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个荣誉证书(散文)
李兴友
在我家里,一直保留着六个荣誉证书。这六个荣誉证书,放在我手里很轻,可是放在我心中却很重。
提起这六个荣誉证书,说起来话长,自己参加工作已经三十多个年头,弹指一挥间。三十多年来,自己一直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寒来暑往,风里来雨里去,从家庭到工厂,又从工厂到家庭里,周而复始工作着。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一名优秀员工。期间,我几乎付出我全部的青春和精力,才获得这六个宝贵的荣誉证书,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阵子,正是八十年代初期,自己还是一个十八、九岁小伙子,被分配到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染料厂二十二号车间工作。当时的染料厂是全国最大染料厂,员工有七、八千人,再加之大集体员工,足有上万人,是一个有名的大厂。
那时,到工厂上下班,每天都是骑着自行车。工作形式是三班倒。白班、夜班、中班循环地上着。记得第一次被分配的岗位是甲级防爆岗位――闭环。这个岗位要求非常严格,不能穿带钉子的鞋进入岗位。八小时工作制,除了吃饭时间,几乎全在岗位上。检查设备、投料、升温、保持……最后生产出产品,每一道工序都必须认真操作。
尤其是在投料过程中,一定要戴好防护面罩,把大铁碱桶用利斧劈开,才能把因为潮湿而凝固的碱片取出来。这样危险而费力气的活,没有一股子干劲是不能完成的。
在这个岗位与师傅、工友一直工作好几年,锻炼了自己,又学到许多知识,基本没有出现过生产及人身事故。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在二十二号车间里,几乎全面地掌握了整个车间工艺流程,车间从前部到后部很多个岗位,都能够独立操作,自己当上了机动工。就是说,哪个岗位有休假或者疗养的人员,就到哪个岗位顶岗。什么氧化、压滤、缩合、溴化等诸多岗位,自己都能拿得起,放得下。
那时候的人思想都非常要求上进,我那时岁数小,是一名倒班工人,也是一名团干部,对荣誉的获得是非常向往的。那段时期,我曾经得过与工作不怎么靠边的奖项。其中有四·五征文奖,五·四征文奖,首届读书演讲奖。
一晃已进入九十年代前期,我被调到另一个车间二十七号,这个车间是负责染料厂污水处理工作。在这个车间里,有一段时间我还是从事机动工工作,工作干得也很出色。
后来,遭遇了分流,我又被分配到十五号车间工作,还是从事化工工作。有人说,化工操作比较简单,左开右闭,不是水就是汽。其实不然,化工操作一点也不能马虎大意,因为化工生产易燃易爆易中毒。要干好自己本职工作,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约二○○○年左右,我被转为吉林联力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员工,我所在车间还是染料厂十五号车间的老房子,不过,我已经不是染料厂的员工,在联力公司我先后又在五、六个地方工作过。而在每一个地方工作,我都希望把工作做得扎扎实实。
现在想一想,参加工作已经这么多年,回顾过去,我对工作的热情一直没有减少,无论做每一项工作,我都认真地去做。在车间里,我会认真操作,尽量不让装置出现波动现象,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可以说,设备前,罐区里总有我忙碌的身影。在维修时,更换阀门、扣克,我会对角拧紧螺丝,这样上好的阀门才不会泄漏物料。另外阀门、扣克的走向也要放对,才能保障设备输送物料时顺畅。在操作间里,我会认真地写仿宋字,记好操作记录。而每到一个新岗位,我都会查找一条条管线的走向,了解岗位操作法……
多少个白天和夜晚,多少个花开与花落,我都在平凡工作岗位上默默地耕耘着。只有把自己工作做好,才能对得起这一份拿薪水的工作,才能对得起养育我的父母,也使自己的青春年华没有虚度。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先期基本上没有获得先进生产者称号,但是,百分之三涨过工资。只有在中后期才逐渐得过六次先进生产者等荣誉证书。
这些荣誉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凝聚着我太多心血和汗水,它是一个日子叠加一个又一个日子,才组成三十多个春夏秋冬。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还有我们吉化“麻袋毛”精神等等,一直鼓舞着我要干好每一项工作。
宽阔的大海是由一滴滴水组成的,浩瀚的夜空是由一颗颗星星汇聚的。我知道自己的渺小,我只是吉化队伍里普通的一名员工,但是,我要做大海里最清澈的一滴水,做浩瀚夜空里最亮的一颗星。
平凡不等于平庸,人活着一张脸,树活一层皮。人活着就要有精神追求,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荣誉才能活得精彩。
对于我来说,这六个荣誉证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作者简历:李兴友,原名李兴有。男。1962年3月5日出生。原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染料厂职工,后到吉林联力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纯净水厂工作。现退休。
(责任编辑:静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