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书法的主流美学特征-灵秀美
文/王启成

书法的美学特征有很多,目前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所以书坛混乱也就不可避免。必须找到一种美,能够统领这个范畴,从而成为书法主流美学特征。本人确定灵秀美作为当代书法的主流美学特征,这是完善现实主义基本方法“以境觅物,万变归宗”的应用。

一、灵秀的含义与出处
灵秀美的核心是灵秀。打开百度词条可以看到,灵秀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líng xiù,指的是清秀美好、灵活、美丽。也可以指的是聪慧灵秀的姑娘。简而言之,灵秀就是好看,令人赏心悦目。这里还有灵秀一词的出处与详解。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河北有层山,山甚灵秀。”明代张居正《宫殿纪》:“二大都在寰宇间,皆据百二之雄胜,萃岳渎之灵秀,鸿图华构,鼎峙於南北。”清代方文《石臼行赠崔正谊明府》:“江南山水多灵秀,幽窅终当推石臼。” 郁达夫《浙东景物纪略·烂柯记梦》:“一湾碧绿碧绿的青天,云烟缥缈,山意悠闲,清通灵秀。”梁衡《夏感》中:“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二、书法灵秀美的含义
书法灵秀美,简单而言就是书法作品写得好看,令人赏心悦目。具体来说就是:墨色包满,不洇不燥;笔划成形,不烂不枯;字形完整,不丑不作;布局合理,不松不挤;印章适中,不乱不多;笔迹流畅,不阻不滑;连带精美,不拖不粗;面目干净,不脏不残。书法的灵秀美适用于所有书体,本人从四毫米小楷到1400毫米榜书,20多种书体和风格,数以千计的作品都是追求灵秀美,顺应时代主流,深受人们的喜爱。

三、书法灵秀美的理由
过去几十年,非马克思主义的书法观认为,书法不是为了写好看,而是为了表现时间流动、空间分割、运动状态;或者去表现阴阳或曰矛盾,如大小、方圆、胖瘦、倚正、浓淡、干湿、快慢等;或者去表现情绪,笔下体现出喜、怒、哀、乐等。无论哪一种都是满纸狼烟,奇丑无比,令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书。本人反其道而行,确立灵秀美是书法主流,至少有以下三方面充分理由。

首先,书法是文字的艺术,文字则是语言的载体,它以符号系统完美地表现着语言。语言和文字都是交际工具,没有阶级性,但是语言闪耀着母性的光



作者简介
王启成,1965年出生在内蒙古丰镇市,曾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同期受教于启功先生,是启功先生唯一入室真传弟子。理论研究上:提出科学艺术相结合理论,心理和谐理论,艺术的三重境界九个层次理论,完善现实主义思想,还提出书法的体随境变和主题创作思想,总结出中国画的心法、章法、技法,并形成了八字诀绘画理论,开创了中国画的中心论和圆型布局,创立了生宣工笔和中国画山石的沙砾皴技法。艺术创作上:书法从4毫米小楷到1米大榜,大规模熟练运用20多种风格,自创瘦金行书、瘦金草书,醉体,休闲体等多种书体;应邀书写过高2.5米长6.2米的巨幅《沁园春•雪》,熔哲学、数学、物理学多学科原理和《易经》、易学、书法以及自作诗联印完成作品《千古绝唱》。把西画立体效果与中国画传统技法结合开发出50多种画材,每种主要画材可有多种变化;不但善于操作单一题材,更善于多种题材组合。练就了深厚的治印功夫,达到运刀似笔笔如刀的地步;仅自用印章就从4毫米到60毫米见方共110多枚,真正实现了随时以作品选印的境界。先作诗、后作画,一诗配一画;这使其画作具有了生动鲜明的主题,积极向上的倾向,热烈浓厚的情调,深刻哲理的内涵,以有限的笔墨体现出无限的意境;不仅善于四言、八言配画诗,还善于叙事长诗。不仅实现了诗、书、画、印的独立创作,还在大量作品中四为一体,并且与创作理论熔合达到五为一体。 现任求是书画院副院长,河北大学心理学教授和美术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建会员,中国启功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沟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海峡两岸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非物质遗产保护协会非遗进校园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收藏文化研究会特邀委员,人民文艺家协会名誉顾问,中国科技企业联盟艺术委员会顾问,中博文化艺术国际中心高级顾问。全球华人文学刊物《龙风文学流派》和《龙风诗刊》书法家、画家,龙风黄埔诗校高级学员,获全国茅台杯手枪诗大赛一等奖。


于歌简介——
中华诗艺社——于歌
网名——飞翔
大学文化
法学 经济 建筑 汉语言文学专业
文化领域创作者
诗人 作家 编辑
力主弘扬中华文化 挖掘草根原创作品 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满满的中华文化,努力将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座右铭是——诚信博爱!展翅飞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