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山诗苑(第116期)张少林诗词赏析赏析者邓国琴

张少林,男,现为武汉竹枝词学会会长、武汉东湖诗社副社长、武汉市洪山区诗联学会会长、《迪光诗社》副社长、《洪山诗苑》社长、主编。著有诗词集《半勺集》《一抹集》《双帆集》《长江流域民俗竹枝词》;诗集《寒塘掠影》《陌路踏歌》《虎泉叠韵》。有作品在《诗刊》《星星》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诗歌月刊》《诗潮》《长江文艺》《芳草》《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海内外报刊发表。

张少林(寂林漁歌)老师作品欣赏(一)
赏析者邓国琴

张少林(寂林漁歌)
浪涌涟漪有速迟,世间风雨料难知。
钱塘潮讯年年起,借势冲高只一时。

该作一个特点是章法很特别:
写诗填词都有一定章法可寻,一般都沿袭着启承转合固定的形式。即:起:开启之词;承:承接上文加以深述;转:转折宕开一笔;合:合拢。但这篇绝句改变了传统呆板的模式,翻出别样的章法,下面请欣赏:
启句“浪涌涟漪有速迟”开门见山点明题目“潮”,意思即:啥时波涛汹涌,啥时风平浪静,其节奏是有一定规律的。第二句不顺承首句继续细说“涨潮”为何有规律,却一改常规提前转折:但是“世间风雨料难知”,即难以预测狂风骤雨能改变涨潮的规律;转句又不按常规去转折,却又继续深入谈风雨改变涨潮规律话题,并举说明:“钱塘潮讯年年起”;尾句则表达作品的主旨,即作者的观点:“借势冲高只一时”。
该作“启转承合”独特的章法在诗中确实很少见,下面读者分析一下杜甫《可惜》章法,就知道其章法的奥妙之处:
花飞有底急,老去愿春迟。
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壮时。
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
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该作和诗圣杜甫七律“启转承合”独特的的章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作另一个特点是婉言表达:
第一句有象外有象,景外有景;第二三四句言外有音;尾句言之富有哲理。全篇通过写钱塘江大潮,寓意写人生的高潮和低谷。人的一生,当时机成熟,事业到达高潮,但也只是一时,不可能永远在颠峰。因为人的一生曲折坎坷,起伏跌宕,风风雨雨,难以预料,所以人生有时达高峰,也时会跌入低谷。当人到高峰时不要得意,而人处在低谷时,也不要痿靡不振,要契而不舍,时刻准备等待下一个高潮,宛如钱塘江借潮势而排山倒海,一冲数丈高般壮观,令人惊心动魄!
佳作逻辑思维缜密,结构紧促,真是少任何一句都不成诗:上句为下句作铺垫,下句又为上句作补充,句句相连,环环紧扣,最后水到渠成道出中心主题,表达出作者的心声。读到此作不由自主让我想到:好的作品不直言,而善于用曲笔表达,正符合清·袁枚《随园诗话》所云:“做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的观点。是的,好的诗词作品既言志,也言情;既发感慨,也寓意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温暖,希望,安慰,鼓舞,力量,智慧和人生的启迪!此作是也!

赏析者邓国琴

浣溪纱·日月潭
张少林(寂林漁歌)
日月玄光聚宝潭,先贤逐鹿历凉炎。洪荒大义铁肩担。
抱水群峰千树碧,环山澄水万泉甘,明珠恰被玉龙含。
注:
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这里指台湾历史上被荷兰、西班牙、日本占领过。

作者来到台湾风景胜地日月潭游览,眺望山腰间玄光寺香火缭绕,景致古色古香,如梦如幻。此刻,作者浮想联翩,一会儿想起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台湾是大陆领土的一部分,从夏商时期台湾属于九州中的扬州。后来由于国家积弱积贫,腐败无能,台湾在历史上先后曾被荷兰、西班牙、日本占领过,老百姓历经磨难,饱受蹂躏。孩子虽然离开母亲太久太久,但最终还是要回归祖国的怀抱,这重大的历史使命扛在我们的肩上,等待我们去实现!
良久,作者将遥远的思绪慢慢地收回。看到眼前四周,群山蜿蜒似玉龙起伏不定,日月潭波光潋滟,甘甜清澈,又如明珠般在峻岭环抱之中闪耀光芒, 这时诗人突然产生幻觉:嘴里含着明珠的玉龙飞舞着,遐思令人品味!

寥寥数字的小令,写出了日月潭独特风光和历史内涵。
日月潭的特色之一:“日月玄光聚宝潭”。将此处特有的风景收入眼下,如:日月潭,玄光寺,巧妙嵌入词里,又化“聚宝盆”为“聚宝潭”,足已见作者的文字功底。

日月潭的特色之二:“先贤逐鹿历凉炎。洪荒大义铁肩担。”作者由观日月潭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回顾起台湾灾难深重的历史,又联想到一统江山的大业待我们去实现。这联怀古又抚今,心理活动描写令作品内涵丰富深刻又凝重,很好地提升了作品的立意。作品意在让国人牢记,让世界人知道: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同时提醒我们正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日月潭的特色之三:“抱水群峰千树碧,环山澄水万泉甘。”日月潭,是在千峰万岭、翠绿森林的重重围拥之中的淡水天池。

日月潭的特色之四:用景语结尾蕴含着双重意义。
结尾用景语收拢:“明珠恰被玉龙含。”分别用具有象征“中国”和“台湾”的意象:“玉龙”,“明珠”入诗,其中蕴含有多重意义。既形象生动有趣描摩出日月潭优美风光,动静结合描写让画面立体感呈现在读者眼前;又令作品意境幽美邈远;也道出作者的心声,点明的作品的主旨。
尾句用点明中心法来结尾,起着画龙点睛之妙用。而前面所言特别是“先贤逐鹿历凉炎。洪荒大义铁肩担。”两句,都意在为尾句作铺垫起作用,然后结尾如顺水之舟,自然而然地点明主题——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江山览胜诗篇是否写得成功,不与华丽的景语有关,只与是否写出当地的历史,风俗民情,地域景物特色有关,只与观景后怀古抚今怀人有关。


邓国琴(绿绮),丁芒弟子,《上海诗叶》副主编。其诗词和诗评散见于各诗刊和各网络平台。几次参加全国诗词大赛获奖。著有诗集《绿绮吟稿》,创有公众微刊《邓国琴试评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