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儿时的回忆
糖人的由来

相传朱元璋获得皇位后,为了巩固江山,便派人制造“功臣阁”火烧功臣。刘伯温侥幸逃脱后被一个挑糖担子的老人救下,于是两人调换服装,从此刘伯温隐姓埋名,天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在卖糖的过程中,刘伯温创造性地把糖加热变软后制作各种糖人儿,小孩子便争先购买,刘伯温还把这项技能教给了其他人,就这样这门手艺便传到了今天。
01

放学回家,如果街上静静地围着一群孩子,那多半就是吹糖人的来了。眼前这位爷爷七十来岁,手法熟练,技艺精湛,据说已经是第三代糖人手艺传人了,到外孙,是第五代。你吃过他家的糖稀吗?
02

吹糖人可用“模子”,也可不用。模子扣出来的形状比较固定,不如艺人口吹手捏的那样线条流畅,姿态优美。
艺人将热而黏软的饴糖吹拉成泡后,轻轻一捏,便出来一个石榴,涂上颜色,精致可爱。再来一个,一提便出来尖尖的嘴,三抻两揉又有了腿,转眼间捏成一只小鸟,弯弯的吹管成为鸟尾巴,将小鸟黏在石榴上,一个漂亮的糖像造型便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引得他们摸口袋掏钱。
03

糖人不易保存,过去甜品短缺时,在把玩过后会吃掉糖人。现在的人们多觉得很不卫生,也很少去吃了。放久会变黑,也就自然毁坏了。过去的艺人多打着铜锣沿街叫卖,有的还带着一个画着花鸟兽虫的圆盘,交过钱后可以转动盘上指针,指在哪儿就做什么,以此来吸引孩子。过去糖人很便宜,在不富裕的时候是儿童很喜爱的玩物。在80年代初,几分钱或几个牙膏皮就可换一个糖人。如今儿童的玩物多了,糖人不再是单纯哄孩子的东西了,已经被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受到重视。按照其制作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吹糖人、画糖人和捏糖人,这手艺大概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来源:鄚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