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世界教育重归理性 83
文/三木秉凤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字占据着诸类文化的中心,是各类文化本质的高度概括,这个字就是“道”,道与德联袂,就是道德,道与义联袂,就是道义,道与理联袂,就是道理,而道与魔相斗,则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道魔之争就是道术之争,魔术再高也受大道法则的控制。道作为修行的目的, 昔日成为王公大臣文武志士及修仙做佛者共同的追求目标,佛家有佛道,儒家有中庸之道,道家则干脆以道设教。其它,在政治上有道布天下之王,也有失道无道之君。当然,在商言商道,在军言兵道,《易》有易道,医有医道,在世言人伦之道,在天言自然之道,道就这样无处不在。
“道”是什么?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的圣贤教育,都以修“道”、闻“道”甚至得“道”为先。故《劝学》篇对师之定位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道也”。孔子感慨:朝闻道,夕死可矣,人不过是大道运行中的一粒尘埃而已。

道在何处?大到天地宇宙,小到微尘量子,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无不依“道”而行。 古之有言,文以载道,大道之理其实已被先贤诸子蕴藏于文化之中。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实际就是“道学”教育。不管古代何种文化,政治、医学、军事、宗教艺术等,只要一门深入,专心致知,持之以恒,皆可入道,然一旦悟道,便会触类旁通,天下万事豁然开朗,因为大道的本质及其规律是一样的。所以,道性教育就是文化教育,也称之为旧文化教育。
百年前新文化运动后,东方出现了一种新式教育,这就是“知识”教育,大家最熟悉的一句口号就是“知识改变命运”。

什么是知识?如果说文以载道中的道是对事物本质及内在规律诠释,那么知识就是对事物结构及其应用的认识。对于事物而言,文化讲述的是灵魂,知识传输的是形体,这是“道”与“术”的区别关键!而知识通过信息来传递及库存。文化、知识、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由此而别样洞天!所以“道”体现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故而道是无形的,道以“理”的形式布施于“文字”之中,故称之为“文化”,故“道”为事物之灵魂,而对事物的认识及其应用就是“知识”,中国古代称“知识”为术数,术为事物之枝叶,故“知识”所言为事物之形体。
文化之道为根本,知识之术为末节。 古人将文化教育称之为大学,将知识教育称之为小学。故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什么是“善”,《三字经》。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大学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佛学、国际关系学及战略学业余研究与爱好者,志愿与天下有识同仁鼎力助推华夏文明回归世界历史中的本尊正位,共推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与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毕生之力。


新风雅韵编辑部
顾问: 船 长
社长:蓝 海
主编:小石豆腐
编委: 琼叶 蓝海 六一 海军 婞儿 杨哥 李秀珍 白韶钟 小石豆腐
诵读:梓燃 依然 雨滴 可可 山丫 琦琦赵 云卷云舒 会飞的鱼 鳳飞起舞
宣传:新风雅韵
❤虽业余水平,但十分用心,新风雅韵真诚期待您的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