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唐诗人话罗隐》
作者/佚名
编辑/洛阳四绝

唐诗、宋词、元曲、汉文章
分别代表了那个时代文学造诣的巅峰,至今未有人能够超越,今后估计也超越不了。尤其唐诗,是奇葩中的奇葩,终唐近三百年,诗人灿若群星,知名诗作诗更是多不枚举。
而到了晚唐,王室衰微,民不聊生,天下大乱,作为风靡一时的唐诗,也日渐式微。生活在晚唐的诗人罗隐,更不为人们所熟悉,而他留下的一首诗,却闪烁古今,为人们称道。
古人说
人生有四大乐事: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在他乡遇到故交,本是一件高兴的事,可诗人罗隐却不一样。
罗隐重逢妓女云英写下一首诗,凄凉洒泪,其中的后两句“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很适合形容现在一些期待婚姻的剩男剩女。
这句诗出自罗隐的诗作《赠妓云英》,是罗隐写给相熟的妓女云英的一首诗。
《赠妓云英》
钟陵醉别十余春,
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
可能俱是不如人。
罗隐是晚唐诗人,小时候以才学出名,在家乡那也是才子一般的人物。
成年后的罗隐到京师,参加进士考试,七年都没有考上。后来,又陆陆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依然落第,史称“十上不第”。
长久以来,考不上功名,罗隐曾写了一首《感弄猴人赐朱绂》
诗曰:
十二三年就试期,
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买取胡孙弄,
一笑君王便著绯。
诗自嘲说,自己困于考场多年,依然没有功名。还不如去买只猴子,逗得皇帝一笑,可能会得到一官半职。
罗隐对于自己处境十分愤懑,随着时间的流逝,长年累考不中,让罗隐心灰意冷。
此时,罗隐碰到了曾经结交的妓女云英,距离上一次见面,已经过去了12年,他发现,时间流逝,云英姿容犹在,却还是孤身一人。
见到罗隐,云英也十分惊奇,她说:怎么罗秀才,还是布衣?
这对于罗隐无异又是一击。
面对着姿容出众,却依然孤身一人的云英,罗隐联想到自己,多年应试,依然铩羽而归的情状,写下了这首诗:
钟陵醉别十余春,
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
可能俱是不如人。
这首近乎大白话的诗,
写出了诗人与云英十几年未见,却见云英风姿依旧美丽,不减当年。
在诗的最后两句,罗隐似乎在回答云英相遇时的疑问。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你也没有成婚,我也没有中举,可能是我俩都不如别人吧。
在诗中,罗隐赞美云英出众的风姿,也暗况作者有过人的才华。赞美中包含着对云英遭遇的不平,连及自己,又传达出一腔傲岸之气。
罗隐才华依旧,一次落第,两次落第,还可以重整心情再来,数十次落第,却让他备受打击,无法再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
诗词君每次读到这首诗时,从诗句中能感受到罗隐的无奈,这种无奈是极尽努力之后,依然铩羽而归的无奈。其实,人生多是如此。
而这句“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也符合期待婚姻的剩男剩女的心情。
有的人不是不想结婚,可就是一路行来,没有有缘人,当年龄逐渐增长的时候,身边的人成双成对,家庭美满,回顾自己,依然孑然一身。
在某一个时刻,有些人就会自我怀疑:难道真的是我不如别人吗?
在许多时候,我们容易陷入自我怀疑。
人生的低谷就是摆脱不了的自我怀疑,要么战胜它,要么被吞噬。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天赋,也许,你曾经被评价愚蠢、没有吸引力、不值得爱、没有才华……
无论是什么,不要让人们把他们的消极情绪以及自我怀疑投射到你身上,用心去领导你自己,用不同的方式让你变得出色,不要让任何外界的干扰或你自己的不安全感阻止你实现目标。
没有完美的自己,不断自省,需要不断破壳,蜕变成一个越来越好的自己。请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附:罗隐简历:
罗隐(833—910年1月),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晚唐文学家。
大中十三年(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十二月十三日(910年1月)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