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坡上的老榆树
文/贾美芳
今早出去散步,阳光刚好,秋风微凉,沿着大渠边的健康步道一直向前,不经意间一棵棵小榆树映入我的眼帘,小榆树随风摇曵着,给枯草增添了几分热闹,而今很少见到这些树,榆树不择土壤,对生长环境没什么要求,无论半坡上,渠沟边,任何地方都能扎根生长!让我禁不住感叹生命的顽强!
再往前走,斜坡上一根大榆树进入我的视线,根部有脸盆那么粗,从根部半米处分叉,长成两棵又高又大的树杆,旁边还有一根小榆树,多像温暖的一家,老榆树外皮粗糙,像一个久经沧桑的老人,尽管生长条件很差,但它对生命的不言弃,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不得不令人佩服!
我猛然间想起我父亲,父亲4岁就没了奶奶,着实让爷爷手忙脚乱了一阵,又当爹又当娘,爷爷是手艺人,为了挣钱养家,在父亲6岁时,托负给亲戚照看,自己外出做工,父亲也就是那时起,学做饭,穷人家孩子早当家,熬粥做饭没多时学会了。
父亲八九岁时开始学徒,虽然师傅是自己的亲爹,仍少不了挨训,爷爷对父亲严苛。父亲天不亮就起来烧水做饭,尤其生火难,没什么好柴禾,把牛粪晒干,从那时起父亲就没睡过懒觉。
后来,走大集体在生产队时,父亲担任保管员,为了队里的杂事,每天照样起早贪黑,一心扑在工作上,父亲性子耿直,因为公事还得罪了不少人。

再后来,改革开放后,自己家分了地,家里人口多,父亲的年岁逐渐大了,原本手慢的父亲仍是披星戴月的干活,早起清扫院落,饭后到地里干农活,由于母亲身体不大好,冬天闲下时,父亲帮母亲拾掇屋里屋外,洗衣做饭样样会,父亲做活细致,蒸馒头,包饺子,炸油饼以及女人们做的针线活都会!
我们成家后,每次回去,父亲总是提前做好干粮,为方便快捷热一热,为的是让母亲多和我们坐坐,每次我们走时,父母总是送的很远很远,等到看不到后影才回去,人老了,都盼着儿女们回来团聚,可惜眼跟前的只有大哥在!
随着父亲的年岁越来越大,先前挺直的腰板累弯了,显得苍老了许多,脸上布满深深的皱纹,粗糙的手上裂口多了!裹上一层层胶布!
父亲七十多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昏迷8天,奇迹般的清醒了,经过母亲细心照顾,身体得到恢复。却把母亲累垮了,一年后,母亲匆匆离开,给全家人留下了无尽思念,父亲一下苍老了很多,一个人过了八年,又一次得病,在儿女们精心照料下,再次站起来,不过自己已照顾不了,在儿女们的悉心照料下,陪父亲度过了最后几年!
父亲像那棵老榆树,开枝散叶,以顽强不屈的精神闯过了一道道鬼门关,直到生命终结!给子女们留下了更多的是精神财富,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
父亲就象那棵老榆树!

作者简介:贾美芳,笔名,美丽芬芳。鹿泉区作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在多家网络平台发表。微信号:jmf1971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