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所认识的潘安兴先生
文/李善才
🌹潘安兴,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人,『中华大家庭赋』作者,赋骈文体150余万字的文集,呕歌了我們五十六民族的伟大,多姿丽采的风貌,内容展现了家国情怀,民族团结,文词俊秀,气势磅礡。在该类文体作家中,菲名远扬,轰动国内。
🌹近日我在微信的朋友圈中,拜读了喻大呜同志,在“盘龙城之窗”中发表的散文『潘安兴老哥』一文,内容真实,情感朴实,文笔博实,使我感受至深,感言万千,感今惟昔。于是之,拙笔『我所认识的潘安兴先生』,喻大呜同志写的有些内容我就不重复了,在此,冒昧地说,我与潘安兴先生是至交,能亲切地称呼他为潘兄,如下简要三点,就知道大意了。
🌹一、历经坎坷,草根作家,下岗守门糊口:
🌹二、社会底层,高官笔朋,文化名人墨友:
🌹三、身份卑微,尊称俱多,学富五车风流。

🌹1.潘兄老家是黄陂區是灄水河畔、木兰山麓的潘家灣,伴随着共和国的曙光出生,后与父母一起迁移到长江与汉水的汇流處,集家嘴汉正街的路口,大夹街居住生活,在中小學读书时,是优等生,初中毕业后,因文革,城市知青下放回原籍黄陂乡下,二年后,带着半拉的黄陂汉腔话,进入黄陂印刷厂工作,当了一名切纸工,一同20 多名进厂的北京和武汉知青中,他入党是第一人,工作岗位几次异动,最终当了一名成品车间的领班。之后,在黄陂结婚育子,人生遇不幸,丧偶再婚,下岗失业,扫地守门,嘴饥不忘写作。在难已糊口,过了几年的吃上餐愁下餐日子,人好有贵人相助,他被应聘到政府有关部门,编写志书8 年,其间,『中华大家庭赋』是他的成名之作,潘兄人生波折坎坷,苦不堪言,以写作为乐,在近40年的业余创作中,排除万难,博览群书,有宏篇大作300万余字,他由一个被众人看不起眼的清贫者,社会底层下岗工,转换成一位精神富有者,驰名文人;人善有好报,家风厚德传,儿子争气,成为栋梁之材,考入中国航空大学,留学美国,取得全世界认可的飞机驾驶证,在国航驾驶客运飞机,翱翔蓝天,让人羡慕不已;他的文笔大作,是黄陂区屈指可数的盛产作家,令人骄傲。

🌹2.潘兄虽为布衣白丁,但有好多潜质,招人喜欢和抬愛。
🌹首义名人,文化学者,著名的民主人士,原武汉市副市长潘正道,与其宗亲,对他家有所关怀,潘安兴在幼稚的心灵中,触动至深,对他后来的发展與成長,有所影响。
🌹潘兄雖是位名不见经传的自学者,但朋友遍天下;
🌹有省部级干部李强等10余名高官,是他的笔友,有弱冠之年的學生至杖国之年的老者,是他的忘年之交。
🌹有約知文墨的鄉下民歌傳人,是他的益友,有退休負閑的文學愛好者,是他的莫逆之交。
🌹同時,應省市區有關文學類的社團組織,潘兄被聘為理事,此乃墙内开花墙外香。
🌹破冰之履第一人,著名學者,原国民党中常委,在台黄陂籍人士胡秋原先生,于87年访问和探亲大陆,受到了国家主席李先念的亲切接见,对胡先生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称赞和感谢胡先生的令尊大人,对新五师的帮助。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接见时,赞扬胡先生的爱国情懷,与周恩来有数年交往经历,当胡先生怀旧,回到家乡探亲时,意外看到了潘安兴的几首律诗,留下了良好印象,耄耋之年的胡老,早己闭门搁笔,但在90岁高龄時,破例为潘安兴题诗兴笔,墨宝从美国洛杉矶寄到潘安兴的手中,十分珍贵。

🌹3.我所认识的潘安兴先生,用下列对他的尊称,就知道我俩不异常的关系。
🌹a. 潘安兴是我的老兄,我的年纪小他近10岁;
🌹b. 潘安兴是我的师傅,我晚于他11年后,同在黄陂印刷厂一起工作;
🌹c. 潘安兴是我的同志,我们同在黄陂印刷厂加入中共,他的党龄长我10 年;
🌹d. 潘安兴是我的同事,我们共同在黄陂印刷厂工作至企业改制,有21年的共事经历;
🌹e. 潘安兴是我的老师,我们有共同的文学爱好,他自称草根,实为方家;
🌹f. 潘安兴是我的密友,我们自认识起至今有41年,是来往密切的朋友;
🌹g. 不同的是,潘兄是成品车间的领班,我后来居上,在印刷厂任過正副厂。
🌹 综上所述,就知道我倆是至交了。

🌹黄陂印刷厂,是黄陂排名较前的13家预算内的地方国营企业,印刷厂旧称印刷馆,是文化型的企业,工人和干部的素质较高,自52年建厂以来,本单位配制的一把手,纯大多数是县委组织部任命的正副科局级干部,有个别的是副县级,这种高配,说明了印刷厂的重要性。黄陂印刷厂的规模有200至300多人,好多老师傅是读过私塾的,无论是在设备、技术、产品质量、企业管理、技术比赛中,在当时的孝感地区20多家同类印刷厂中,上述多项,黄陂印刷厂向来是排名第一,标杆型企业,享有盛名,在湖北省新闻出版局中,列为重点的骨干企业。这说明,我们单位的领导有方,人才济济。我和潘兄在印刷廠算是小字辈,能得到领导们的关怀和老师傅们的爱护,能在这种有文脉的企业工作,深深感受到骄傲,我和潘兄都爱书,当我厂印刷和生产出来的精装书籍和其它产品时,感觉到无尚自豪。

🌹潘兄早于我10年前进厂,與他同一批招工来厂的知青有20多名,最后只留下不到10人,他就是其中之一,他把青春奉献给了该厂。潘兄朴实无华,在印刷厂工作30年间,长期是工人和领班、也有短暂的办事员、借用到政府机工作的经历。潘兄是位踏实人,党叫干啥就干啥,默默无闻地工作,下班后,以读书为最爱,同事们异口同声地叫他潘秀才,人有各异,此称呼有70%葆,他在单位老实本份,时而带来点尴尬。
🌹我于81年1 月,分配进厂,初来乍到,就听到好多人叫他潘秀才,我由衷敬佩和尊重他,也只能用平常语,称他为潘师傅了。
🌹开始,我在纸张仓库实习,不日,任专职统计,经常在工厂的黑板上,用粉笔楷书各项通知、经济指标数据之类的內容,我的字写得工整俊秀,得到了众多来厂客户、檢查工作领导们的亲眯和赞许,他们只知道我厂有个姓阮的印章刻得非常好,又知道有个姓潘的文章写得很不错,不知道今天又一个粉笔字写得这么好的人。字正人正,见字如面,潘兄就与我接触多了些,我也从正侧两面,了解和认识了他,诚心地向潘兄学习,读到了他片片文章,见文知人,潘兄面像儒腐,为人随和低调,文墨滔滔,闲遐漫步时,就能隐隐约约地听到他口中,情不自禁,自问自答,之乎也者之类述语,与好友交流时,经文纬武,诗心放飞,韵涛滾浪。近朱者赤,我们就成为兴趣相投的好友了。
🌹在潘兄的影响和指导下,我也開始写点短文,在黄陂文艺,黄陂广播站,孝感报,武汉印刷、湖北印刷杂志上多次投递文章并得到采用,尤其在是黄陂广播站的喇叭里,经常播放我的通讯,在当时的黄陂大街小巷中皆知,给我单位带来良好的影响。近墨者黑,潘兄就成为我文笔的带路人,称他为我的老师,是理所当然的。

🌹我经过三年的努力,由统计员转岗为辅助会计,主管会计,入了党,與潘兄同在一个支部过组织生活,我就應該称他为同志了。
🌹84年,我脱产到院校专修企业管理和工业会计两个专业,85年参加国家级统考,获“合格厂(矿)长经理资证”,在本企业任正副厂长12年,任职期间,我琐事緾身,没有给潘兄应有的关照,这是我终身愧意。随着印刷市场的全面放开,我的压力特别大,于96年底,辞职到了广东谋生,与潘兄分别18年,2001年企业改制,他处于极度困境,由于我在广东的工作繁忙,很少回黄陂,又不知他的电话号码,对他下岗后的生活间题,一概不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潘兄是坚强者,好人得好报,智者成大器,要细说潘兄,由一个弱者,能撑起一片兰天,就请读喻大呜同志的『潘安兴老哥』一文。
🌹我所认识的潘安兴先生,兩好交識相交40餘年,在歷史的長河中非常短暫,對人生來說如此珍貴,我非常珍惜與潘兄的肺腑之交,如今潘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弟我也是,盈缩之期,退休塗鴉。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是此我言而无尽,只因我才疏学浅,乱拙穷词,敬請指正,现賦一首律诗(新韵,平起首句韵),作为此文的结尾:
🌹华夏民族魂伟大,学儒珍砚赋骈文。
🌹爱国情旨胸怀广,雁曲鸿词唱万春。
🌹博古通今滔墨滚,穿云濯水笔千钧。


作者简介:李善才,1959年生,湖北黄陂人。曾任黄陂县印刷厂厂长、武汉印刷协会理事,受聘广东外企高管。黄陂区书法协会会员,黄陂县楹联学会副秘书长。在各种报刊发表文章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