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名家
杨紫英,中华八闽文创工作室·荣誉社长。《中国远山文学》和《闽南原创文学》特约作家。
1949年在台湾出生,毕业于台南成功大学。曾由校方推荐获“台南市十大优秀青年”奖。2011年移居美国,第二年開始習作。作品長期在美国最大的华人报纸《世界日报》、《世界周刊》、《华人》及台灣《讲义杂志》等报刊、杂志刊登。其散文作品《爸爸,我爱您》和《妈妈的手》在大陆首屆《精英杯》全国文学创作邀请赛中分別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其散文作品《我的求学生涯》获《神州文学家园》首届全国文学大赛二等奬;散文《才德兼备的妈妈》获全国《精典杯》大賽二等奖,散文作品《婆婆的心愿》获《中华保灵杯》孝主题征文大赛三等奖。与其堂兄蔚青合著出版文集《生命与爱的传承》。散文作品常見《微文美刊》、《中国远山文学网》、《渤海文学网》、《江山文学网》等。


抓大蚌啰!
(杨紫英)
我们的教会里有许多爱钓鱼的人,组织了一个“圣雅钓鱼群”,经常呼朋引伴去海钓或抓蚌,共享渔家乐。由于抓蚌没有季节性,但与潮汐有关,要选最低潮的时候才有好收获,而且浪头低较安全。年初趁钓鱼群在招兵买马,准备要去挖蚌时,我们夫妻俩兴致勃勃的,每人花了 50 块(美金)现大洋,买好一年期的钓鱼证,向朋友借了叉子,一同去抓了两次蚌,觉得好玩极了。于是就开始策划一个“王家抓蚌大队”,准备利用九月份我的 生日,女儿女婿带着二个外孙女,一家四口,由圣荷西南下圣地牙哥拜寿时,与住在我们家附近的儿子一家四口,共计十口人一起去海边抓蚌。

自做的抓蚌工具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擅长做工艺的老公,参考鱼友们常用的抓蚌工具,做了一种既轻巧又实用的叉子。一般人大半是用烤肉用的"U"型的叉子,或是花园用 3-4 米长的大叉子,前者太软,后者又太重,均不理想。老公做的则是有 4 根爪子,叉子的把手处,是用"T"型塑胶管子当头(把手),在头上再绑上一个圆形洗内衣的网袋,用以装抓到的蚌。他的杰作也得到朋友的夸赞及仿效。
女儿一家利用哥伦布日之假期,开了 10 小时的车,风尘仆仆的从北加州来到圣地牙哥,我们一家十口, 难得在此团圆了。
第二天儿女他们 4 个大人,各用了 15 元,买好了当天的钓鱼证,我那有巧思的老公,给三个孙辈每人胸口都加了一个特殊装备。老公用每次收到的包裹𥚃常见的空气包(Air Cushions)用绳子固定好,绑在每个小朋友们的胸前,做成了一套克难救生衣。大家拿着工具、沙滩椅及有盖子的大水桶,一行人,上自 70 多岁的爷爷,下至 二岁的小孙女 Angel, 开了 3 部车,浩浩荡荡的驱车前往有百年历史的,科罗拉多旅馆外的海滩,去抓大蚌啰!
一到目的地,老公比三个孙辈还兴奋,拿起他的两根叉子,领军冲向海滩。由于出发前老公对大家做过勤前敎育: 1、 大蚌尺寸要超过 4.5 英寸才可以抓,不合尺寸的要埋回沙堆。 2、 在沙里若叉到蚌,就跟碰到水泥地的感觉一样,然后立刻固定住叉子,用另外一只手下去挖,大概就会是了。 3、 蚌一般都埋在 6 吋深的沙里,而且喜群居,有时挖到一个,附近还会有。 4、硬的沙里不会有蚌,要在软沙里找,离岸越远,蚌越多,但规定一人限抓 10 个。

每人限抓十個蚌
到了目的地,各自带开。先生是双枪侠,双手左右开弓,在海中快乐的玩开来了。因为他也不谙水性,但仗着他穿着救生衣,所以不怕浪头高,在较深处作业,不到 5 分钟已看到他举起一个大蚌,向大家炫耀了。
我们这头,女儿一家人,老二10岁但人小胆大,一人认真的拿起叉子,叉呀、叉的,竟然是第二个有收获的。在旁保护她的女婿,也意外地一下子叉中了一个张口大蚌。大孙女则跟着我一组,因为我腰椎开刀未满一年,不能用力,我负责用叉子叉,叉到觉得有东西,就由她挖,我们俩相互配合得默契良好,一下子就有了成绩。媳妇在距孙子不远处挖,儿子则留在沙滩上,与媳妇约定轮流照顾二岁的小孙女。
不多久,大伙儿高兴的欢呼声此起彼落,大家玩得不亦乐乎!玩着玩着,忽然听到女儿大叫一声,我急忙循声望去,怎么像浪里白条一样,孙子漂浮在海水深及大腿的海面上。原来当他正要弯腰去挖蚌时,猛地一个强浪打来,没站稳,就被打倒了,幸好有爷爷事先做的克难救生衣,孙子手脚划了几下,一下子就站起来了,真是有惊无险!我也不得不佩服老公常说的那句话:“我们做工程师的,都是要做最坏的打算和最好的准备”,果然是有点道理呢!
快乐的时光过得真快,算算成果已有了 30 只蚌,够吃了,海中其他的蚌,留给后来的人去抓吧。我们大家把水桶装满了海水,回去还得让大蚌在海水里吐沙二天才能吃呢!
其实这大蚌还有一点儿来头,实际名称为:“Pismo Claim”,沿北加州太平洋海岸直到南加州美国与墨西哥交界处,均可挖到他的踪迹。加州有一个Pismo Beach ,还常举办嘉年华会,颇为热闹。

作者先生做的大蚌料理
此蚌最简单的吃法,就是类似做蛤利汤,水滚后加葱姜及酒少许,大火煮 15-20 分即可。我老公自创将已吐沙二天的蚌,取出蚌肉放入慢锅内炖一天,切片可当开洋做菜用,或用制冰盒,将汤冷冻成一个个小块,做汤或下面条时加一二块提味用。或将蚌肉切片,铺在调味过的鸡绞肉上,再放一小片圆鳕、香菇片,用小碗蒸熟后,再扣在一片蚌壳上,表面再来一点増色用的青红椒,放进烤箱内略烤,再上桌分食,真的是一道色香味具全的珍馐。每当先生端出这道抢眼的佳肴,他总是既开心又得意地听着大家对他抓蚌与烹调髙超技术的赞美。至于他为了这道美味的蚌,必须三、四天前就要忙着去抓蚌、去料理,一点都不觉得辛苦。这一切都是他引以为傲之処,所以他也乐此不疲!

作者先生與女兒一家人享受抓蚌樂(女婿手上還有一個夾了蚌的义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