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古.未济奋

文/李周省

火上水下相容难,
阳气上升阴气潜。
变易无穷奋力进,
谋事重德伟业艳。

作于2020.10.20扶风
注:未济《易经》第六十四卦,意为阴阳未交事难成,修身养德正品奋进。人们永远生活在过程之中。凡是热爱生活的人们请心存自然,常观日月,遵规守道,热爱生命,与万物和谐相处,善待一切则万事顺畅随心。

秋色渐老

文/刘忠良

雲锁斜川雨挂帘,
車流嬉水奏琴弦。
蜷身卧榻试寒露,
秋色老将待命还。

中年优雅

文/何俊峰

我的中年是安静的,心是温暖而丰溋的。世事有的近,有的远。有的浓,有的淡也是自然而然的。浅喜深爱,随缘而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才会抵达希望。人生己过半,一念苍海,一念桑田。我的每个清晨都是清新的,让生命充满朝气与活力。每个黄昏都是静美的,尽赏晚霞,静享温暖。散淡若清风,婉约出诗意。按诗意去生活,事事皆会生暖生香。捻一缕花香放进诗行,散发出淡淡的芬芳就是最美的光阴。阅一本书眼里的世界是纯澈而美丽的画面。
人生常在得失间,得有得的欣喜,失有失的禅意。从容坦然面对开始与结果,那事事都是因,样样都是果。看淡了,心就变安静了。看轻了,一切都各有各的好。相信一切都是注定的,既已注定就应该想开,想开是晴天,看开皆温暖,不必庸人自扰。谁是谁的曾经?谁又是谁的过客,感性的世界,就应该理性的去生活,活出自己的姿态,精彩的对自己解说。

岁月静好,活成一首诗,安静的生长,慢慢的绽放,任凭别人怎样说。人生苦短,不必计较与在乎太多,那些请进生命里的人,必定给你喜给你暖。人就应该轻松的走简单的活,坦然面对人生的风雨坎坷,微笑而前。清晨的阳光终会驱走昨天的阴霾,光阴的信笺上一半是喜一半是暖,安于每天,寂静欢喜,静悟世事的美,渗透季节的醉,泼墨写景,执笔抒情,活出岁月的样子,微笑生活。

帘外·那雨

文/康俊英

去岁忆来迟,愁浓几个知。
萧然帘外雨,犹在晚风时。

逝去的岁月,在今朝记忆之中,犹嫌迟晚,这愁浓几人知晓。此际帘外小雨绵绵,更在那晚风时候。

独劈蹊径深化臊子面
一一读陈天林之《…扶风臊子面的一次盛宴》

一一文/成喜良

自"扶风一口香臊子面"征文发出以来,涌显了不少好文章,讲历史源远流长,叙特点精彩纷呈,话蒼桑慨当以慷,插轶事回味悠长,又是一次的文化大餐盛举。

陈天林先生的《公秉藩葬父待天下,七里桥设宴臊子面》的散文,真是独劈蹊径,用心良苦。

公秉藩先生:当然是我县一位历史人物,曾是国民革命军的师长将军,当年也许是"毁誉参半",既有围剿井岗山之业,亦有南京保卫战之功。毛泽东在毛选二卷中,关于井岗山斗争中提到过其人其事,更是其名播九州。也许,还有他曾经贡献给红军的一部大功率电台而又名声大燥于红军。他也曾生活于解放后的七十年代,给农业社看护庄稼,一副军人气魄,站姿毕直,迈步刚健有力,七里桥古会,余曾见过此君,也听到过许多关于他的奇闻轶事,真令人唏嘘不已…

陈天林却选材其臊子面葬父之盛大场景的描写,道也用心良苦,意味深长,我冒昧揣想其意不外有三,
一,大人物葬父,扬名彰孝,臊子面成了孝文化的载体,据传臊子面起于周代,周文化简而言之;即为德与和,要跳文出丛林法则以求仁和世立,非德莫可,陈天林选择此点,寄予作者树德地文化追求,并要弘扬其理想之境界,既有历史的回顾,又有现实寄托,更是对当今为富不仁者的暗讽和批判,也是对树德立仁者的称颂和推崇,足见作者用心之深涵。
二,作者浓墨重彩描写宴天下的场面,汇扶风臊子面大家于一体,聚天下之味于一炉,也是对孝文化的倡导与检阅,它和奢侈糜费毫不相干,请注意:他是贵贱同席,尊卑共食,来者均等,并不厚此薄彼,颇有"共产主义“的味道,一个民国高级将领能有此识,也是颇不寻常的。孝文化的一个核心怕也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恐怕是本文作者陈天林写作此文的又一图谋吧!
三,请注意:公秉藩葬父宴天下,其间更有豫地难民,晥地流亡者,时值抗日战争之初,救亡图存。一九三八年蒋介石下令掘黄河以冲倭寇,焉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饥渴顿踣的豫皖黔首难民们,是何等境地,而吃臊子面的这等逃难之民,涉客其中,七日绵延,络释不尽…明眼人一看即见:豫陕亲和,晥秦一家,国难同赴,是灾共救,更为作者所追求的仁和天下的又一崇高理想所在!
故而,臊子面不仅仅是一种扶岐美食,甚至是关中大餐的一种,而她俨然成了周文化的核心一一"德和"思想之载体,豫陕,晥秦,天下亲和的文化传承,也就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文化媒介和纽带。也是植根周原大地上,地灵人杰,物华天宝,厚德载物的文化图腾。李白之:"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怕不单单是拔剑而起,以彰侠义那么简单吧,却也有扶风高天厚土,诚待天下,兼收并蓄,诚纳海内之意吧!

而扶风臊子面正是这丰腴富厚,甘之无比,却也难以尽名其妙,尽道其深的文化深涵呀?
故而,余以为陈天林先生的《…扶风臊子面的盛宴》的文化散文,就是为丰富了他的文化追求,寄寓了他的:德和致祥,仁涵润世,兼收并纳,诚安天下的文化理想。
这就是余之读文一启,诚望方家同仁雅斧以浓"扶风一口香臊子面"征文之浓烈之深寄也!

2020·10·20于扶风县南阳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