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刚 诗 柔 》
文/易 之 中
大体上是可以这样去划分:文刚诗柔。文阳诗阴。文应多阳刚之美,诗应多阴柔之美。文说理,要正气直白。诗抒情,要韵味深远。

道分阴阳。但这种划分,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例如:从软硬角度分,石头是阳,木头是阴;从冷暖角度分,石头是阴,木头是阳。凡物皆可分阴阳,诗道与文道,亦同此理。相比较而言,文是说理的,文是从来不应隐滿自己的观点的,论文的观点也是要清晰的,所以,为文者应该有阳光之气。诗是抒情的。情要柔、情要软、情要长、情要深、情要韵、情要有深情韵味。所以,为诗者应该要有阴柔之美。
诗要讲韵。什么是诗韵?有人把诗韵理解为“押韵”。那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押韵与诗韵都是“韵”,但两者却不是“同韵”。押韵是音律,诗韵是诗意。押韵是为了诗有音乐美。诗韵是为了诗有诗意美。押韵的诗,不等于就有诗意。不押韵的诗,不等于就没有诗意。有不少格律诗,平仄对偶押韵,一样不缺,但就诗得无意思,欠缺诗意韵味。有不少打油诗,并无平仄对偶押韵,但却有诗意韵味。读起来,也颇有意思。

什么是诗韵?“裸体文章”。写文是可以赤裸裸的,不加掩饰的,呈阳刚之气的。古代的檄文,现代的宣言。就是赤祼裸的。但写诗,最好是“穿衣着裙”,“浓妆艳抹”,打扮得漂漂亮亮就最好。论文重逻辑,写诗重修辞。修辞不但可以为诗“扮靓”,还可以增加“诗韵”。例如:比喻的目的就是为了“诗韵”。写诗写“我爱您!”较为直白,欠缺韵味。如果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富有韵味。又例如,“相思苦恋”的诉求,只是直白,只是砌墙,没有涂色。但“人比黄花瘦”就富有诗意的韵味。写诗教材中的一大堆修辞,如明喻、暗喻、用典、用故、借用、似人、双关等等。这些修辞的运用,目的就是增加诗意与诗韵,让诗更有意思,让诗更有韵味。
诗的比喻,诗的用典,诗的借用,诗的双关,都不是赤裸裸的,都是掩饰的,都是隐约的,因此,这些手法都是属于阴柔而不是阳刚的。

诗词的阴与阳,也不是绝对的。诗词本身就分了“婉约派”与“豪放派”。“婉约”为阴,“豪放”为阳。从总体来讲,诗词是以“婉约”为主,“豪放”为次。是以阴柔为主,以阳刚为次。以东坡为例,“大江东去”是豪放,“千里共婵娟”是婉约。两词比较,婉约比豪放更有诗韵,更有韵味。
诗要文雅,诗要深情,诗要教养,诗要高贵,诗要美丽。诗应该穿戴漂亮,诗应该打扮整齐。诗应该有教养,有修养、有素养地去见人,去见读者。诗!应该第一面就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020.1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