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平章古今》
一一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孙长初先生访玉行
词/周阳生 书画/乔木
10月2日下午,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孙长初夫妇和萨克斯演奏家陈林一行,光临一叶禅师乔木的"华夏源"参观5300年前的红山玉器。主宾相见甚欢,各抒真知灼见。
孙长初,1962年7月出生于浙江慈溪。先后毕业于杭州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历史系文物博物馆专业、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东南大学艺术学系艺术学专业。曾从事文物博物馆学和考古学研究工作多年,并擅长玉器、陶瓷研究,建树颇丰。
主要著作有:《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火炼旖旎.陶瓷艺术》、《中国古代设计艺术思想论纲》等。
为记盐城女婿孙长初此行,吾敬以《诉衷情》而铭。
儒贤双节到瓢城,
品茗赏菁英。
语倾真知灼见,
尽溢玉中情。
高妙说,
敢争鸣,
发真声。
探寻史跡,
平章古今,
不屑功名。
注:1,盐城因城池如瓢状,故俗城"瓢城",寓永不沉没之意。
2,菁英,指玉石。
3,不屑功名,指孙教授为人低调。
4,本词双调四十四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
《采桑子.秋池幽梦》
周阳生
秋池渐见莲花尽,
蓬乱莺迷。
残影寒溪。
留得枯荷听雨飞。
一帘幽梦诗人寂,
独守书闱。
想入非非。
醉盼嫦娥携月归。
注:本词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各三平韵。
五律《寒露吟》
一一依韵唐代韩愈《木芙蓉》
周阳生
10月8日寒露节气,其三候为:鸿雁来宾、雀入水化蛤、菊有黄华。寒露季节,昼渐短,夜渐长。寒气渐生,火星西沉,池莲始枯,山枫始红。寒露登高,赏菊辞青......。
闲茗之余,又读唐代文豪韩愈写寒露的五律《木芙蓉》,韩公诗云:
新开寒露丛,
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
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
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早,
无令便逐风。
韩愈诗中的"木芙蓉",指木莲,也称"地芙蓉",秋季开花,花期晚于荷花。
吾植入寒露秋境而依韵。
秋霜寒草丛,
一岭野枫红。
不与黄花弄,
超然白发蓬。
晚烟幽月色,
渔火隐星穹。
苇雁邀宾去,
登高唱大风。
《长相思.相思鸳梦中》
周阳生
水芙蓉,
木芙蓉。
寒露山溪秋意浓。
莲池断碧蓬。
云影空,
月影空。
听雨嫦娥醉桂宫。
相思鸳梦中。
注:本词双调三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四平韵。
《长相思.清欢天地宽》
词/周阳生 书画/常逢生 乔木
晨读维扬雅士常逢生散文《人间真味是清欢》,顿生共鸣。
清欢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冯贽《云仙杂记.少延清欢》。最著名的当属宋代苏轼的"人间有味是清欢"。其"一半烟火气,一半清欢味"流传千古。
何处寻觅"清雅恬适之乐"?
宁静处?阑珊处?一句"恬适",道出了真谛,"恬适"是一种心境,并因人而异,正如常公散文所言"我自清清,我自淡淡,我自素怀之闲逸。"
闲逸之余,吾素怀填词,以作清欢。
霜气寒,
露水寒。
叹见秋池莲叶残。
蹒跚醉菊园。
寂依栏,
寞心安。
浮梦人生几度闲?
清欢天地宽。
注:本词双调三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四平韵。
[链接常逢生散文]
《长颈鹿美语:抱一份深情,活一份通透,人间真味是清欢》
常逢生
这个世界是匆忙的,有时候,看着身边快速流动的风景,密集的人流,内心总有一种希望出逃的感觉,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麻木了,有时候也就用"人间有味是清欢"来宽慰自己,约约家人,逛逛公园,吃吃饭,聊以慰藉,便觉得是"清欢"了。过去一直以为“人间有味是清欢”是林清玄的,查查才知道出处原来是出自苏东波先生的词《浣溪沙》。所谓的“清欢”二字,读起来便有一份素净,清和之感,却又隐隐透着一份小窃喜,小满足。那份欣悦不必与外人道来,是一种我自清清,我自淡淡,我自素怀之闲逸。
有人说,拥有一颗平常心,是清欢,品尝一杯闲茶,是清欢,漫吟几句诗句,是清欢,聆听一曲旋音,也是清欢。我以为,清欢并不难寻,都是寻找日子的滋味,简单的、平和的、淡泊的,只要是自己愿意的,便是清欢的。一个人如果自始自终都能够干净清爽地存在着,无论穿越多少烟雨,都有一颗明亮的内心,这就是寻常人毕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有时候觉得,古人的幸福与欢乐比我们多,比我们清闲。我们身边的人,有的没去过大洋湾,不知道中华海棠园、东晋水城,甚至连聚龙湖欧风街也不清楚是什么回事,固然也有他的别一样清欢,可是相比起古人来未免简单得多。古人似乎不是没有痛苦,不是没有工作,也不是不需要金钱,而是他们更加懂得,人生更重要的东西,在于内心的欢愉和宁静,其它的都是身外之物。你看看,辛弃疾公务繁忙,也曾驰骋疆场,但是黄昏时分,他依然可以吟出“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清新的诗句,够清欢吧!王羲之暮春时节,可以邀好友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流觞赋诗,把酒言欢,生发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感叹,也算是够清欢吧!真正的清欢大人,还是要数苏东坡,一生三起三落,历经人间沧桑,但沧桑看尽,他也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也真够潇洒、清欢到家了。
有人说,清欢难以翻译,清欢难以找寻,也有人说清欢简单,清欢的境界很高,其实,清欢是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究物质条件,只是讲究心灵的品味。人间有味是清欢,告诉我们:知足常乐、大道至简、美无处不在。人间有味是清欢,不只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淡然处事的风格,但愿我们心怀清欢,以清净通透之心,看世间纷扰,知足常乐,便能够有所收获。
七绝两首《爱莲说》
一一依韵接龙深圳诗人湘涵《莲》两首
周阳生
深圳著名诗人湘涵赠诗《莲》两首,诗云:
(一)
半卧江中半赏莲,
一池绿水到乌船。
春风熏染红彤面,
梦里他乡不羡仙。
(二)
梦里红荷遍地生,
江枫渔火对眉横。
人间景色几千种,
唯有莲花动我情。
写于2020年10月10日
吾与湘涵诗人常有诗文交流,唱和之中,各得清欢。
故吾闲茗之余,依韵接龙而回赠诗友。
(一)
梦里他乡不羡仙,
平生最爱是清莲。
亭亭净植濂溪说,
夕月鸣泉远夜天。
(二)
唯有莲花动我情,
幽帘一梦化飞蜻。
眠蛙未鼓溪池月,
却见枝头立晚莺。
七绝二首 和韵湘涵、阳生君《莲》
秋话(1)
文/王刚
秋雨绵绵十月天,
休居走笔嘱云烟。
双眸无意东窗外,
聊话庄周说剑篇。
2020年10月11日西安
秋念(2)
文/王刚
三地秋霜落绛英,
山清水秀十分明。
有无总是非经意,
久仰寻常念客卿。
注:三地 西安、深圳、盐城
2020年10月11日西安
夜思友人两首
文/湘涵
(一)
棹动莲舟洗翠微,
花开云路惹诗飞。
星光灿烂一杯酒,
不到西安不夜归。
(二)
北望京都星满天,
深盐两地话丰年。
三人常对飞花令,
笔下诗词醉客船。
备注:友人,是指盐城周阳生、西安王刚
写于2020年10月11日
依韵接龙王刚、湘涵四首
周阳生
一,依韵接龙王刚诗两首。
(一)
聊话庄周说剑篇,
一帘蝶梦绕梁翩。
濂溪爱语莲花影,
不染尘泥濯洁涟。
(二)
久仰寻常念客卿,
梦中欢聚到天明。
一人莲语两人醉,
和玉之声动远情。
二,依韵接龙湘涵诗两首
(一)
笔下诗词醉客船,
枫桥夜泊月圆天。
奇山善水知音乐,
妙地禅心话老莲。
(二)
不到西安不夜归,
神交诗友醉莲微。
鸿蒙远地秋来去,
话说真情梦蝶飞。
(写于2020年10月12日晨)
《三地书.秋之吟》
天津/朱慧 七尺
西安/王刚 盐城/周阳生
晨读中国诗苑纵横总社诗友朱慧、王刚、七尺的题图诗与咏秋诗。吾接句和韵,各得清欢。
五绝• 题图
文/七尺
雾棹荡荷塘,悠然着素装。
萧声惊竹韵,倩影醉花香。
《五绝.接句和七尺题图诗》
周阳生
雾棹荡荷塘,
惊莺绕桂樯。
清欢鸣笛韵,
曲曲醉秋乡。
看图拙和
文/朱慧
惊鸿离影荡轻舟,
滚滚红尘碧水流。
朱雀桥边吟旧赋,
别思缠枕一江秋。
《七绝.接句和朱慧题图诗》
周阳生
惊鸿离影荡轻舟,
笛奏霜天一水秋。
两岸落英随棹舞,
清欢三地各风流。
秋晨
文/王刚
拂晓窗前数鸟声,
平添活泼旧新更。
一枚岭上蓝田玉,
佩我从容做学生。
2020年10月12日西安
秋行
文/王刚
我欲秋风万里天,
江山红遍九重前。
书生一介知多少,
偏入飞鸿去北迁。
2020年10月12日西安
接句七绝《和西安王刚诗两首》
周阳生
(一)
拂晓窗前数鸟声,
声声频说好心情。
星光灿烂阑珊处,
一醉方休到景明。
(二)
我欲秋风万里天,
鸿龙伴舞赏枯莲。
残池一叶辞青去,
醉月飞觥梦蝶翩。
《如梦令.重阳九曲》
周阳生
重阳节,源自先人的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朝,世代绵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阳节与清明节、七月半、除夕并称为四大祭祖节日。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又立法规定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节,风俗颇多。除祭祖、祭天地与孝老敬老外,民间还流行登高、辞秋、晒秋、放风筝、插茱萸、赏菊、赏桂、辞莲、吃重阳糕等风俗。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我有幸出生于重阳节,故每年都或文或诗地闲吟一番。今年老朽偏发少年狂,撷《如梦令》词牌,闲填《重阳九曲》组词而知晓清欢。
一,《敬老》
重九风行敬老,
反哺之心趁早。
莫待泪飞时,
悔恨心头萦绕。
知晓,
知晓。
至孝人间正道。
二,《庆生》
重九庆生悟道,
禅看枯蓬秋貌。
常忆爹娘情,
飞泪滋繁芳草。
知晓,
知晓。
尽孝莫迟要早。
三,《惜莲》
秋雨纷纷扰扰,
一水青莲残了。
枉我自多情,
心醉枯蓬寒鸟。
知晓,
知晓。
月下荷塘更妙。
四,《辞秋》
秋日登高云渺,
遥望江烟袅袅。
渔笛鸣新晴,
一曲惊飞水鸟。
知晓,
知晓。
重九辞青垂钓。
五,《赏菊》
重九赏秋甚好,
一圃菊花开了。
五柳唤吾游,
篱下醉心寻妙。
知晓,
知晓。
梦在风中缥缈。
六,《赏桂》
一树桂花开了,
莺鹊枝头戏闹。
娥女亦多情,
醉袖绕云袅袅。
知晓,
知晓。
幽梦一帘月皎。
七,《放筝》
云伴纸筝袅袅,
遥向天公报到。
纵步放飞时,
惊了一溪野鸟。
知晓,
知晓。
风渡鸢儿祈祷。
八,《晒秋》
重九窗前晒枣,
越晒枣儿越少。
群鹊自来时,
边吃边偷边闹。
知晓,
知晓。
和乐自然更妙。
九,《插茱萸》
风俗辞秋采草,
驱疫避邪甚好。
莲屋插萸时,
泣忆双亲笑貌。
知晓,
知晓。
无欲清欢才妙。
注:本词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一叠韵。
《如梦令.重阳九曲》
词/周阳生 书画/乔木
重阳节,源自先人的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朝,世代绵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阳节与清明节、七月半、除夕并称为四大祭祖节日。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又立法规定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节,风俗颇多。除祭祖、祭天地与孝老敬老外,民间还流行登高、辞秋、晒秋、放风筝、插茱萸、赏菊、赏桂、辞莲、吃重阳糕等风俗。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我有幸出生于重阳节,故每年都或文或诗地闲吟一番。今年老夫聊发少年狂,撷《如梦令》词牌,闲填《重阳九曲》组词而知晓清欢。
一,《敬老》
重九风行敬老,
反哺之心趁早。
莫待泪飞时,
悔恨心头萦绕。
知晓,
知晓。
至孝人间正道。
二,《庆生》
重九庆生悟道,
禅看枯蓬秋貌。
常忆爹娘情,
飞泪滋繁芳草。
知晓,
知晓。
尽孝莫迟要早。
三,《惜莲》
秋雨纷纷扰扰,
一水青莲残了。
枉我自多情,
心醉枯蓬寒鸟。
知晓,
知晓。
月下荷塘更妙。
四,《辞秋》
秋日登高云渺,
遥望江烟袅袅。
渔笛鸣新晴,
一曲惊飞水鸟。
知晓,
知晓。
重九辞青垂钓。
五,《赏菊》
重九赏秋甚好,
一圃菊花开了。
五柳唤吾游,
篱下醉心寻妙。
知晓,
知晓。
梦在风中缥缈。
六,《赏桂》
一树桂花开了,
莺鹊枝头戏闹。
娥女亦多情,
醉袖绕云袅袅。
知晓,
知晓。
幽梦一帘月皎。
七,《放筝》
云伴纸筝袅袅,
遥向天公报到。
纵步放飞时,
惊了一溪野鸟。
知晓,
知晓。
风渡鸢儿祈祷。
八,《晒秋》
重九窗前晒枣,
越晒枣儿越少。
群鹊自来时,
边吃边偷边闹。
知晓,
知晓。
和乐自然更妙。
九,《插茱萸》
风俗辞秋采草,
驱疫避邪甚好。
莲屋插萸时,
泣忆双亲笑貌。
知晓,
知晓。
无欲清欢才妙。
注:本词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一叠韵。
[后记]
一叶禅师乔木书画组词,别具匠心,除用汉隶书词外,用印非常用心,"龙的传人"、"心经"、"寿星"、"弥勒佛"等自治印相得益彰。词下的二十一位无相之人,形态各异,线条传神。
该书画精品,吾本愿收藏,谁知乔木心系军歌嘹亮健康俱乐部的晚晴老友们,已将此画赠送给军歌嘹亮艺术团理事长钱建军。也罢,也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三兄弟齐愿天下老年人都健康长寿,幸福吉祥。
《思佳客.寄六小龄童》
周阳生
今日,美国华盛顿大学美术学院终身教授赵秀儒仁兄,从美国发给我一张六龄童(章宗义)和六小龄童(章金莱)与其父、中国连环画鼻祖赵宏本先生的合影照片。照片诠释了赵章两家"猴王"的世代友谊。
六小龄童的父亲六龄童章宗义(1924年3月16日~2014年1月31日),是著名的绍剧表演艺术家,六岁就登台演戏,因猴戏出名被誉为"南派猴王"。他的精彩演技先后受到了陈毅元帅、周总理、毛主席的赞扬。毛主席还为他演出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了郭沫若的诗,"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成为千古名句,也是对六龄童演猴人生的最高褒奖。
章宗义先生曾是全国第五、六、七、八届政协委员,全国第三、四次文代会代表,曾任浙江省绍剧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1959年4月12日出生于上海,国家一级演员,1986年主演《西游记》孙悟空,获第六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一举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家。
六小龄童,是永远的行者,他在艺术上苦练七十二变,在生活中笑对八十一难。
梅花香自苦寒来,六小龄童为演好猴戏,经常拜师学艺。他在《我的良师益友》一文写到,他的一生有七位名师。一是其父六龄童章宗义。二是北派猴王李万春。三是武生泰斗王金璐。四是美术大师刘海粟。五是动画鼻祖万籁鸣。六是连环画鼻祖赵宏本。七是猴拳、猴棍创始人肖应鹏。
六小龄童经常拜访赵宏本先生,请教如何传神地演好猴戏,有一次赵宏本先生说:"戏曲中的猴戏注重动态,讲究身段,唱念做打,一板一眼的不能走样。而影视与连环画中更注重真实感,孙悟空既要有猴性,又要有人性,是猴性与人性的结合体。"赵老说到兴起时,竟就地将一把扫帚扛在肩头,双腿微屈,惟妙惟肖地学起猴子走路。六小龄童连忙亦步亦趋地走起了猴步,这一老一少,左摇右摆,耸肩缩背,扰头搔脑,蹒跚而行,片刻之间,两人对望,开怀大笑。
赵宏本先生画猴、研究猴,对猴子的喜怒哀乐之神情了如指掌,所以在他的工笔重彩国画《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才画的出神入化。
六小龄童饰演的猴子,其红色斗蓬及一些动作皆脱胎于赵宏本先生绘制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画本中。
世人知之甚少,其实章家出了四代猴王,除六龄童与六小龄童外,章宗义的祖父章廷椿时称"活猴王",其父章益生时称"赛活猴"。章宗义先生共有十一个孩子,从小均演过小猴子。其中二儿子章金星"小六龄童"饰演的猴子,深得周总理喜爱,演出结束后,周总理还登台抱起可爱的"小六龄童"合影,可惜小六龄童,因患白血病而英年早逝。
六小龄童的猴戏,传承了"猴王世家"的风范,他发文怀念父亲说:"您把毕生心血全部投入到绍剧猴戏上,从小教导我,观众就是演员的良师益友,我会永远怀念您。"
我写此文的起因,一是赵秀儒教授经常向我提起六小龄童,说他父亲仙逝五周年纪念日,六小龄童还专门发帖文纪念,并为赵秀儒故乡新建的《西游记》主题公园,题写了"西游园"园名。
二是因为他提到的恩师刘海粟大师与我姨父陈登科私交甚笃。当年我姨父受"四人帮"迫害,被捕入狱。平反出狱后,刘海粟大师赠送我姨父一幅画有铁骨红梅的《水龙吟》书法,刘海粟大师落款云"登科同志一别三年,今重来海上访予寓,齐思写铁骨红梅并赋水龙吟寄志之。刘海粟"。(参见作品照片)
闲叙于此,吾赋《思佳客.寄六小龄童》,感谢他我们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新老猴王喜相闻,
万般变化道求真。
世人最羡大无畏,
一部西游慰梦魂。
炼火眼,
识妖神。
千钧棒起闹乾坤。
悟空形象民心颂,
经典弘承自有人。
注:本词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