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困境中成长 在成长中奉献
金秋十月硕果丰
扶贫路上岁峥嵘
利川城乡干群和
砥砺前行立新功
回首十月十六日那天,利川市全市扶贫工作战果报告会,各级单位如实汇报了三年来扶贫工作情况。大家总结经验丶汇报成果,场面精彩纷呈,领导们的总结精辟和言辞精妙,鼓舞人心!且各委员代表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其中,八O后政协委员肖锋的工作报告和经验总结十分精彩,其企业发展历程很有代表性。肖锋是阿拉丁传媒、利川百姓网创始人。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两个我的电商扶贫故事。我报告的题目是《在困境中成长,在成长中奉献》。首先我跟大家分享第一个故事:利川优购平台的故事大学毕业后,我南下广东打工,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我感受到了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看到了互联网联通广大市场的无限商机。2014年,我毅然辞职返乡创业,和几个年轻人创办了利川百姓网。2016年,作为青年创业代表,我成为了一名政协委员。2017年初,市政协党组下发《关于实施政协委员参与精准扶贫“三大工程”的实施意见》,号召全体政协委员投身到精准扶贫的战场中来,我被安排到了建南镇。第一次到建南镇走访贫困户。佛堂坝村三组90后小伙子刘宝山,正在为即将出笼的300多只土鸡的销售而发愁,初次见到宝山时,他的形象正如他名字一样普通,黝黑的皮肤,瘦瘦的身体,但眼睛却清澈、明亮,笑起来有些腼腆。令我没想到的是,这位年仅23岁的小伙子却是家里的顶梁柱,由于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宝山与年迈的爷爷和年幼的弟弟相依为命,全家的生活重担全落在他瘦弱的肩膀上。18

几年来,通过电商为团堡镇推广销售山药、为柏杨代售豆干、粽子、为南坪销售大米等等,在脱贫攻坚中,我们的平台在不断地为老百姓分忧解难,而这个平台也在逐步在壮大成长。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第二个故事:疫后重振,网络销售逆境飞翔。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我们措手不及,全国乃至全球遭遇劫难,我们的扶贫成果巩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困难当头,必当挺身而出。今年以来,建南镇确立了水果新镇的脱贫战略目标。受疫情影响,加之上半年雨水太多,建南镇维丰村的300多亩李子遇到了销售瓶颈。8月,眼看着满山的李子马上面临着采摘,果农们急了,建南镇党委、政府更急。他们找到了市政协的领导,希望通过电商平台解决水果销售难的问题。领导迅速联系到了我。我立即带领我的团队到维丰村实地走访、了解情况、选定位置、制定方案,根据维丰村的实际情况,我们策划了一场面向全国的网络宣传、直播带货活动。在市政协、市智慧城市中心和融媒体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建南镇党委书记亲力代言、百姓网主播倾力助推,短短直播1个小时,网络下单1800多单,3天时间,维丰村的300多亩6万斤李子全部脱销。通过电商平台,果农直接增收30多万元。疫情期间,通过电商平台,我们还先后为柏杨坝镇金利茶业带货1300多单,企业增收13万多元;凉雾乡莼菜带货2400单,莼农增收10多万元;为团堡镇瓜蒌籽带货400多单,农民增收两万多元,为汪营镇葡萄带货500多单,农户增收3万多元等等,而这些带货行动,我们都没有收取任何
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因为我深深地知道,是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成就了我们的电商平台。群众有难,我们必当回报!为助推企业复工复产,我们通过百姓网发布招聘求职信息,组织专场招聘会,策划营销活动等,我们创新方案,更新平台,有效解决和打通了企业的用工需求和销售渠道,为困境中的中小微企业生存,提供了新的途径,为利川的疫后重振、经济复苏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电商不仅可以帮助群众脱贫,而且还能助推乡村振兴,大有可为。电子商务是一根红线,一端系着广阔的农村,一端连接着巨大的市场。作为政协委员,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务实担当,带领我的团队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让更多的群众搭上“数字快车”、摆脱贫困、步入小康。用互联网独特的优势为我市新兴产业的发展、为老百姓的生活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