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 张涵自传[85]



张涵自传【卷四】《独木之桥(85)》
[张涵自传朗读版]
文/张涵{韵娘·吉妮)
85.辅导老师上门留信,二十三中越俎代庖
日起星没,时光如梭。昼夜交替,春去夏来。
天气逐渐变热,傍晚散步的人多,所以楼下讯息丰富,比如会计小杨好像在恋爱、团委书记可能要升迁、全国即将清查处理“三种人”等,每次我都尽量躲开,生怕他们讲出什么期望和祝福的话,扰乱我的心绪,增加我的压力。
1982年4月22日傍晚,我散步回来,却被院里三三两两站在一起热烈讨论什么问题的人们叫住了。原来,刚才有个自称二十三中老师的中年男人找到航校宿舍来了,并在传达室写了个纸条。于是,去年那场我意外胜出而小华意外失利的高考以及今天航校还是只有我们两个参加的即将到来的高考,又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隔着聊的神采飞扬的人群,我看到了正在走出楼洞口的宋科长夫人。虽然我曾当面指责宋科长全运会选拔赛故意主持了非正义但口直心快的我说完就忘,虽然都说是宋科长让航校整整一年每晚停电但这些往事我早已无暇细想何况领导也有难处。但是,可能女儿去年高考失利加今年丈夫被人私下说成“三种人”且因此开始受到明显冷落,那个外向开朗说话眉飞色舞的她,不但已经风采不再,而且气色阴暗,远远看到迎面而来的我,迅速扭脸返身回楼。
唉,中国的高考家长,望子成龙又揠苗助长而不自知,我暗暗感慨。
回到楼上,门上有张纸条。
张立新同学:领导让我来找你,你不在。关于今年高考预选的问题,领导已作了研究:给你一个参加高考的名额,但希望你参加我们文科补习班的预选考试,否则不好对大家讲。这主要考虑到你去年的高考成绩和平时的学习情况。见字后,请在最近到学校找我一趟。最近要向“招生办”报表。祝好!曹建学4.22

刚建一年的航校宿舍并不知名,我又不曾留下地址,曹老师却能找到这里,让我非常意外和感动。
另外,不愧是语文老师,曹老师的手书非常漂亮。只是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曹老师这个留言的具体意思。
现在看来,他的意思非常明白:之前我们破例让你住校、给你免费午餐、发你伙食补助,都是为了把第一年成绩突出且今年有望再创佳绩的你留在我们补习班,以便大幅提升我们这个人少地小资源少的二十三中的高考成绩,大幅促进我们今后的补习班招生,大幅提升我们辅导老师的名气和收入。如果你补助领了,高考却单独报名,那我们不是白忙活
了?我这个班主任怎么向教导处讲?!教导处怎么跟校领导讲?!校领导怎么向老师们讲?!

但是,还不满二十周岁、四肢虽然并不特别发达但头脑绝对十分简单的我,看着字条可就纳了闷了:给我一个参加高考的名额?难道补习班还有名额限制?希望我参加他们文科补习班的预选考试?是啊,这个不是我们早就说好的吗?还否则不好对大家讲?怎么会不好讲呢?再说有什么需要讲的吗?
看了半天,我得出结论:曹老师书法虽好,但留言有点词不达意。语文老师词不达意,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第二天,我赶过去,一会儿功夫,一切搞定。
看着老师们喜笑颜开欣慰兴奋就要弹冠相庆的样子,我更纳闷了:教导处为我报名,明明是帮我免去了我四处奔波打听地方填表报名的麻烦,这怎么倒好像是我帮了他们呢?
但大考在即不容分心,我没有多想,立即返身了航校宿舍,投入更加紧张的复习。

五月二十四到二十六,一九八二年山东省高考初试。
我每天赶赴二十三中参加初试,一切顺利,只是答题文字太多书写很乱怕被扣分,所以经常划掉重写反复修改并用了很多对号、圆圈、三角等突出正确答案,结果把卷面弄得乌七八糟。但成绩出来,我高分通过,且语文老师和历史老师轮流夸我试卷整洁字迹清楚。我吃惊:我卷面都那样还被老师表扬,其他人的卷面那得乱成什么样?!
四大火炉之一的济南盛夏,骄阳似火,空气凝滞。那时还没听说过空调,而吴教员和张老师这套三居平时又不住,所以也没有电扇,甚至没有一把普通扇子。买扇子就得一趟泉城路,而且还要好几毛钱,当然内心一票否定。于是,白天,无论是坐是站,无论身体朝哪,层层的汗水就像千万个微型趵突泉寂静渗出迅速交汇,像无数条飞流直下湍流不止的小溪,让你从头到脚大汗淋漓,前身后背汗渍粘黏,而且动辄汗水打眼,几乎无法正常看书。必须承认职业历练的意义和亲情友谊的作用。酷暑严寒中不断挑战身心极限的体育生涯为我对抗酷暑提供了毅力支撑,每天被我用小林送来的香皂洗的干净芬芳的毛巾为我擦干打眼的汗水提供了物质手段,我在桑拿般的房间和澡堂般的座椅里,挥汗如雨但苦学不辍忘我拼搏。

很快,桌子上、抽屉里、床头床尾、床上床下,到处都是我密密麻麻的草稿纸,让我经常想起陈景润“堆在墙角的那六麻袋验算纸”。都说苍天不负有心人,希望如此。
特别炎热的一天,我去二十三中领补助,老师们再次劝我住校,曾经一堂课补上我唯一短板的政治老师于永和更一边说着“你先跟我上楼看看!看完你再最后决定”的辩证道理一边热情开门引路,让一直对他心存感激的我不由自主就跟着他一口气爬上了五楼。
穿过两侧多个挂着碎花门帘的格子间,于老师撩起南面一间的门帘对立面那位身穿深色碎花连衣裙的女士:“辅导班的张立新,周主任特批她住校,你快把咱家那床凉席拿出来!”然后他转身对我,“我爱人,也是咱们学校的老师。”我正思考怎么称呼她,就见大概一米六五且身材并不纤细的她一下躺倒钻到了床下!一些零散的锅碗瓢勺纸箱鞋袜之后,床下滚出一条卷成筒状的双人凉席!
我被她一气呵成、麻利顺溜的钻床动作所惊呆,也为他们之间的默契所感动,但更被他们这间斜顶朝南、半高的南墙上面那只小小的窗户似乎只吸收阳光而不透空气的屋子的密不透风和闷热不堪所吓坏。我只是站着看她钻进钻出,就已汗流浃背、头晕目眩。
多亏我没能利用起老师们口中住校那“有利于复习冲刺和考试时不用赶路”的两个优势,因为作为历下区的居民,我参加全国正式统考的考场根本就不在市中区!
待续,下期更精彩,努力更新中……


张涵,曾用名,张立新,张焓。曾是山东省飞机跳伞队专业运动员,山东省会外语类高考状元,留美MBA,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全职教师、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特大跨国外企NP、UDI职业高管、CPC、JDC、JDC-SOUTHERN中国首代,世界银行独立咨询专家,世界银行GEF中国项目英语培训首席专家,专职写作者(全球速成《张涵英语》、张涵自传《拥抱沧桑》、影视剧本《独木之桥》、《张涵杂文正论》等),业余音乐人(2008北京奥运全球征歌大奖作品《WE SAIL(我们航行)》、一月网转千万并被各大网站收录的爱国歌曲《中华在崛起》及《张涵百首诗歌集》(大歌/小歌、民美/通俗、抒情/说唱、中文/英文)、现代歌剧《快快长大》词/曲/编剧(创作中)。

海 报
自传作者张涵女士出售同名百集网剧、40集电视、单集电影剧本《独木之桥》,协助售出,两成致谢!行业淡季才是事业良机,资源共享方能合作共赢!欢迎联络,共赋新篇![握手][握手][愉快][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