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柿子熟了 散文
文/小点(中国)
秋风飒飒起,枫叶红了,菊花艳了,有一种味道,叫柿子熟了。秋风和秋雨演绎着一季收获,那棵柿子树,像挂满枝头的红灯笼,给人诗意的景色。
人世间,唯有味道是骗不了人的,捧着或软或硬的红果,凑到鼻头一闻,淡淡的、隐隐的,没有苹果的浓烈,没有橘子的刺激,最容易让人忽略,也最容易让人记起,那是故乡的味道!
寒露到了,柿子橘黄的颜色更深了。这时,家乡的果农,开始收摘,拿着采摘用的剪刀,提上装柿子的竹篮,从蒂下把柿子轻轻地剪下来。柿子,是大自然的馈赠,那里有童年的记忆,让我久久珍藏。
儿时,院子里的柿子树,矮墙边那大小的一株,枝上挂满了红亮晶莹的柿子,我和小伙伴爬上爬下,夕阳斜照下一树流丽。望着满目灿烂的光辉交映,从秋前就一直期盼,会熬到霜降。因为,霜降这天故乡有吃柿子的习惯。在乡俗中认为霜降天吃柿子,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也有流传霜降吃丁柿,柿子,作为一种秋季普及的水果,实际,柿子熟了,冬天就近了。

有一种感恩,叫柿子熟了。懂得感恩的人,到了冬天,都不会采光柿子的,会在树顶处留好多个,给鸟雀啄食。这是一种对自然的感恩,自古以来,约定成俗,因为柿子是大自然所馈赠,要让大自然的生灵们共同享有。冬天,百花落败,万木萧疏,只有柿子树与种树人留下的柿子作伴,看鸟雀饱食而去,似乎这一季的成就有了一种圆满的意义。我也明白了,人生的道理,也读懂了感恩的心态。
每当柿子熟的季节,我的乡愁会得到慰籍。看到柿子,总会牵动着我思乡之情,渐渐明白了故乡与我熟悉的味道一样,深藏在自己的心里。曾记得老屋门前的柿子树,虽然已百年的树龄,老了还挂满了红亮的思念。在夕阳下反射出一树流丽的光芒,静望过去,有那令人炫晕的美。
人生的旅途,人们都有自己的美好记忆,要像柿子树一样,都有一颗永恒不老的心,长在记忆的院子里,扎根在我们的内心,生活甜甜蜜蜜,事事都如意。

《作者简介》时惠,笔名,小点。文字爱好者,闲时喜欢写诗歌及散文,作品散见于《凤凰诗社》《山东诗刊》等纸刊及网络平台。诗观:用文字抒写灵魂,用诗意点缀人生。

《佐臣诗评》读了现代女作家小点的“柿子熟了”新作后,心潮久久不能平静,眼前陡又浮出半个世纪前,自己故乡的秋天来了。那村落陌野,众菊争艳,柳条桑枝沿河岸一望无际,盘根接枝,纵横交错。尤其是金秋时分一棵棵柿树上,挂满了红灯笼,常常撩拨丝丝乡愁,令游子魂绕梦牵。
小点用那独特又细腻的文字,将浓浓秋色气味与童年斑斑光影,从柿子初红,一直联想到百花落败,万木萧疏的寒冬。可谓一咏三叹,发人深思……从前老不解为何有这么多读者喜爱小点的诗文,而今开始明白,那是因为她文字里面,除了有清风明月鸟语花香,真实情感浪漫想像之外,还有闪烁人性的光芒与呈现大自然无限恩泽。这篇“柿子熟了”一文,也不例外,更不失众望,一样展示了精彩纷呈,硕果累累。当下,我们筏着时光之舟,一边分享文中当年人与鸟儿融洽场景,一边聆听作者关于人类与万千生灵和谐的重要性,深受启发,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柿子熟了”一文,篇幅不长,言简意骇。以柿子为铺垫,一路说开去。系着少小之甜蜜,燃起乡愁,倡导感恩之心,强调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理念,歌颂当下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字字珠玑,句句正能量。主题鲜明,行文雅致流畅,通篇无一处赘言,乃好文章也!
《诗评者简介》王佐臣,笔名,尘缘。上海籍人,生于1953年。自由诗人,散文作家。矢志忠于祖国,心系社会大众。爱游天下名山大川,喜好结交天下文人志士。几十年来勤于笔耕,不少作品散见各地报刊,杂志。

《多瑙江南诗絮文化中心编辑部》
顾问 夏风
顾 问 维港泊人
顾问 新
一分社社长 老孙
执行社长 兼主编 万海峰
二分社社长 岳利平
副主编 花香满楼
三分社社长 向日葵
执行社长 兼主编伊人溪部
副主编 和风细雨

总督导 虚怀若竹
朗诵部主任 荆棘
秘书长 云惔风清(英汉语翻译)
总编 金建民
副总社长 管玲玲
总社长 王佐臣
(多瑙江南诗絮文化中心)作者须知:
一:插图和音频来自网络。
二:本平台推出的作品内容上如有异议,烦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正或删除。谢谢!
★所有前来投稿的作品均视为“独家授权江南诗絮发布。(不同意者,请勿投稿)。谢绝抄袭、一稿多投、有违党纪国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如有作者侵犯他人著作权及侵害他人权益各种行为所发生的纠纷,均与江南诗絮无关,应由作者夲人,自行承担一切法律与经济上的责任与后果。特此告知!
投诉电话:
02166272798
02166269946
投稿热线:13386246069
联系人 尘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