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偶感
文-李林海 诵/37度女人
去年暑假的一天,受大哥之邀,回老家参加侄女的婚礼。对我这个离开家乡多年的游子来说,老家始终是我心中的牵挂,多次在梦中浮现。只因工作所累,难以抽身,那次恰逢休假,早早安抚好了家中一切,便带着妻儿驾着新买的车子踏上了故乡道路。
七月的天气,流光似火,肆意的炙烤着大地,也映照在车窗玻璃上,坐在靠窗户的我炽热难耐。从随身携带的包里取出纸扇,一边享受着扇子送来的丝丝凉意,一边不由得猜想着故乡。门前的小路是否还那样坎坷不平?老屋旁边的杏树是否长高?山中溪水是否还那样浑浊?思绪随着车子滚轮转动逐渐延伸,好似想把过去老家留给我的印象一股脑儿搬移进我的脑海中。
车子沿着山路前行,我对故乡的渴望愈渐强烈,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到了村口,眼前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宽阔的道路畅通无阻,沥青铺成的路面在光线的照射下烨烨发光。以前这是一条羊肠小道,那时雨多,道路泥泞,稍有不慎,就有掉落悬崖的危险。后来每年村民自发组织维修,但也仅仅只是小修小补,遇上雨天,又是一滩烂泥,人们出行,常常愁眉苦脸。望着笔直道路,我不由得把目光移向窗外,遥望着故乡的山脉。曾经那光秃秃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山坡上茂密的小草泛着层层绿意,就像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笼罩着大地,掩盖了褐色的土壤。半山腰上,郁郁葱葱的各种树木,坚拔伫立,犹如无数思念儿女的父母,注视着远方,默默地等待着儿女归来。
此刻,我已难以抑制平静的心情,长期压抑在心里的那份乡愁似乎早已消去。不知不觉,大哥房屋的轮廓出现在我面前。
到大哥家,要经过一个平滩。以前,此处是一片沼泽,粘稠的泥土上面,枯草逶迤,蒹葭丛生。后来经政府投资,修建成了停车场,硬化的地基上,此刻已陆续停了数量不多的几辆轿车,以前家有私家车,这是不敢想象的事情,我们把车停在适当位置,顺着地砖铺成的倾斜路面向大哥家走去,道路两旁的杨柳青青,树下不知名的鲜花娇艳的开着,蜜蜂嗡嗡地在蕊间忙着采蜜,蝴蝶在枝头飞舞。微风徐徐,淡淡的清香吸入鼻孔,沁人心脾。
大哥早早就在大门口等候我们了, 刚入院子,巨大的变化让我惊呆,以前那座破烂不堪的土院墙,土窑洞不见了,眼前呈现的是崭新的四合院。砌成的砖墙高约1.8米,把窑洞大半面积遮挡的严严实实,瓷砖贴过的墙面,润滑细腻,照出人影。一对朱红大门安装在墙体中间,壮观气派。 院内,三孔石头砌成的窑洞整齐排列,绿色油漆刷过的门窗在阳光照耀下散发着绿光。平整的地砖院子里几个女人正在忙碌的拾捡着新鲜蔬菜,男人们都躲在屋内,尽情地聊着天,从窗户间传出的阵阵笑声在院中回荡,融合在空气中。
举行完婚礼,受大哥一家挽留,又多住了几天,期间,通过实地考察,我切实感受到了这些年来,农村经济发生的日新月异变化。大哥还带我参观了他家约为4亩的果园,即将入秋,园内的苹果大都套上了袋。个别没套袋的,露出红彤彤的笑脸,诱得我望而生津。大哥一边解说,一边缓缓从树上摘下一颗,我接过大哥递来的苹果,放到鼻尖闻了闻,不由得连声称赞:“大哥,你家的苹果真香”大哥露出得意的笑容。他告诉我:“这片果园是政府出钱兴建的,从翻耕,种植,套袋,到销路,基本上是一条龙服务”。我接着问收入如何?他说:到年底净利润两三万吧!听了大哥的话语,让我对政府的惠民政策肃然起敬。正如大哥所说:这一切都归功于党的富民政策,它像一缕春风,不仅吹来了冰箱,洗衣机,彩电。更把致富的办法和策略吹来了。
转眼假期结束,和亲人相聚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和大哥家里亲人一一惜别,看着大哥送我的眼神,让我恋恋不舍。临行前,大哥为我准备了各类蔬菜和土特产。我再三婉拒,却无法拒绝大哥对我的那份心意,只好无奈地接受了。一一装入了后备箱。整个备箱被他浓浓的情谊装的满满的。大哥一直有病,临别时,我紧紧地握着大哥的手,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请您保重身体”我俩相互期待着下次相聚。返程路上,我再次将视线移向窗外,想再看一眼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一草一木,衷心祝愿故乡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李林海,男,就职于吴起采油厂,喜欢读书写作,吴起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长征》等杂志报刊

37度~女人,生于山东济南,高级会计师,从小酷爱音乐和朗诵。喜欢用文字抒发心情,用声音邂逅心灵,用诵读传递快乐与美好。美诵亦诗亦歌,入情入景入心,感受诗歌与诵读的魅力!“芃芸国风”主播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芃芸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