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铭记恩德
宋今声

在日常生活当中,有一种现象很值得敬佩,那就是不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在这些的“好处”里有“一饭之饱”、“知遇提携”、“周济扶掖”、“提醒劝勉”,等等。早年我在农村,谁要是忘记了人家对他的好处,人们就把这种“忘恩负义”的人称之为转眼无恩、“吃红肉、拉白屎”的“狼崽子”。
铭记恩德,就是要对自己有“点水之恩”的人常怀感念之心。我们每个人无论每前进一步,还是在前进中有所收获,或多或少,都离不开恩德的泽被,比如父母的养育、家人的关怀、亲友的帮助,等等。铭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就能在自己的心灵深处经常拥有一片灿烂的阳光普照,每天都有好友相伴,终生都有幸福相随;相反,总是记住别人对自己的那些个数不清、道不完的“私仇”“旧恨”,就会在自己的心田上空布满了一片片难以消散的阴云雾霾。想想看,一个人行走在没有阳光普照的“漆黑”路上,“方向”如何辨别?“坎坷”如何踏平?只能是在不断地折磨自己,浪费时光,耽误了人生境遇和大好前程。
有一句名言,叫“感恩是财富,抱怨是贫穷”,说的很有道理。懂得了“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深刻内涵,我们走进每一天的光阴里去耕耘希望,追求梦想,胸怀就会充满无限的奋进激情和无穷的精神力量。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不需要信誓旦旦,只需要悄无声息的实际行动。感恩也不需要敲锣打鼓、惊天动地的举动,打车棒牛地给父母送一盒生日蛋糕,不如平时多去父母那里看看水缸里有没有水、炕头热不热、柴火够不够烧、下雪了,老人身上的衣服厚不厚。感恩还非常公平,不论是家财万贯,还是贫困穷人,只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他的精神世界就一定是十分富有,走在街上,令人尊敬。
应当感激的恩德很多,比如家园的容纳之恩、锅灶的蒸煮之恩、书籍的涵养之恩、夜灯的照耀之恩,等等。甚至一草一木都值得我们去感恩:感谢路旁的春花,在开放的时候向我们微笑;感谢村头的树木,在抒枝展叶之际,向我们挥手致意。
恩德重于债务。“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必报”(清·金缨《格言联璧》)。古人认为,一个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可以轻受人恩。报答恩德不同于买卖交易,互惠互利,受人之恩,报答之后,余音未了,人前背后,每每提及,还得连连称谢,感激不尽云云,否则,就会涉嫌忘恩负义。
其实,有的恩情是无法完全报答的,比如国家的普惠之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恩师的教导之恩和医生的救命之恩。报答不完可以理解,但是,不能忘记。切记,身为人子,无论穷富,一旦立于天地之间,必怀浩然之气和刚强血性,即便是身临绝境、赴汤蹈火,祖国不可背叛,父母不可侮辱,师长不可忘却,朋友不可出卖。否则,即是衣冠禽兽。
深识于2020年10月20日敬足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