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 张涵自传【卷四】独木之桥[80]


张涵自传【卷四】《独木之桥(80)》
[张涵自传朗读版]
文/张涵(韵娘·吉妮)
80.心中志向草书腕上,人生梦想深埋心中
回到宿舍,马桶包一放,瘫到床上。浑身带伤奔波一天,腹中空空但壮怀激烈,居然不饿,也不想动弹。
现在,我的高考复习已经重回原点。明年,我将是真孤注一掷背水一战,但,大开才能大合,肯放弃才配获得,我应该给自己这么一次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机会!
大学多好啊,连看中文小说都是学写作,连读英文小说都是学专业!一旦上了大学,我一定如饥似渴博览群书,日以继夜读诗背词编剧本,夜以继日作词谱曲写小说!
北大,杂志里面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很多伟人的母校!可惜全运会时一直待在沙河机场,没能亲眼亲见这所全国第一、人人向往的大学!

北大!高科口中宝塔旁立的“未名湖”!未名之湖,没有名字的湖或未被命名的湖,THE UNNAMED LAKE?有了这么一个名满天下但却自称没名的湖,那所百年老校一定比山大山师更迷人。
对,就是北大!只有北大!北大!北大!北大!
对,明年我一定要进北大!
考进北大,我一定如饥似渴博览群书;进了北大,我一定再接再厉武装自己!
考进北大,我有信心,而问题只有一个:这第一年,我经常看书睡着,以至常常找不到之前已经看到了哪里。这第二年,我是无论如何不能允许自己再这样了。我不但要保持精力充沛,还要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
但是,怎么保持和提高呢?“头悬梁、锥刺股”吗?我把双手从双眼上拿开,侧脸瞟一眼房顶:没有房梁,头发是肯定悬不上去了;锥刺股呢,腰疼已经够受的了,坐骨再上上锥子,那我就光想着疼而别看书了。古人精神可以借鉴,但具体措施不宜照仿。

躺了一阵,腰痛稍缓,我翻个身,起身去换膏药。
唉,运动员,浑身是伤,所以这些年,满身膏药。真要算算,我贴过的膏药肯定比我穿过的布料多得多。常年使用,伤处早都汗毛全无洁净光滑;贴上揭下全无不适,而效力也已不大明显甚至似有若无。记得最初可不是这样,最初的麝香虎骨膏哪里一贴,哪里一阵阵的灼热痛痒,让中学课堂里的我白天听课走神,晚上难以入睡……
哎,难以入睡?哎,这不有了吗?难以入睡,这不正是我需要的那种状态和我想要的那个答案嘛!而且,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贴膏药,防瞌睡……
这个伟大的联想让我无比惊喜和激动。
我翻身下床,打开抽屉,拿出一包膏药。
贴哪儿呢?头和脸当然不行,腰和伤也早已麻木。那,胳膊?右臂不行,还要抄呢!那就左臂?对,左臂可以,而且要贴到明处,比如手腕,让我随时都能看见。

我撕下一贴膏药,贴在左手腕上,朝外。
一股热痒烧痛袭击了我的神经,片刻之后痛痒消失,但很快它们又杀了回来。
嗯,就是这样!一日数次,间歇发力,我累了困了它提醒我,不累不困它刺激我……
瞌睡问题已经解决,但灼热痛痒让你分散精力的副作用也相当明显。怎么才能让自己精神抖擞又不忘梦想呢?把“北大”二字写在墙上?写宿舍墙上肯定没用,因为我每晚都要上楼复习;写办公室那不成体统,而且蜡烛昏暗也不明显,再说我也不可能一边看书一边抬头。得写在一个能够随身携带的地方,最好是坐着不动就能看见的地方,比如,桌子上?但写桌子中间会被书本挡住,写在桌子两边呢又不易看见,而且对外太过显眼……
那,写在哪儿呢?

手腕上的麝香虎骨膏又灼了我一下。
啊,难受!我用右手捂住左手手腕。
哎,对啊,手腕啊!写到手腕上嘛!写到膏药上嘛!
我拿出因需经常换芯而不大舍得用的圆珠笔,用我小时候出黑板报时自创的硬笔草体,在手腕膏药的布面上,写下龙飞凤舞的“北大”二字,并将它们涂成粗体。
嗯,“北大”,粗犷,醒目,遒劲,真是“楞好!”以后就这样,手腕上贴膏药,膏药上写“北大”,外侧不敏感了,内侧;内侧也麻木了,往上;上面也不行了,往下。总之,我得让这膏药随时随地提醒自己持之以恒,督促自己毫不松懈,直到大功告成梦想成真!
小赵看过来:“你怎么,还在膏药上写字尼?”

我左手猛地反扣桌面,同时右手将其捂住:“护腕。”
哎,对啊,护腕!以前打球经常戴的,用小手绢缠的,而现在,我尤其应该戴个护腕!毕竟,志向高远更要行为自律。虽然航校不缺膏药且是免费领取,但我这种用法,还是明显不妥而且显眼。
我拿出手绢,叠成长条,缠在“北大”外面,到门外转了一圈。设计合理,携带方便;有伤护腕,无伤擦汗;看着毫不突兀,确实功能全面;大热天的又不打球,戴个护腕莫名其妙?好办,两手揣进裤兜,从容大度自然。只要我这不露声色,他人便无违和之感。总之,好处多多,效果不错。去年我说考上大学绝不把那台三洋收录机拿出来,那么今年再加一条:不考上北大,我绝不把我自主研发的这个新型护腕摘下来!
次日,我手戴护腕上班的第一天,毫无违和之感的小林手持相机前来找我。我正想怎么纪念一下这个日子,于是请他拍下了我当时那个大夏天里两手揣兜的“光辉”形象,而他则急着向我大声通报:“小华也没考上!”
啊?这个消息对我的震撼远超我刚刚换号的腕上膏药。她不是“全都对了”吗,怎么会名落孙山?!
怪不得宋科长刚才对我避而不见!
待续,下期更精彩,努力更新中……



张涵,曾用名,张立新,张焓。曾是山东省飞机跳伞队专业运动员,山东省会外语类高考状元,留美MBA,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全职教师、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特大跨国外企NP、UDI职业高管、CPC、JDC、JDC-SOUTHERN中国首代,世界银行独立咨询专家,世界银行GEF中国项目英语培训首席专家,专职写作者(全球速成《张涵英语》、张涵自传《拥抱沧桑》、影视剧本《独木之桥》、《张涵杂文正论》等),业余音乐人(2008北京奥运全球征歌大奖作品《WE SAIL(我们航行)》、一月网转千万并被各大网站收录的爱国歌曲《中华在崛起》及《张涵百首诗歌集》(大歌/小歌、民美/通俗、抒情/说唱、中文/英文)、现代歌剧《快快长大》词/曲/编剧(创作中)。

海 报
自传作者张涵女士出售同名百集网剧、40集电视、单集电影剧本《独木之桥》,协助售出,两成致谢!行业淡季才是事业良机,资源共享方能合作共赢!欢迎联络,共赋新篇![握手][握手][愉快][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