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九话重阳》(散文)
作者❀李邦海
主编❀刘茂元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为什么呢?我国古代对数字的称谓很注重的,单数一三五七九是奇数,为阳,双数二四六八十是偶数,为阴。
九月初九,双九并阳,两阳重之,故为重阳。后来人们把它定为重阳节。

重阳节,人们喜欢登高望远。故又称登高节。
每逢这天,人们就秋游,登山,野炊,佩茱萸,饮菊酒。据说这样可以消灾避难。

如今秋高气爽,不热不凉。有的人就趁此外出旅游,去观光,去赏花,去游山玩水,去减压放松。

有的人专去参观秋菊会展。菊花种类繁多,花色各异,以黄为主,兼有红白蓝紫等,构成一幅菊花盛开的诗画图景。
也有人就近寻乐,到户外活动筋骨,陶冶情操,调整心态,融入大自然的风光丽景。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古人重视九,把它当成天长地久的象征。这一天也有给老人送糕点的,表示老人德高望众,活得长久。

现在的重阳节,各个单位团体及老年协会要给本单位的老人聚餐,送慰问品和慰问金,还会组织他们参加歌咏,舞蹈,琴棋书画等活动,让大家开心快乐,真正享受和谐社会的祥和与温馨。

重阳又是思亲的节日,它饱含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王维写下美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的笔把亲人相思之情定格在浓浓的乡愁之中。

即便分离甚远,那分殷殷牵挂,那分浓浓念情,那分思亲情怀,仍然可以通过电话,微信,视频快递到亲人身边。
重阳节的思念如涓涓细流,如朵朵花蕾,如孩童笑脸,有声响,有笑容,有纯情。

重阳节还有一个名字叫“菊月"。
九九来时,登上高处,放眼眺望,呈现眼前的是一幅让人流连忘返的画面。有朝霞,有秋阳,有清风,有流水,有菊花……。
构成的美景让人陶醉,让人着迷,让人欢笑,让人私语。(说悄悄话)

那漫山遍野的秋菊,黄沉沉,金灿灿,它彰显人生的坚贞,高雅,纯真。
它那昂首怒放的姿态,让霜雪止步,让大地铺金,让秋色迷人。
重阳景致别具一格,菊傲霜,风扫叶,夕阳红,大地黄。

重阳节美在一份孝心。
这天,独居异乡的游子,把对亲人的祝福送给父母,送给姊妹,送给兄弟。

秋阳高照时,父母爽朗而清脆的笑声,由近及远,飞向四面八方。
秋风悠悠,岁月漫漫,逝去的是时光,留下的是永恒而难忘的记忆。
九九重阳,也代表着天长地久。
也代表着孝老,敬老的风俗。

儿女孝敬父母,不是一叠钞票,不是一桌酒席。作儿女的要用心去体量父母的内心世界,多和他们交谈,沟通,每月多打几次问候电话,还要常回家看看,增加两代人的信任感和幸福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华民族的家风美德,我们要使之发扬光大。
百善孝为先,孝老敬老是人之美德,也是人生考题和答卷,更是家风民俗的底线。

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是不计回报的。我们要铭记父母,更该感恩父母。当下的年轻人,工作重,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过得并不轻松,作父母者也要换位思考,要知儿女现实,要解儿女苦衷。只有这样,才会了解彼此,才会和谐相处,才会家和万事兴。

重阳来临之际,愿天下父母健康长寿,愿天下儿女孝顺吉祥。
2020年10月22日于成都双流家撰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