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 张涵自传[84]


张涵 自传【卷四】《独木之桥(84)》
[朗 读 版]
文/张涵(韵娘·吉妮)
84.白天冷脸接待亲友,傍晚智斗马路求爱
我扭脸大喊:“谁?”外面小夏迟疑一句“小张,我来看看你!”加一句“对不起,那我走了”,直接走了。
小夏刚走,李欣来了,一个绿色的军用书包被她塞得跟圆球似的,紧绷着的封口处还露着红彤彤的花生米,随时可能挤落掉出的样子。我一边跟她说话一边不停拿眼瞟着整齐摞在桌上的书,二十分钟之后,李欣匆匆告辞。
下午三四点钟,房门又响了三下,提着一大网兜东西的吴教员推门进来直奔厨房,后面跟着一个双手抱着一个银色物体的蓝色身影。

“你学你的!”吴教员对我,顺手关上我主卧的门。
一会儿你来一会儿他去,我怎么复习?!我心中不快。
过了一阵,吴教员敲门:“你这复习不是一天两天,得生火做饭!”我出门一看,工装师傅已经走了,一个崭新的圆柱形铁皮火炉靠墙立着,几排乌黑的蜂窝煤码在墙角。
“这怎么,为我买的?”我吃惊。因为家中炉火从来不旺,所以驾驭炉子这事在我心中从来都是一件极富挑战的难事,何况这么高端时髦上档次的新型炉子。我本来就打算买着吃,何况还有了每月七块的额外补助!
“这种蜂窝煤炉愣好用。”伴着炉子里报纸木条滋滋啦啦的燃烧声,吴教员一边解释一边示范,“你用这个夹子插住一块蜂窝煤的两个眼,夹起来放到点着的木条上就能着。”他蹲下,“你捏住底下这个小铁门的上沿往上一提,火立刻就起来,马上就能做饭;你再把它往下这么一摁,火马上下去,而且这一封就是一宿。早上你把已经烧过的煤这么夹出来码在一边,放一块新煤进去,炉子封上,中午提起来就做饭做完饭再封上,晚上再提起来做饭做完饭再封上,一天就一块煤。就算你一天用两块,这400斤煤也够你用上几个月的……”

“可是我也不会做菜。”从小在外训练比赛不着家,回家东西也不能动,除了会蒸馒头擀面条,除了去年春节跟父亲和哥哥们一起弄了两个凉菜,我连菜都不大会摘。
“家常饭菜,一学就会。”吴教员拿起身边一只铁锅,转身用自来水冲冲,放在炉子上,“你就记着,锅热了先放油,油熟了放葱姜蒜,葱姜蒜好了再放菜……”
“那我咋知道油熟没熟啊?”我问,有些着急。
“你看油上的白沫下去,那就熟了。”吴教员起身从他带来的网兜里拿出一个半满的白色油瓶,“你知道,咱这花生油都是定量供应,每人每月就四两油票,所以只买了这些,你先用着,下次我和你张老师再给你带些过来。”他看看手表,“我得去赶班车了!”
我这才恍悟:吴教员这是专门跑到市里帮我买炉子安炉子来了,而他从头到尾就只站在自己家的厨房忙活,坐都没坐!

我看看他放在水泥灶台上的大网兜,那里面还有几个土豆、一包豆腐干、两个茄子、一袋挂面和一瓶当时的名牌红酒——樱桃白兰地。
晚饭后,小林提着什么来访,也是一进门就钻进了厨房,接着一阵哗哗的水声,然后就是他的一声叫喊:“哎哟,小张!你这毛巾,什么味啊这是,都馊了都!啧啧!”
我不理会,准备看完眼前这段,跟他好好探讨一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毛巾馊了有什么,一辈子庸碌无为才可怕……半天,我伸胳膊踢腿,打着哈欠推开房门。
小林已然消失。四个湿乎乎的大苹果整整齐齐地排在窄窄的洗菜池上,而我那条浅黄色的旧毛巾也已经以一种赏心悦目的洁净透亮端端正正地挂在头顶的细铁丝上!

当晚,住在楼下的机务科王正勤科长也热心地上来,要看看我这“缺点什么”,而我一句不冷不热的“我什么都不缺,我就想专心复习”,让形象温文尔雅、说话慢条斯理故而被很多人认为言谈举止“颇有几分总理之风”的王科长刚刚习惯性地倒背起手就又慌忙急切地开门走了。
都走了,我终于可以潜心复习。
但不几天,传达鲍大爷一句声如洪钟的“张立新有人找”,让我一边喊着“让他等等”一边腾地蹿起冲到楼下,气势汹汹地质问正在来回踱步等我下楼的艾华“怎么找到这儿的”,他一紧张立马叛变出卖了师姐,结巴回答说“一个熟人……你同学……”我环顾四周,恨不能把“明知我复习紧张还带他来找我”的没原则的李杰一把从某个角落里揪出数落一顿,但艾华一个劲儿替她解释和道歉,说“她说你要是知道她带我来,肯定生气,所以把我带到这儿就走了,还不让我告诉你是她带我找你来的”,我只好克制内心的不满,敷衍了事地陪他附近转了一圈。

之后我的生活很快变得极有规律:每天睡到自然醒,起床,收拾,自来水刷牙,雪花膏搓脸,蜂窝煤烧水,炒菜锅做饭,十一点一顿早午餐,一口气学到五六点,打开炉子,烧水做饭,吃饭泡茶,下楼散步,全黑回来,坐到桌前,一杯浓茶,一口气拼到早上三四五六七八点。
对于每晚散步都要遭遇的马路求爱,我先是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古训鼓励对方立志高考,后来则因难以脱身而失去耐心并于敷衍之间猛然转身,像以前练球那样关节嘎嘣作响地活动着两手,再以电影里那种步履蹒跚的白发老者路见不平准备展示绝世武功之前那种不动声色,对那些一溜小跑反复追问“我们哪里不合适”的大龄青年说,“告诉你啊,我可是省武术队的。”然后看着他们突然站住脸色大变,狼狈不堪又热情洋溢地告别说,“么?省武术队?哦,好啊!太好了!那咱们,再见!”

哈,省武术队,重编整合,不算撒谎,我忍俊不禁。
就这样,所有好心前来看我的同学同事都被我简单粗暴地赶走了,而之后,除了吴教员每个周日给我送些吃的过来,那种让我心惊肉跳的敲门声再也没有响过,而吴教员一进大门就大叫一声我的名字,广而告之他的到来,然后将吃的用的送上楼来,坐也不坐就匆忙走人。
真心话,还不满二十岁的我,也需要友情和关怀,所以很爱那些亲朋好友,甚至那些有点麻烦但并不恶毒的马路求爱者,但我必须对伤感软弱防微杜渐,因为那是我生命中一个需要舍弃其它专心致志的特殊阶段。
既然梦想创造奇迹,就要抛下常规牵绊。
待续,下期更精彩,努力更新中……


张涵,曾用名,张立新,张焓。曾是山东省飞机跳伞队专业运动员,山东省会外语类高考状元,留美MBA,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全职教师、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特大跨国外企NP、UDI职业高管、CPC、JDC、JDC-SOUTHERN中国首代,世界银行独立咨询专家,世界银行GEF中国项目英语培训首席专家,专职写作者(全球速成《张涵英语》、张涵自传《拥抱沧桑》、影视剧本《独木之桥》、《张涵杂文正论》等),业余音乐人(2008北京奥运全球征歌大奖作品《WE SAIL(我们航行)》、一月网转千万并被各大网站收录的爱国歌曲《中华在崛起》及《张涵百首诗歌集》(大歌/小歌、民美/通俗、抒情/说唱、中文/英文)、现代歌剧《快快长大》词/曲/编剧(创作中)。

海 报
自传作者张涵女士出售同名百集网剧、40集电视、单集电影剧本《独木之桥》,协助售出,两成致谢!行业淡季才是事业良机,资源共享方能合作共赢!欢迎联络,共赋新篇![握手][握手][愉快][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