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篱
作者:季文军
主播:波宝儿
☆☆☆☆☆☆☆☆☆☆☆☆☆☆☆
前几年,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一位画家。说来有缘,几经交往后,我们便便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他是位专攻山水的画家,他的画师从古人,却融入了很多新的技法,具有很强的个性和特点。看他作画真的是种享受,皴皴点点之间运山如黛如烟,近石遒劲突兀,笔走龙蛇之处松竹苍劲挺拔,溪水缠绵有声,整体画风飘逸幽远,充满哲思和蝉意,融入其间有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我很欣赏他笔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感觉,也常常被他超然洒脱的笔墨深深打动。
我爱看画,自己却很少动笔。他之所以能和我成为知己,据他说,是因为我对艺术的鉴赏很有灵性,能看懂他画的内涵。

画家的为人和他的画一样脱俗,他从来不参加任何商业性笔会,也不接受任何媒体的炒作。在他看来,真正的画家是要耐得住寂寞的,艺术一旦粘染上世俗就会破坏其意境。他常对我说“画如其人,人如画气”。我从心里钦佩他的人品,在当今空气中处处弥漫着浮燥和铜臭的现实中,他这样的人真可谓是凤毛凤毛翎角了。那天,画家打电话来,说有个朋友从南方给他寄来了些铁观音,邀我到他家喝茶。我欣然接受。那天他没有作画,我们一起品着茶的韵味,谈的甚是投机。谈话间我问及画家是如何达到现在这个境界的,他沉吟了一会儿,讲了他的一段耐人寻味的经历。
画家自幼酷爱绘画,后来又上了美专。文革时,他因家庭出身不好,支边到了黑龙江。那时候,兵团的生活很艰苦,没有可供他画画的材料和工具,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一有空便找来废报纸练习笔法,为此在兵团里还挨过批,说他是不务正业。知青返城那年,他家也落实了政策,他被分配到一家电影院画影报,虽说有点大材小用,但毕竟是有点用武之地。有一年,市里举办书画大赛,他也选送了自己的作品,没想到获得了专家一致的好评。并荣获了一等奖。经一位资深的老画家推荐,他被调到文化馆成了一名半专业的画家。再后来,他又多次参加了全国的书画大赛,同样的成绩斐然。小有名气自然社会活动就多起来。他还对我说,他有一阵子都想放弃绘画了,我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他说,有一段时间,自己的画怎么画也没有突破,很是苦恼,看着别人的画都在进步,而自己却总是停滞不前。那时,他经常喝酒,而且每喝必醉,到后来一提起画笔手就发抖。我问他,那后来怎么又坚持下来了呢?他告诉我,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美术协会在南方举办了一个年会,他也应邀前往。会议期间,主办方特意安排与会人去揽胜,说有个寺庙在当地非常灵验,他便随着大家同去了。
那是个很古老的寺庙,三面环山,一面傍水,古树参差,到此如入仙境一般。那里的香火很盛,上香膜拜的人很多,画家一个人站在一条小溪旁,仰望着天空的云卷云舒。忽然他发现许多人都手里提着个鸟笼,将它高高举过头顶,然后将笼门打开,笼中鸟轻展翅膀,朴楞地飞入蓝天,同来的人说,这是放生祈福,可画家从中却悟到了一种灵感。他说,当时他一下子就被从笼中放生的鸟儿吸引住了,脑子里闪出一句话“放过自己!”。讲到这,画家喝了口茶,笑了。

现实中人要面对工作、生活、家庭等等诸多课题,常常被自己编织的樊笼所禁锢,进而难以走出人生的阴影,甚至放弃了对理想的追求。放过自己,摆脱自己束缚,轻松心态地面对一切,是一种勇气,同样也是一种境界。
文稿:季文军 版权所有
音频:波宝儿 录制
出品:小城散文诗
——————————————————

作者:季文军,笔名君子,天津人,邮政干部。业余爱好写作、音乐、绘画、哲学、历史、民俗。曾在《工人日报》、《辽宁青年》、《北斗星》、《经纬线》、《中国邮政报》、《天津青年报》、《城市快报》、《每日新报》等报刊上,发表多篇诗歌、散文、小说、歌词、漫画等作品。

主播:波宝儿,中国名家朗诵艺术团朗诵老师,现居内蒙古乌海市。。鸿媛学社创始人,鸿媛爱心公益发起者,鸿媛国学文化传承人,全民悦读乌海鸿媛阅读会主席,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室内设计师,服装设计师。爱好诗歌朗诵、绘画写作,徒步旅行,个人电台、工艺美术品制作等,文章及朗读作品常见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