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是一座浸透着中华文明的城市,是一座普天之下无与伦比的城市,是一座值得铭记的城市,谨以此文与大家一起分享大长安的秘密和魅力。
巍巍长安
梧桐叶翠
石榴花妍
望八百秦川
云腾雾霭
千里崤函
龙藏虎跃
雁塔辰星
华山云月
秦岭烟霞太白雪
收眼底
听法门梵音
兵马声咽
此地沧海桑田
忆往昔风云车马喧
数炎黄峥嵘
武王兵锋
秦皇霸鞭
汉武铁弦
函谷青牛
渭水垂钩
骊山烽火玄武血
梦回首
吟司马风骚
李杜华篇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姜子牙稳坐中军帐,周兵势如破竹,不废吹灰之力,一举攻破朝歌,从此,长安城,一座凝聚了中国大半部历史、浓缩了黄河华夏文明的城市,华丽的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央,从此君临天下,傲立中华几千年,可以说是中华乃至世界的中心。宛在水中央,长安城成了历史长河中的水中央,真可谓,一座长安城,大半中华史。
《大秦岭》,一部宏大的大型纪录片,2015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把秀丽的秦岭风光展现在世界面前,多姿多彩,美轮美奂。长安城就在秦岭脚下,紧紧依偎在大秦岭怀里,就像母亲呵护一个婴儿,一点也不能让受到侵犯。
永宁门,西安城墙上最大的一座城门,城头威武庄严,到了晚上,华灯初上,金碧辉煌,流光溢彩,靓丽璀璨,耀眼夺目,门上的吊桥徐徐放下,瓮城城门华丽的打开,两排唐装的武士威武霸气,盛装的宫女们鱼贯而出,唐王宣诏,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入城。中华盛世的荣光威仪尽显,彰显着东方大国的礼仪之邦、文治武功。
长安城与生俱来,注定是刀光剑影,惊心动魄。
烽火戏诸侯。汉中,一块富饶的土地,江南气候,山清水秀。褒国褒河边上,盛产美女,褒姒就是其中一位绝世大美女。周幽王年轻气盛,血气方刚,雄姿英发,君临天下,又有美女相伴,可谓英雄美人,天下绝配,只可惜褒姒虽然天生丽质却从来不笑,让年轻的周幽王非常郁闷。为了让美人开心一笑,幽王搜肠刮肚,心生一计,点燃骊山上的烽火。各路诸侯看到烽火立刻率兵前来勤王救驾,结果虚惊一场。诸侯们遭遇戏弄怨声载道,褒姒却哈哈大笑,越发迷人,让周幽王魂迷心窍。如此三番,褒姒一次笑的比一次开心,西周从此灭亡。烽火戏诸侯,戏的惊心动魄。
图穷匕见。“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荆轲在易水河畔悲壮的呐喊。太子丹网络天下豪杰,誓于始皇帝争锋天下。壮士荆轲自告奋勇,献燕图于秦咸阳宫,激动的始皇帝急忙召见,未曾想,图穷匕见,一把带剧毒的匕首,荆轲拉住始皇帝衣袖就是猛刺。始皇帝身手矫捷,一闪而过,拔剑反击,然而剑太长,慌忙中一时无法拔出,荆轲追来,急忙绕柱子躲闪,幸好群臣提醒从身后拔剑,才拔出剑来,砍断荆轲一条腿,又刺几剑。荆轲使出浑身力气,投出匕首刺杀始皇帝,可是刺歪,匕首碰到铜柱上,直冒火星。刺杀失败,太子丹被燕王斩首献秦。荆轲刺秦王,刺的惊心动魄。
鸿门宴。刘邦先取关中,还军霸上,依约占的先机。项羽恼羞成怒,范增心生一计,宴请刘邦于鸿门,杀气四伏。刘邦依张良之计,鸿门赴宴。霸王心有不忍,犹豫不决,范增三示玉佩,未见动静,于是派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樊哙也拔剑对舞,保护刘邦,刘邦乘机逃出。鸿门宴,宴的惊心动魄。
玄武喋血。权力是滴血的,皇帝的宝座是滴血的。高祖仁厚,大郎二郎都是心头肉,都无法割舍,本希望他们可以共享太平共享天下,共享人间荣华富贵,孰料想两个利益集团怒剑相拔,喋血玄武门,骨肉相残,演绎了一曲人间悲剧。玄武喋血,喋的惊心动魄。
西安事变。日本鬼子的铁蹄已经开始踏向华北,中华名族岌岌可危,名族抵抗的呼声此起彼伏,大江南北浪潮涌动,然而蒋介石顽固执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亲自坐镇西安,逼迫东北军西北军剿灭红军。东北军西北军全军将士已经没有丝毫打内战的动力,无心恋战,被蒋介石逼到绝境,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无奈之下悍然发动兵谏。睡梦中的蒋介石听到枪声,知道大事不妙,仓皇之中跳窗逃跑,不顾摔伤后背的疼痛,趁夜色掩护爬上骊山,匿藏在巨大的石头夹缝中,后被东北军搜山时发现活捉。西安事变,变的惊心动魄。
西安人更愿意称自己为长安人,每个人都希望和高大上沾缘,长安毕竟是千年古都,西安已经是西北重镇,自然不能与古都媲美。高山,平原,大河,是构成千年古都世界名城的必备条件。长安城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八百里秦川,四面环山,得天独厚,前有渭河后有秦岭,东有黄河大峡谷,连接中原腹地,西连河西走廊,远通西域,易守难攻,水系发达,土地肥沃,便于农业生产,是天然的天府之国,也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关中平原南有秦岭,西有陇山,北有黄土高原,东有黄河,四周合围而成。 险要的地形形成险要的关隘, 关中就是意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 关中平原散布着五丈原、古周原、咸阳原、神禾原、凤栖原、龙首原、白鹿原等大大小小不等的黄土原。
天然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块土地上的王国进可攻退可守,在冷兵器时代,具有巨大的地缘优势。依靠山河坚固,一般很难攻破。伟大的战略家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是避开南部秦岭关隘,绕道陇山很远的地方,从兵家来说,也属于劳师袭远,鲜有成功。就是在现代战争中都具有巨大的战略地位,抗日战争中,日本鬼子全面侵华,还是天堑黄河阻挡住了日本鬼子的脚步,纵使他嚣张跋扈不可一世,使出浑身解数也终究无法度过黄河,攻占陕西,迟滞了侵华步伐,粉碎了敌人的闪击战。日本鬼子只能望河兴叹,扔两个炸弹,掉头南下。潼关,函谷关,大门一锁,便可高枕无忧。
潼关,长安城的东大门。大河如从天上来,与渭河交汇,直折向东流,横穿中条山和秦岭之间,用万马奔腾已经不能描摹其气势了。“波涛如怒,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的气势一览无余。著名的潼关之战,就是曹操和马超的对决,曹操败北,割须弃袍。隔河相望的是天下名楼鹳雀楼,王之涣一首《登鹳雀楼》,区区20字,独领风骚千余年,可谓誉满天下,人因楼名,楼因诗名,人楼诗齐名,堪与滕王阁序齐名,可谓世界人文历史上的奇观。
潼关与萧关,大散关,武关并称长安四大关。四大名关都是层峦叠嶂,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历来发生征战无数,见证了过往血雨腥风、金戈铁马的岁月。
陇山又称六盘山,横贯陕甘宁三省区,既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岭。“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主席的诗词脍炙人口,山河险要和伟人的浪漫情怀完美结合。萧关就在六盘山下,在六盘山山口依险而立,扼守自泾河方向进入关中的通道,是长安的北大门。“时危多战垒,猛将守萧关。”,萧关西就是河西走廊,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由此通过。大诗人王维留有绝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曾两次出萧关,巡视西北边境,威慑匈奴。汉王朝的雄狮在无敌大元帅霍去病的带领下,如驱蚁屡,直捣漠北,在漠北不可一世数百年的匈奴人,终于迎来了对手,兵败如山倒,匈奴人痛呼,“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从此一蹶不振。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陈仓道,当年兵圣韩信用兵的地方,在宝鸡市境内,嘉陵江源头,是夹在秦岭与陇山之间的一条隘道,是巴蜀到长安的一条便捷通道。大散关就扼守于此,地势险峻,扼南北交通之要冲,自古被称为川陕咽喉。“晨上大散关,此道当何难”,一代枭雄曹操曾经在此吟诵。
武关,位于今丹凤县境内,是长安的南大门,通过武关可直达南阳盆地,由南阳可达长江中游,秦时可直达楚国境内。“道南阳而东方动,入蓝田而关右危。”,武关的地位可见一斑。秦昭王武关会盟楚怀王,周亚夫出武关而平七王之乱。
函谷关,潼关之外一路向东就是函谷关,是关中平原最重要的防守关隘,秦朝时六国的屡次进攻都是被当在了函谷关外,保证了大秦后方的安全。最最应该浓墨重彩的还是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了,紫气东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短短五千言道德经,成了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无法超越的高山,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成了世界哲学的源头。一座本不平凡的函谷关,由于老子的渊源,变得更加神秘莫测。
剑门之险要,天下闻名。剑门关,道路狭窄,山势陡峭,刀劈斧砍,千军万马在关隘之前只能望洋兴叹,纵有通天本领也无从施展。李白叹其“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大震关,蓝关,金锁关……,一个个关隘,犹如扎紧的篱笆,把敌人牢牢挡在关外,保证了关中沃土千里的安全。当年谋士韩生献计项羽,关中地势险要,有山河为屏障,土地肥沃,可建都立业,项羽不听。张良献计刘邦,关中东有崤山、函谷关,西有陇山、岷山,肥沃的土地方圆千里,南有富饶的巴、 蜀两郡,北有利于放牧的胡苑,依靠三面的险阻来固守,只用东方一面控制诸侯。如果诸侯安定,可由黄河、渭河运输天下粮食,往西供给京都;如果诸侯发生变故,可顺流而下,足以运送物资。正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于是刘邦当即拍板定都长安。胜负之分原来早有定论。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狠,何时灭。”。如果赵匡胤能够下定决心定都长安,或许可以避免靖康之难,避免赵氏皇族遭遇灭顶之灾,避免一场民族浩劫。
“举天下莫关中若也,天下山川惟秦地号为险固”。朱元璋当年也有迁都长安的想法,如果太子朱标不是英年早逝,长安或又回到昔日辉煌,回到水中央。
明朝末年,李闯王在此建立大顺政权,挥师北上,一举灭了明朝,长安又有了希望,可惜没有能坚持下来。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中国的母亲河,孕育的灿烂的黄河华夏文明。黄河九曲十八弯,曲折蜿蜒,浩浩荡荡,奔腾不息。黄河横亘在长安城东侧,冲击而成著名的晋陕大峡谷,将黄土高原一分为二,是大长安的又一天然屏障。黄河冲到长安的地方,在巨大的几字湾底部,受秦岭阻挡直折向东去,一路直奔到中原大地。上古时期,人文初祖就带领他们的族群在这一带活动,繁衍生息,黄帝陵炎帝陵都在长安城不远的地方,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于黄河沿岸,不少地方都有大禹庙或者和大禹有关命名的村庄或地方,大禹凿开的龙门就在长安城脚下。天下黄河一壶收,壶口瀑布,是最著名的自然景观。滔滔而下的黄河水被瞬时收入地下狭窄的石槽之中,万马齐喑,声如巨雷,雷霆万钧,排山倒海,几里之外就能听到咆哮怒号,远远就能看到巨浪冲击腾空而起的巨大水雾,弥漫在天空很高的地方,如巨壶沸腾,蔚为壮观。靠近瀑布的时候,瞬间就会被水雾打的浑身透湿。如果遇到天气晴好,巨大的彩虹桥架在瀑布上面,色彩斑斓,气势如虹,愤怒的波涛和绚丽安静的彩虹构成绝美的自然画面,大河,石槽,瀑布,怒涛,彩虹,让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久久不能平静。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秦岭,一坐横亘在祖国腹地的龙脉大山,从昆仑山一脉向东,把神州一分为二,中华大地从此有了北方南方,素有中华龙脊之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写尽了秦岭的巍峨高大雄伟险峻。秦岭是大陆板块运动挤压隆起形成的山脉,地质板块还在不停运动,明朝时华县大地震就是板块运动的结果。由于秦岭阻挡住了从南方过来了暖湿气流和北方过来的寒流,秦岭就变成了大陆的南北分界线,太白山主峰有国家设立的南北分界线的标识石碑,南部气候湿润,北部气候干燥,秦岭淮河成了国家最主要的地理分界线,也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北部属黄河水系,南部属长江水系。大秦岭不仅风景秀丽,还是一座自然宝库,珍藏着许多珍稀动植物,具有极重要的生态价值。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云,“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终南毓秀,终南山是最靠近长安城的大山,也是大秦岭最神秘的一坐山,常年云雾缭绕,气候宜人,素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称,让人能够忘记尘世的烦恼,自古以来隐者众多,传说众多,是名人高士给了其神秘色彩,还是山势独特,给了名士独特环境,不得而知,也许是兼而有之。“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是人们最衷心的祝福,终南山,已经是一座福山,深深的铭记在老白姓的生活当中。“终南山下,神雕侠侣”,大侠金庸笔下的终南山更是多了几分神秘仙气,多了几分浪漫诗意,多了几分江湖天下的情怀。“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李世民对终南山也是情有独钟。翠花山是其中一坐名山,山势险要,山清水秀,景色如画,历来是皇家上林苑,山顶有一天然天池,给苍茫的终南山增添了无限灵秀,冰洞风洞别有洞天,有趣而又神秘。“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灵秀的终南山盛产美玉,蓝田玉,素有“玉种蓝田”之称。蓝田玉油脂光泽,细腻坚韧,暖玉生烟,是中国四大美玉之一,上古先民们就已开始采用,相传著名的秦始皇传国玉玺就是用蓝田水苍玉制成,此后玉玺一直作为皇权的象征,在社会流传。
“坚冰连夏处,太白接青天。”。太白山是秦岭主峰,因传说太白金星坠入峰西,精化为白石美玉而得名。太白山高,落差很大,山底风和日丽,气候温暖,是阔叶林地带,山腰冷暖适宜,云雾缭绕,一派神仙气象,山顶空气严寒,时有积雪,松树林立,明显的针叶林地貌。太白积雪六月天,《水经注》记载,太白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太白积雪与华岳仙掌,骊山晚照,雁塔晨钟,曲江流饮,草堂烟雾,霸柳风雪,咸阳古渡共称长安八景,都是天下奇观。会当临绝顶,一览天下小,只有太白山顶才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大秦岭气吞山河的雄壮,霞光万丈,天高地阔,山势逶迤,阡陌纵横,云海涛涛,渭水蜿蜒,加上玉皇池中波光粼粼,蓝天白云,湖光山色,如入仙境。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华山之险,天下闻名,山如手劈刀砍。自古流传的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最感人肺腑,也最贴合实际。更有传说华山为盘古开天地时由双脚所化,充满悬念,堪称与天地同寿。华山,华人,华夏,中华,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承载着古老的中华文明。华山是道教圣地,华山派的剑天下闻名,华山论剑富有情怀,一座奇山和传统文化互相辉映,相宜得章。西岳华山,华山之名已远远超越了主峰太白山。华山日出是最壮美的景观,天边先是出现一条彩带,夹在苍苍如黛的山峦和青天之间,仿佛要撕开沉沉的夜色,继而那一轮红彤彤的大圆盘从山峰云海间蓬勃而出,冉冉升起,红彤彤的,通体透亮,也不耀眼,恰好是人们看到他真面目最好的时间,再过一会,他就霞光万道,刺辣人的眼睛,要称霸整个世界。如果有幸遇到霞光彩云满天,天上地下金光笼罩,如置梦幻仙境,满满的诗意。
“长安回望秀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骊山,唐明皇杨贵妃骄奢淫逸行乐图跃然纸上。骊山景色秀丽,气候宜人,骊山晚照,如诗如画。女娲补天、骊山老母的传说悠久动人。“阴崖含秀色,温谷吐潺瑗。”,骊山美丽温暖的温泉水滋养着代代长安人,杨贵妃凝脂般的肌肤,在华清池中也越发耀眼迷人,然而万事万物都是两级相通,越发美丽之中又越有无穷诡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秦王十八路诸侯观宝,捉拿蒋介石,都发生在这座神奇的小山中。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长安有着十分发达的水系,得益于大秦岭的滋养,水源丰富,水质优异,素有八水绕长安之称,渭、泾、沣、涝、潏、滈、浐、灞,渭河是最大一条河,也是冲击形成关中平原滋养关中平原最主要的河流。发达的水系浇灌着关中大地上盛产的小麦,支撑着这片土地上的强大王国。泾渭分明,泾河渭河交汇处,一半清澈透明,一半泥沙俱下,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汇而不融,各不相让,形成独特的自然奇观。姜子牙当年渭水垂钓,鱼钩不打弯,愿者上钩,让人迷茫于垂钓者的痴心。滚滚而下的渭水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似乎在专门等待一位神秘老者,完成他的千秋大业。老者在渭水苦等八十余载,终于等来利剑出鞘,一展宏图,扫荡天下。然而又有多少壮士,饱读诗书,胸有万策,在渭水之上,经年垂钓,终其一生,一无所获,只能怨恨命运的安排,壮志未酬,抱恨离去,淹没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诚如王安石所言“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钟楼是西安最主要的地标建筑,处在城中心位置,四方四正,是目前全国最大最完整的钟楼,明朝修建,典型的明代建筑,三重四面结构,很是考究。楼上有口大钟景云钟,铸造于唐代,用来报时报警。大钟与旁边鼓楼相望,晨钟暮鼓,是人们生活中一大景致。民间传说中,长安城有条龙脉,头向北,饮渭河之水,尾朝南,吸天地之灵气,恰如从秦岭里冲出,龙头就是今天的龙首村,而钟楼就是用来镇压这条龙脉而建造的。 唐大明宫就建立在龙身之上,“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大明宫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占地350公顷,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是名副其实的千宫之宫。“春风杨柳鸣金马,晴雪梅花照玉堂”,汉未央宫建在大明宫之北,秦阿旁宫在西侧,周沣镐二京更在西侧。
西安明城墙,是全国保持最完整的明代城墙,周长13公里,古香古色,自然威武庄严,雄宏壮观。高大厚实的城墙护佑着城内的子民,无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墙体上斑斑点点的创伤记忆着当年战斗的激烈,城头飘扬的旗帜变来变去,铭记着王朝的兴衰更替。如今,晚上秀丽的灯光,配着古筝曲,在雄壮中带着几分安逸,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城墙古筝成了又一大景致。西安城墙已经是一张明信片,永宁门犹如大长安的国门,大唐仪仗入城仪式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犹如国礼,礼迎四海宾朋,展示着东方大国特有的大国雄风,迎接过包括克林顿夫妇等两百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
阿旁宫,蜀山兀,阿旁出,一座气势磅礴的宫殿,如同一个气势磅礴的秦王朝一样震撼人心,杜牧用他绝世文笔,阿旁宫赋,写尽了秦王朝的气势和阿旁宫的壮美奢华。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与汉未央宫,唐大明宫并列三大宫殿,1992年,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遗址,被誉为“天下第一宫”。
大雁塔,西安最著名的标志建筑,坐落在法相宗祖庭大慈恩寺内。大雁塔塔身共七层,通高60多米,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砖塔,是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和华夏文化的共同结晶,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雁塔题名是著名的长安景点,少年得志的才子们,风流倜傥,壮志凌云,一派“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气象,满满的鱼跃龙门的荣耀。如今的大雁塔增加了许多娱乐功能,成为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游乐休闲的地方,古老雄伟的大雁塔,微微倾斜着身体,和现代灯光喷泉交映成晖,喷泉音乐广场人头攒动,主喷泉有几十层楼高,曾经号称亚洲第一喷泉。2015年,印度总理莫迪专门拜访大雁塔、兴善寺。佛教曾经在印度一度失传,还是大唐玄奘留下的经书,展示了当年印度佛教的辉煌,一直以来,以大雁塔为象征的中国佛教对印度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西天取经的故事或许有了下集,不过这次是他们到我们东土大中华来取真经。小雁塔,也是仿照大雁塔而建,共15层,华县大地震中损毁顶上两层,院内有一口金代铁钟,长安八景之雁塔晨钟,就说的是此钟此景,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是唐代建筑成就的集中反映。
西安碑林,全国四大碑林之一。石碑和青铜器等金属铭文一样,是古代劳动人民重大发明,对传承中华文明传播中华文化方面起到了异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石碑,保持时间长,内容丰富,成本相对低,有利于大面积保留重要史料信息。一块块石碑忠实的记载了历史,超越千年,依然挺立,避免了珍贵资料的流失或者以讹传讹。喜欢书法的同志,碑林是必去之地,许多著名的碑刻就矗立在这里,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同州圣教序碑》、欧阳询《黄甫诞碑》、柳公权《玄秘塔碑》,怀仁集王羲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家庙碑》,汉隶《曹全碑》等,大家们的字就在碑上,据说光是摸摸碑身,就能大大提高书法水平。陕西历史博物馆和碑林原来在一起,后分设开来,馆内藏有海量珍贵文物,和碑林一起记载着人文初祖,周秦汉唐,记载着大中华。
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是著名的革命旧址,前身是红军驻西安联络处,党的领袖统帅们大多来此工作、居住过,是西安为数不多的革命遗址,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八办往南不远就是张公馆,张少帅故居,浓浓的西式建筑味道,在长安是少见的别具一格的建筑,著名的东北军的统帅机关,和杨虎城将军的止园一起共同见证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彻底粉碎了蒋介石顽固的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
周歧原,汉长安城遗址,隋大兴城,昆明池,楼观台,丝路起点,长安八景,兴庆宫,长乐宫,城隍庙,半坡遗址,蓝田猿人……大长安的每一寸土地都写满了历史,写满了记忆,写满了故事。
秦腔,西北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源于西周,成熟于秦,又称乱弹,是古代陕甘一带的民间歌舞,是经历代劳动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主要流行于西北一带。唱腔高亢激昂、语音直硬、语气硬朗,充分体现了西北人民朴实粗犷豪迈的性格。唱秦腔俗称吼秦腔,吼出厚重夸张苍凉悲壮的声音。“民风淳朴性彪悍,花脸吼起台要翻。”。秦腔吼一吼,地球抖三抖。贾平凹的《秦腔》细腻入微,写尽了秦腔风采。
俗语云,“江南的才子山东的将,关中自古埋帝王。”。关中大地共埋了89位皇帝,历史上很多有作为皇帝都埋在这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四埋其三,都选在秦岭脚下,似乎只有在大秦岭的护佑下才能安心安息。乾陵,茂陵,汉阳陵……,随便那一个都可以大书一笔,都曾呼风唤雨,都有无穷故事。也有古籍记载,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十任帝羲暤和第十一帝印枪都葬于骊山。
一代伟人秦始皇就葬于美丽的骊山脚下。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寝陵之一,犹如他的阿旁宫,是一座神秘豪华庞大的地下宫殿,也是一座宝藏,有关始皇陵的传说自古都非常让人震撼,水银河,长明灯,夺命箭,日月星辰,不绝于耳。始皇陵旁就是气势磅礴的秦兵马俑,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始皇帝一定把秦王朝的盖世神功狠狠的书写一笔,文字从来无法满足他的要求,宏大的气势才能够展示他的权威,庞大威武的秦军,宽敞笔直的高速公路,巍峨的万里长城,极尽奢华的阿旁宫。想想始皇帝还真是大手笔,样样玩的都是高大上,很有超前意识,非常人可及,六王毕、四海一也在情理之中。
昭,意思是集帝王之气和文治武功。昭陵,位于山势突兀的九嵕山上,与太白山、终南山遥遥相望。昭陵六骏,栩栩如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栩栩如生。唐王李世民,我的祖先,一位盖世雄主,文武双全,武能立国,文可安邦,有惊世之才,有惊世之肚量,有惊世之谋略,攻必克战必胜,平定天下,怀柔天下,被尊为天可汗,在帝王里面也可以说首屈一指,开创的大唐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贞观盛世是历史上最繁华最稳定的时期,在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甚至世界历史长河中都是一朵艳丽的奇葩。
大长安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都城市,13朝古都充斥着古香古色的韵味。据资料记载,他与意大利罗马、希腊雅典、埃及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是我国古代六大古都之首。先后在这里建都的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历时长达1140年之久,所以有13朝古都之称,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大长安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从绝佳的地理位置优势和悠久的历史承载来讲,应该无愧于世界四大古都之首,丰富的历史遗产,厚重的历史沉淀,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领略她的风采。
13朝古都,也是地道的美食之都。长安美食可以说荟萃天下,东南西北中,陕北小吃,陕南小吃,关中面食,西府小吃,回民小吃,东北菜,新疆菜,四川菜,粤菜,湖南菜,山西菜,山东菜,各种海鲜,各种国外快餐,样样俱全,而且主要是满大街随便可找,难怪说起美食来,女儿就是心心念念大长安。大长安的美食真是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离开长安外出旅游的人,可能最最让他想念的原来是长安美食。地道的食材,地道的手艺做出的地道的小吃,不仅仅是满足了口福,填饱了肚皮,更是一种精神享受。正宗的陕北清涧煎饼,绥德油旋儿羊肉面,子洲雪花,镇川甘卢,米脂驴板肠,榆林羊杂碎,加上洋芋搽搽,铁锅炖羊肉,豆面抿节,剁荞麦,黑愣愣,长杂面,光是名字就让人垂涎三尺,还有陕南的蒸盆子,关中的八大碗,回民街热乎乎的羊肉泡馍,西府香辣擀面皮,汉中热米皮,北京烤鸭,湖南蒸菜,四川的香辣虾,各种小吃品种繁多,粗略一数也不下百种,各具特色,简单的食材能够做出来绝佳美味食物,不得不敬畏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每一种美味,从选料到加工到烹饪,都有各自不同的多道工序,十分考究。考究的美味是食材、时间和加工制作过程的完美结合,美食已经不单单是满足人们的口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人们更愿意享受制作过程中的文化体验,更加原始的手工制作更会受到人们的追捧。如果不时能吃到这些美味,真让人留恋忘返,顿觉满满的幸福感,世界原来如此美好,幸福原来如此简单,饭饱不想家,吃饱吃好原来真的很重要。各种美食也是民族的记忆,是劳动人们代代相传下来的美食精品,智慧结晶,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汗水与欢乐,表达着对幸福美满生活的不懈追求。不过遗憾的是,当今的不少美食已经失去了原汁原味的美味,大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一切都在追求机械化追求效益追求利润,这本来无可厚非,然而对于美食来说却是灾难,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失去了原汁原味的口味和劳动带来的充实感。幸好仍然有不少地地道道的美味的传承者们遍布在大长安的大街小巷,只要你愿意,总会在一个不经意的地方给你带来意外惊喜,淘到你心心念念的最纯粹的最地道的最充满乡土味的原始美味,让你身心陶醉,在幸福快乐满足中不愿醒来。
就像本文开头说的一样,西安人更愿意称自己为长安人,西安的书法家一般会落款为长安某某人,好多人感慨大唐以后再无长安,不无道理,有一种繁华落幕后的失落感。任何事情都有利弊,战时的易守难攻,固若金汤,在和平发展时期就变成交通闭塞,运输不利,承载力弱,无法承载起大都城巨大人口基数的生活生产保障。海权时代又使陆权地带发展滞后,随着海权时代的崛起,陆权时代的城市受到巨大冲击影响,长安首当其冲。如果历史轮回到陆权时代,大长安会不会凭借其地缘优势,重新回到舞台的中央,亦未可知。
《易》,为群经之首,易,变也。先哲们智慧让人无法想象,一个易字囊括了天下万物,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光阴似箭,历史的沧桑,时空的变化,一切都在变,悄悄的无声无息的变,我们置身于时空之中,我们都在变。科学家都在倾其毕生精力研究时间空间光,研究浩渺的宇宙满天的星斗,研究如何变化,但不管如何变化,变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永恒,永恒只是我们永恒的梦想,如果非要说永恒,只能说永恒在变,我们都是过客,形色匆匆。
长安城也一样,置身于时空的法则之下,兴衰更替,几经起落。如今虽然已非都城,虽然我们的国家并非如大唐一样世界霸主,虽然还有各种各样的忧虑情绪,不可置否的是,从历史的纵深来看,人们在享受着盛世繁华,享受着人间至乐,如今的老百姓是有史以来最幸福的老百姓,远离战乱,远离落后,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我们应该百倍珍惜。20多年前和父亲的一次谈话依然记忆尤深,父亲不经意的说每天有白面吃,对生活已经很满足,我当时不屑一顾,不明白他们一代经历过饥荒岁月,经历过生活艰辛,我们无法体会无法想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宇宙有自己的一套平衡法则,命运对我们每个人来讲都是公平的。好多时候由于习惯的原因,我们习惯于我们的生活,欲望让我们不再满足,让我们经常感觉生活的不公不易,就像长安城一样,纵使千年名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也未必感受深刻,特别是年轻一代,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不知道当今的繁华是奋斗出来的,不是天上掉馅饼下来的,有必要给予提醒。我们的国家曾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现在仍然在创造奇迹。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应该感谢这个时代,感谢时代产生的真正英雄们。
曾几何时,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中哀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屈原在汨罗江畔掩涕太息,“哀民生之多艰”,这是多么哀怨的寸断心肠的穿透时空的悲叹。张养浩、屈原和历朝历代为老百姓披肝沥胆的英雄们如果能穿越历史,看到今天的百姓生活,或许他们可以瞑目了,陆游,文天祥,谭嗣同,……一代代为国家操碎了心的爱国志士们和开创共和国的领袖功勋们可以瞑目了。看来我们不必纠结于大唐之后再无长安了,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大江南北处处繁花似锦,处处秀成堆的景象。
当然,世界是辩证的,我们也同时处在人类最危险的时期,成吉思汗的弯刀可以毁灭他的对手,毁灭一个民族,但不会毁灭人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如今人类的触角已经深入到遥远的外太空,人类已经有能力毁灭人类自己,甚至毁灭地球,人类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生命大灭绝的恶梦有可能重演,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时时笼罩在巨大的阴影之中,突然感觉好无力,只能祈祷上苍的保佑。还好稍稍可以慰籍的是,我们人类处在进化的最顶端,人类的智慧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生存困难,每次都能逢凶化吉,才走到今天,相信智慧的人类总会有办法扼制住潘多拉魔盒,走在康庄大道上。
如今的大中华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前面一片光明,大江南北,团团锦绣,长城内外,处处春光,华夏文明,炎黄子孙,在经历了深深的历史磨难以后再次崛起强大,高歌猛进,重新傲立于世界之林。长安城也焕发出新的活力,处在“一带一路”的桥头堡,欧亚大陆的中心城市,中华大地的原点位置,米字高铁四通八达,国家中心城市地位显赫,城市夜景流光溢彩,步入了城市发展快车道,以崭新的姿态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机遇期。
长安城,虽然在历史长河中仅仅几千年,然而对中华文明世界文明来说却是一座丰碑。华丽的大长安始终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留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你纵使穷尽天下笔墨穷尽天下文人都无法描绘全他的全部神采。长安之地人杰地灵,再多再伟大的赞美都不为过,已经无法用笔墨能够说清楚了,纵使历史大家都请出来,也不够描摹繁华长安之万一。大长安,犹如人们记忆中的紫禁城,神秘,高大,巍峨,权威。
千年一觉长安梦,岁月悠悠为谁说。
云横秦岭蜀道难,长河落日波涛怒。
乾坤扭转藏日月,天地造化毓灵秀。
物华天宝竞相拥,苍茫大地两昆仑。
云海苍苍,大地皇皇。所谓长安,在山一旁。蜿蜒起伏,威武雄壮。明珠耀眼,宛在水中央。
云海茫茫,大地玄玄。所谓长安,在山之颠。蜿蜒起伏,威武煊煊。明珠耀眼,宛在水中间。
云海涛涛,大地濛濛。所谓长安,在山之亘。蜿蜒起伏,威武纵横。明珠耀眼,宛在水中生。
李清泉,字煊煌,又字浩然,陕西清涧人,出生在风景秀丽历史厚重的黄土高坡黄河岸边无定河畔。据家谱记载祖上是唐王后裔大宋名将李显忠,官至太尉,封武殿侯,谥忠襄公,明英宗时追封为顺惠王。宋史记载李显忠是唐代宗李豫次子昭靖王李邈的后人,本名李世辅,显忠为宋高宗赵构所赐。清朝末年皇家赏赐李显忠家乡后人石刻牌匾“忠襄遗泽”以示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