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从“诗境”走入诗人“心境”。是对诗者之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的认知。读一诗,得其一,自足矣。
三四句写女子因爱清溪颜色碧绿可染,便直接将春水撩湿罗裙。此情此景,妙尽幽微。宋人邵雍有《春水吟》曰:“春水渌成波,成波无奈何。难将染佗物,止可染轻罗。”二诗庶可比读。(归樵)
江湖失意,白发苍颜,囊琴弦断,早无知音,汉皋台的绿草红花依旧,只有风声才解我伤感落泪。句有余意,篇有余味,人生式微尽在字里行间。(归樵)
诗人随心所欲造一帧古典可人之境,无不勾起读者出世情怀。非有灵性,有纯情,有诗家超凡脱俗的气质和精神追求不可为之。(归樵)
情景双绘,哀怨而不激烈,不言而情自现。是为造景高手。(归樵)
读此诗,感觉诗人并未凭思力特意安排,而是情动于中,只凭感发力量,脱口而吟,便圆转流丽,自得幽微。(归樵)
“风雨”二字的巧妙嵌入,既切题又是对六朝故都“往事依稀”注脚,让人联想到风雨如晦,国运式微。感时伤逝,平淡中自见凝重。(归樵)
能容白眼,逃脱网钩,活到水尽,皆借画发挥,据实虚构者也,既不即不离,又饶于画意,高于画境。(归樵)
将军杀人,自古便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精策之语,而今“铁鹞”精准定位,猎杀将军。“不只将军会杀人。”充分揭示了霸权主义下的社会本质。叙事中足见沉挚之思,可谓冷峻厚重也。(归樵)
妙在转结“拳曲厢中似行李,一般打叠到绵阳。”把抽象的羁旅之苦,寓以具体的形象中,道前人未道也。(归樵)
春风从不考虑人的空然老去,一再将新红放入旧年。一种无法言说的落寞,美景常有而世事不复的悲戚,在平淡的语气中表达的淋漓尽致。(归樵)
少年曾牧牛于柳溪之畔,采薪于桃林之野;老来欲固守于幽怀心斋,回归于天然纯粹,便有归樵别名。喜读诗词,偶有一得;好乱涂鸦,聊补性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