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头条编辑部走进古村乡愁博物馆
古村乡愁博物馆坐落在泰山东麓的黄前镇麻塔河北岸,古山村碾底峪南首。馆舍是利用闲置村舍改建而成,占地一千九百平方米。





该馆以上世纪建国前后祖居泰山人家为背景、家庭成员为原形,集抗战老兵精神和家庭文化为核心,用场景与图片结合的方式,讲述泰山人家勤劳智慧、忠孝节俭、耕读传家、精忠报国的家庭故事和爱国情怀,共分为五个展区:一、挑山工及工匠展区;二、农耕文化展区;三、民俗文化展区;四、领袖家风示后人展区;五、泰山人家的红色记忆展区,馆陈物品达千余件。








乡愁博物馆用泰山传统的建筑风格融于山水之间,把传统文化根植于乡村沃土,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记得乡愁,为后代强根铸魂,为乡村振兴作出示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泰安人家庭的缩影,是泰山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





石磨或是石碾子,这个老物件大家最熟悉,现在在农村还能经常见到一些废弃的石磨,有些偏远的农村这种石磨还在使用,用它来磨一些杂粮、红薯干等面粉,做手擀面或漫头时放上一些杂粮,味道非常好,比机器磨的面好吃多了,磨豆浆做豆腐更是美味。
很少见到的老式织布机
现如今依然存在着织布机,不过如今的都是机械织布机,而早期的织布机都是人力的,这本来源自于19 10级的外国,从50年代开始逐渐的引入中国,人们会经常用织布机来做一些衣服,也有人专门进口大量的织布机来开工厂。
以前的农村人喝的大多都是井水,而人们从井中将水挑出来之后,往往都是放在水缸里的,水缸是一种陶制品,在中国古代很早之前就已经存在,不过随着自来水的逐渐普及,水缸已经被逐渐淘汰,水缸如今在农村也是比较的少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