。这些明清建筑,至今仍完整地立存于人们的视野中。

作者简介:
张法民,男,笔名星火。江苏省邳州市人。1980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北京晚报》《新华日报》《徐州日报》《彭城晚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徐州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刊播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散文、言论等2000余篇。有的作品在全国、省、市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