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眼儿好,比啥都好
作者/昔月(德国)
作为生活在海外的外嫁女,我心无旁骛,天天处于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精神状态;许多朋友见了我或浏览过我发表的文章,都说我积极乐观,活得开心。其实,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有个心眼儿极好的洋老伴儿,他为我搭建了快乐的生活平台。
尽管他不懂几句汉话,也写不出一个汉字来,但他理解和欣赏我。我做的饭全是素的,还中德混合式的,他早已认可,自己再加点儿香肠奶酪什么的就很满足了,饭后洗碗刷锅的活他全包;我很少买东西,不是差钱,而是喜欢过简朴的日子,这也正合他意;我所拍的照片他都赞美,尽管有许多不怎么样,总体来看比他强些;我写的诗歌,他愿意让我翻译给他听,尽管我口译得驴唇不对马嘴,他说懂了;我写的文章,尽量让他知道有关内容,尽管我用德语表达得很不精准,他也觉得不错;我的博客他没事儿就看,仅仅是图片而已,却津津乐道,还逢人就夸;尽管他能看到许多批评中国的观点,却影响不了他的情绪,他以七次去中国眼见为实,尽说中国的好话,给足了我的面子。

图片1: 作者与他在国内的旅游照
如果有人问我他怎么样?我会说出他的一大堆“缺点”,无非就是太固执,那啥啥啥;太笨,那啥啥啥;太傻,那啥啥啥。末了来一句:他呀,就是心眼儿好,德国的洋雷锋!
可不是呗,如果他心眼儿不好,我能安稳地过日子吗?早就跑回老家了。那么,他的心眼儿到底好到啥程度?俺举几个例子。
一、一心一意伺候老母
他所学的专业是核技术,曾在一家德国大企业当工程师。我认识他的时候刚刚下岗,不是老板炒的,而是他主动辞的,因为德国年年减少核电站,该公司的工作岗位大都在国外,国内早就没了用武之地,要么去国外工作,要么下岗另谋出路。恰在此时,他的母亲从楼梯上滚了下来,髋关节严重骨折,导致瘫痪,于是他就来个“舍大家为小家”,毅然决然地要求下岗回家护理老妈。第一次见到他,我就被他的如此孝心感动了,对自己老妈那么好的人,对别人也不可能太差,加上其他条件也不赖,就决定与他共度未来。

图片2: 他与表姐伺候和陪伴母亲
尽管那几年,每天都有专业护理人员登门服务,但做饭、喂饭、洗衣、洗澡、换尿不湿等活都得由他来做,我只是搭把手而已,在他家长大的表姐也常常前来报恩。面对瘫痪而又患上老年痴呆症的母亲,他是那么的耐心周到,让我消除了西方人“不知回报父母”的心理偏见。
二、一百多次献血
结婚后,我发现他每隔两三个月就要献血一次,心里难免忧虑,就来阻止他。有一天,我发现他的两只胳膊都缠着白绷带,便问怎么回事儿,他指着胳膊笑着说输血去了,这只胳膊输出,机器过滤后,这只胳膊再输回来。哦,原来捐献血浆,他怕我阻止而偷偷去的。他还曾告诉我,他捐过一次骨髓救活了一个患白血病的女孩儿;好几次红十字会紧急呼叫他,他都及时赶到了。
德国有《输血法》,献血是自愿的,年龄在18-68岁之间。在红十字会献血,除了免费提供捐者一餐饮食和小小的纪念品外,没有任何报酬。在他的献血记录册上,竟然高达140多次!他说德国AB血型的人特别稀少,他还是负(AB-)的,既然每次检查身体都很棒,那就献吧,无所谓啊。他一直捐献到68岁。

图片3: 他的50/75/100次献血纪念章
三、一个破损的邮包
十几年前的某天,他不在家,我收到一个脏兮兮的邮包,一看地址就知道是退回来的,仔细辨认发现是他寄往古巴的,我顿时火冒三丈。他曾告诉过我,与古巴那位带个男孩儿的女子有过半年的婚史。好啊,这老家伙旧情复发,竟然给她寄东西,这东西偏偏又回到我的手中,看我怎么收拾你!
他一回到家,我便把邮包甩给了他,他马上打开了,原来是一双旅游鞋!他说前些天有位从古巴回来的朋友在哈瓦那遇见了他的前妻,那女人让朋友给他带好,还说她的儿子很想念德国爸爸。知道朋友再去哈瓦那,他就买双鞋作为男孩儿的生日礼物,可惜错过了到机场送给朋友的时间,于是就按老地址邮了出去。
我的愤怒一下子消失了,因为我想起了在德国留学的女儿,作为继父的他毫无怨言地支付担保费用和语言班学费;除了儿童金154欧元外,每月他还主动转账150欧元,作为女儿的生活费用。相比较而言,那双鞋岂不是一片鸿毛,我有什么理由去伤害他的好心眼儿呢!
后来,女儿超过了儿童金所给的年龄,他就每月汇到女儿账户300欧元,直至女儿毕业返回到中国创业。女儿对他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作为女儿同学的女婿更懂得感恩,每次我们回国他俩都提供旅游费用,待他如亲生父亲。这也正是他的好心眼儿所换来的福报。
四、一群孤寡老人
一位没儿没女的德国鳏夫叫佩斯特,他做这位老人的监护人长达六年。一本厚厚的文件夹里,装满了纸张,我问他都写了些啥呀,他说就是给有关部门写的信函,有的写给医院,有的写给律师,有的写给财政厅,有的写给保险公司,等等。他数了数电脑里的文档,竟然有200多封。这位老人老糊涂了,经常骂这个损那个的,他得总去医院调解,甚至也被骂,但他都忍了,说老人病了,咱得理解。
他还帮助过他妈妈的表哥表嫂,俩人膝下无子;还有他妈妈的一个表姐,一人孤独地住进了养老院。每次探望老人,他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还有一位曾任古巴前总统卡斯特罗的摄影师,其妻子也是古巴人,但每年都要回国半年,照顾她生病的父母。当妻子不在的时候,这位行走不便的摄影师便往我家打电话,让他代买食物和生活用品,他从不厌烦,坚持了好几年。
以上四位都带着他的临终关怀,相继离开了人世。现在还有两位独身老邻居,一位住在附近的医院,瘫痪在床,他每年看望几次,嘘寒问暖;一位是103岁的老太太,他常常打电话,就怕发生意外没人知道。

图片4: 他与邻居探望卧床的另位老邻居
五、一堆手机“垃圾”
他手机里的照片我是没法看了,储存了好多“垃圾”,那可不是一般的信息垃圾,而是真真切切的生活垃圾!
他的这种“嗜好”,好多年前就养成了,不但顺手捡起地面的垃圾放到垃圾桶里,每当看到绿化带里藏有大量垃圾,路边被人丢弃一些大件物品,还忍不住掏出手机咔嚓一下,然后向有关部门“打小报告”,希望赶快解决。2011年,社区的前社民党主席号召居民,每月的第一个周六开展一次社区清洁活动,我俩都参加了,他是积极份子,我是跟随者。之后,我俩又在法兰克福市垃圾处理公司登记注册了,有了自己的分担区,每年与全市的环保志愿者还能相聚一次。
做了十年的环保义工,感觉垃圾越来越多,不是在大街广场的表面,而是隐藏在街道或铁路旁的绿化带里,捡不完拾不尽的。为此,他手机里存有许多垃圾图片。

图片5: 他在社区环保日捡垃圾
总之,我家先生不但爱助人,还爱管“闲事儿”。看到乞丐,感觉可怜就给点儿零钱,上当次数多了;邻居和熟人都爱找他办事儿,即使利用他也感觉不到,好像脑子缺根弦;与朋友一起吃饭主动掏钱付账,给小费从不低于10%,即使饭菜和服务很不到位。他还热衷政治,半夜三更地观看有关德国的政论节目,常常为此大动肝火;他从不为自己购买贵重的东西,但买了好多书籍,柜子里快放不下了。
我们已经一起生活了十八年,仔细想想,他从来没有对不起我的地方,即使我错了也从不指责,如果发生了矛盾,他总是先说“对不起”。可我呢,似乎有点儿得寸进尺,不知好歹,当他有错时不是给脸色就是损他一通,其实就是欺负老实人。
我脾气不好命很好,下半生遇到了一个心眼儿特好还会宽容的人。借此机会,我得好好检讨一下自己了。既然岁月天天催老,谁也离不开谁了,那么就好好珍惜这前世的良缘,别再吹毛求疵了,免得后悔。和他一起笑看夕阳西下,和他一起共浴星光月色。
作家昔月简介
昔月,现任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副会长,德国《华商报》专栏作者,《清风》杂志社驻欧联通中心主任,亦是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国楹联协会会员。大量散文、游记和诗歌散见于国内外众家纸媒、网站和微信公众号里,著有个人散文集《两乡情苑》和《昔月短诗选》,《世界诗歌联合总会》《华人头条》《中国爱情诗刊》《国际田园诗》《新西兰诗画摄影社》均发布过个人诗歌专辑,多次在国内外举办的华文征文活动中获奖。亦是素食者和环保义工。
荐文:世界诗人名人展总编辑老男孩
世界诗会常务主席邓瑛(德国)
世界诗会常务主席郭丹(美国)
摄影:昔月(德国)
歌曲:苏勒亚其其格《歌在飞》
制作:世界诗歌联合总会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