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邻县女人巧做扶风一口香臊子面
文/杏花雨
从邻县嫁于扶风几十年了,随乡入俗,我由吃娘家的连底净臊子汤面,到爱吃扶风臊子面,最后到会做扶风臊子面。期间有过很多曲折。记得那是八十年代初,我在宝鸡上卫校,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老伴,他是扶风北乡黄堆人,几次交往后,恰遇国庆假期,他带我去了他家,记得他母亲招待我的就是扶风一口香臊子面。那时我二十岁出头,第一次去他家,感觉十分害羞,看着小饭桌上摆满了稀稀的臊子面碗,不知咋吃,只看见婆母亲昵地望着我,并热情递上了筷子,对我说道:“这是咱扶风的臊子面,你可能没吃过,这臊子面是只吃面,不喝汤,你尝一下调和,保证你爱吃"。婆母热情地招呼,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红着脸一个劲地哦 、哦轻声应付着,现在的老伴当时也不停地招呼着我,让我品尝母亲的手艺。我记得那次只吃了三四碗,再不好意思端面碗了,只见婆母又手拉手硬让我吃了两碗。第一次吃这么香的臊子面,只觉得酸香爽口,汤上漂的葱花、油炸豆腐看起来就特别诱人,我本来还想再吃一两碗,又怕婆母笑话,毕竟第一次到他家。在娘家时,我常吃母亲做的本地方连底净臊子面,臊子丁、红萝卜丁、豆腐丁、豆角丁为打底菜的手擀面,喝汤吃面,不回锅。那时我自认为只有家乡的臊子汤面香,常常端起碗来,连吃带喝能吸溜二三碗。以后,我隔三差五地和当年的他去他家,每次去第一顿吃的就是臊子面,临走时又吃臊子面。那时,农村生活还比较艰苦,吃臊子面就是最好的饭,听说也是招待贵客吃的。老伴家在扶风县黄堆,按扶风的乡俗,天还没亮,我被娶进了他家,成了贺家的媳妇,招呼我的家门中嫂子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臊子面,我一闻那香气,勾起我的味蕾记忆,食欲大增,示意让再端两三碗,但嫂子说,这碗臊子面,你只能吃一半,(也就是一小口),另一半必须留给我兄弟吃,我傻傻地问她为什幺,嫂子笑嘻嘻地说: “这叫'和气面`,一碗要夫妻两人共享,我忍不住噗呲笑了。那是新婚的大好日子,我心情也十分高兴,正当我回想那半碗臊子面的时候,嫂子招呼我和我娘家人一起坐席,那天的臊子面太香了,我做为新媳妇,又不敢放开吃,吃了一两碗后,就静静地坐看同桌的至亲们津津有味地吃着,时不时还有个人亲热地赶过来问调和,让慢慢吃,后来我才知道,那人是我婚礼上的大总管。以后我和他都分配到县医院工作,周末我就和他搭车回黄堆。每次回去,母亲就一次次给我做臊子面。母亲那臊子面,我都吃上瘾了。记得有一次我在外地学习,近两个月没有吃臊子面,简直想疯了,做睡梦都梦见吃母亲做的扶风臊子面。

人常说: "要得可口,自己下手。"时间长了,我也慢慢跟母亲学习做臊子面,母亲一看我真得要学,十分高兴,就手把手先教我怎么和面、怎么擀面,又怎么燣臊子,怎么油炸豆腐、怎么切葱花,最重要的是怎么调臊子面汤。扶风臊子面对我这个邻县女人来说,说难嘛并不难,说不难嘛也要留心学,用婆母的话来说:"做扶风臊子面不难,但要真正做好,那就难了。"记得第一次跟婆母学做臊子面,老伴把肉买回来了,并磨好了刀子,他要切肉,我忙说"让我学切肉吧,由于那肉要切小切薄,切了没多一会儿,刀子滑了一下,不小心把手指创破了,老伴忙找来创可贴,婆母心疼地给我贴上,说啥也不让我做了,她老人家以后只让我烧锅,其它啥也不让我干。有一次,婆母走亲戚去了,正好休假,我和老伴回到家,我逞能地说:"今天妈不在家,家里有炒好的臊子,咱俩学着做臊子面吧?老伴一听也乐了,忙说,行。正好回来时买下了豆腐、葱,我俩忙起来了,利用我平时看到的和婆母教我的,忙油炸豆腐,老伴切葱花,我泡木耳、黄花菜,底汤菜炒好了,漂汤菜也切好了,家里有现成的挂面。前锅烧好的开水,向后锅舀两马勺,就不敢调臊子汤,我和丈夫面面相觑,真是老虎吃天呢,没法下爪子。丈夫这时鼓励我说:"你胡调,调错了也不要紧,就咱俩吃嘛。"就这,我还是不敢,我想第一次调臊子面汤,咸了咋办,万一又尝不着味咋办。真是说啥啥就来了,我在丈夫鼓励下调好了汤,但丈夫一尝,说盐太重了,我又从前锅里勺了一大马勺水倒进去,丈夫又一尝,说水倒的多了,又得少放些调和,这真应了丈夫过去给我讲的那个笑话,"刘三做饭,稀了添米,稠了添水。"这次丈夫不但没生气,还安慰我,第一次做臊子面嘛,难免调和掌握不住,以后慢慢就习惯了。

那顿臊子面,我俩口凑合吃了一下,但心情是十分愉快的,我俩一个望一个,嘻嘻哈哈地笑着。母亲回来后,我微笑着对她老人家说,吃臊子面的经过,没想到,婆母不但没有责怪我,而且夸我有冲劲,她又一次次地细心教我如何切肉,切菜,如何调臊子面汤。婆母是一个心底善良、喜欢钻研的人,她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没对我发过脾气,即使我啥事做错了,她也不过多责怪我,把我这个儿媳比她亲闺女还爱。以后,我在婆母言传身教下,几十年如一日,我这个邻县女人终于做出了味道纯正的扶风一口香臊子面。
作者风采

张培兰,笔名杏花雨,陕西千阳人。主治医生,扶风县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扶风县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都市头条认准编辑。曾在中共扶风县宣传部扶贫办公室扶贫正文获三等奖。宝鸡诗词会刊、扶风文艺会刊、都市头条举办的诗词大赛获优秀诗人特等奖、周原文艺等多家网络平台发表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