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吃饭,同一办公室的一个美女老师在吃饭前,把她私人称买的菱角摆放在餐桌让大家尽情的吃,盛情难却,我也随意,毫无拘束地吃了好几个“大蟒汉”菱角,吃了就吃了,除了内心最挚诚的感激,没去多想菱角。前天,她又把她家里的菱角带到办公室,给每个老师的办公桌上摆放了几个让我们吃,我们再次吃到了她家的菱角,除了还是内心最挚诚感谢,我便想起了其它的一些记忆,和记忆里的菱角来。
菱角和莲藕之类一样,主要是江南水乡,或者北方一些水地,湿地常见的水生植物。我的老家不是江南水乡,也不是北方的那种水地,湿地,也能生长出产菱角,但不普遍。
记得很小时候,我们塆里有一口头大尾小,形状逗号样,小浅的水塘。小浅的水塘,真的很小浅,平常很多时候,水面大概只有100个平方,就是涨水的时候,最多也不超过110个平方。没有涨水平常那些日子里,大人们就是挽起裤脚都能在塘里随意乱走,而大腿裤子不被水沾湿。我们小孩站在塘的所谓最深处,也还不到腰深。那口塘是生产队的过水塘,也是我们全塆人洗衣物的地方。所谓的过水塘,就是每当盛夏初秋干旱时候水库放水到我们生产队来,水从水沟里流出,然后从那塘里过路到我们塆子下面其它那些田里去灌溉农作物……那时,塘里的水是满满的,比较深。还有就是下暴雨,下特大暴雨,塘里的水甚至会翻过塘坎流出去。
一些年塘里什么都没有,就是一口只有一些水的白水塘。一些年生产队在塘里喂养了一些鱼。由于塘小水浅,喂养的鱼都不多,估计300来条。白鲢居多,花鲢次之,草鱼只有十几二十条。它们都长不很大,一般只长到几两,七八两,上一斤的都很少,屈指可数。盛夏,初秋早晨,天气凉爽,那些鱼爱浮起到水面来,露出个黑黝黝的脑壳,嘴巴一翕一张,吞吐着水。我们小孩端着碗来到塘坎边,一边吃饭,一边看着它们。不时的撬一些饭食去喂它们,它们不但不领情,反而一哄而散,全都钻入水里去了。隔一会,它们又再起来,在另外一个不远地方重复着那个样子,那个那样的习惯的动作。……


塘里最多的是野生的泥鳅,黄鳝,和不盈厘米的小鱼,小虾。那一年塘里水放干,生产队清理塘里的淤泥,清理出好多,好多大大小小的泥鳅,黄鳝。下大雨,或有水流人塘里的时候,经常看见一串一串的泥鳅出来,逆流水而上,在流水处兴奋地不停往上乱撞,乱蹦,乱窜。我们就拿箢篼去撮,用手去捧。不长的时间,就可以撮捧好几十条。
平时里,因为塘不深,安全,不会被淹死,所以大人也不爱管我们,我们小孩就爱到塘里去洗澡,嬉戏打闹,学凫水狗刨骚,蹬仰水露肚皮,小鸡鸡,把头钻潜水里撅起个光屁股儿蛋蛋。我们在塘里洗澡,嬉戏打闹,塘里的白鲢被我们打闹得鸡飞狗跳似的乱飞,乱窜,不得安宁。突然,噗的一声,一条白鲢从水里飞窜出水面一尺多高,一尺多远,噗的一声落入水里。突然,噗的一声,又一条白鲢从水里飞窜出水面一尺多高,一尺多远,又噗的一声,落入水里。有时飞起来的白鲢还撞在我们脸上,头上……我们在塘里嬉戏打闹,洗澡,最后,深厚的淤泥,黑黑的尘埃,青苔,水藻,把我们全身洗澡得黑乎乎,毛绒绒的。我们起来,照样把衣服裤子穿上,屁球事没得!
……我们还爱用大人们缝补衣服的线,一端拴系在一根竹枝棍头,一端拴系着一截蚯蚓,不用鱼钩直接去钓那些不盈厘米的饱肚皮小鱼。最喜欢把螺蛳,蚌壳,锤破碎之后放在箢篼里,有时在锤破碎的螺蛳,蚌壳里加些从家里偷出来的米糠。再在箢篼里放一块能让箢篼沉入水底的比较大的石头,距离一定时间就把箢篼从水里提起来那样去,我们老家土话说的淹鱼。那样去淹鱼,箢篼一提起来,里面就有很多小鱼,小虾在箢篼里活蹦乱跳。如果运气好,还可以提起来几条泥鳅,黄鳝,鲫鱼等。好吃二的我们,就把那些用箢篼淹提起来的小鱼,加点盐巴,用南瓜叶,金山芋叶,荷叶……包着,拴根稻草,放在柴火灶里烧来吃了。那鱼好吃惨了,好吃得安逸惨了,吃得我们满嘴,满脸黑黢黢的,跟黑的花脸猫一样。
不知道是哪一年,生产队里在塘里喂了一些菱角。由于时间久远,再加上我们虽然能生长出产菱角,但实际上喂养菱角的地方和人不多,所以没有多少印象。仿佛只依稀记得那些菱角长得不好,叶子不大,叶柄细长,黑绿卵形状,带着稀疏小齿,浮在水面。也不爱开花,即使开花,也是稀稀拉拉几小朵紫色,红色,或者白色小花花。这样的情形,当然也不爱结果菱角了,偶尔结果一两个菱角,刚一结果出来,嫩绿,还没怎么出角来,还没怎么“睁眼睛”,仅仅才小孩奶头般那么大一点,就被塆里男男女女,大人小孩偷偷翻寻过来,翻寻过去,翻寻找出来,偷摘吃啦。从菱角喂下去开始一直都最后,几乎都只是空空的叶子,细长的叶柄,一蔸一蔸空长浮在那里。也许是没有人管理,不爱结果菱角,也许是人们爱偷吃,后来塘里就没有喂养菱角了,而改为喂养一种叫水白菜的水生植物,用来喂养生产队的母猪。那时我母亲是生产队的饲养员,我都经常到塘里去帮母亲打捞那种水白菜。没有生产队了,包产到了,每家去用竹子框拦,抢占一大方框喂养那种水白菜来喂养自己的猪。自此很长一段时间,在我们老家就没看见过菱角了,——无论是菱角,还是菱角结果的菱角。
包产到户之后......我在我们老家附近看见有的人家,在自己家屋子后面挖出来的小池子里喂养着菱角,而且生长得比我们生产队那时塆里那口水塘里喂养的菱角要很好得很多,开着很多紫色,红色,白色的花,结果很多乌黑的,紫色的,红色的,肥肥胖胖,两角尖尖,像牛脑壳样的菱角,我们小孩打猪草,牛草,柴草……经常从它旁边经过,趁着主人不在家,没人照看,就去偷来吃;趁着主人不在家,就去偷来吃。……再至后来,我们塆里也有人在自己修挖的,好几亩大的鱼塘里,喂养鱼的同时,喂养了菱角,不过,那时我早已离开老家在县城里生活了好多啰!


河里无鱼世上有。在县城里,每年秋天,都会看见很多做水果生意的摊子上,或者流动着的做水果生意的小商贩挑着竹筛子上,有很多菱角卖。那些菱角都老熟透,用盐水煮熟了的。我几乎没去买来吃,只是我女儿小的时候,给她买来吃过。很多年前,曾经拜读过秦牧的一篇散文《菱角》,他在作品里提及到菱角除了两角的,还有一个角,三个角,四个角,甚至没有角的菱角。遗憾的是,孤陋寡闻的我从未见过。恐怕这辈子永远也无法去见识那些那样的菱角,只能见过两个角那些菱角啦!
其实,关于菱角美好记忆,记忆的美好,我更多的,更喜欢童谣里,书里,音乐里描绘的那些菱角。比如,“摇呀呀,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菱角”的菱角。比如,《荷花淀》里水生嫂她们去寻丈夫路上顺便从水里提捞来的菱角。比如《洪湖赤卫队》里“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里的菱角。比如,“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得呀得郎有情,得呀得妹有心,就好像两角菱也是同日生呀,我俩一条心……”里的菱角。特别是……《红楼梦》里那首《紫菱洲歌》,也许它与菱角一点干系都没有,但我妄想臆断地,最有感觉着,那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菱角。……
老家记忆的那些菱角,早已过去好多了,我也是好多年都没吃过菱角了。那两天吃了同一个办公室美女同事给的菱角,突然拉拉杂杂出一些有关,无关菱角,及其它的一些有关,无关塆里的塘……等等,这样,那样,口水话,流水账的记忆文字来。回想起那些记忆,都是一种香喷喷,糯滋滋,甜津津,面敦敦的味道。……更或许,更多的是菱角的那种味道。
作者简介:
蓝野静,原名殷众。别名,一蓝,或一蓝无语。男,1966年7月生,西南师范大学自考中文本科,是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重庆新诗学会会员,长寿区作家协会会员,现在重庆长寿北城中学任教。曾有诗歌《邮》《冬》《结构.黄昏.风》《低处》,听《水边的阿狄丽娜》《时光落在纸上》《过去的》等;散文《落叶无声》《野豌豆花》,等在《中国文艺》《作家报》《重庆教育信息》《重庆晚报》副刊,《中华散文精粹》《长寿文化》《长寿文艺》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以及多个网络平台展示。自编诗集《黄昏:是一种观点》。多篇散文,诗歌,随笔入选长寿区《十年文学作品选》丛书。《冬天的长寿湖》曾获全国湖泊散大赛优秀奖。《无标题的思绪》,曾获2015年第二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


《三湘文学杂志》关于举办首届“三湘文学奖”的通告
为繁荣诗文创作,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培养和扶植文学的新生力量,三湘文学杂志决定举办首届“三湘文学奖”,现将具体事项通告如下:
一、参赛形式及对象
“三湘文学奖”,以“三湘文化”为主题。三湘四水,物华天宝,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喻;热土潇湘,人杰 地灵、英雄辈出,不负“惟楚有才、于斯为甚”的盛名。
“三湘四水”一词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无论是媒体还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都爱用“三湘四水”来代指湖南。不过对“三湘四水”一词也有很多种提法与解释,“三湘四水”中的“四水”一般是指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河流。从三湘文化中发掘向善向美向上的精神,题目自拟。
面向喜欢文学的所有作者,不限年龄,不分民族,不分学历,以文为本。
二、参赛方式
以原创作品首投,一旦发现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现象,即取消参赛资格。
三、联系方式
参赛作品注明通联,真实姓名,联系电话和作者简历,以裸诗(一至五首,总行数不超过三百行)、文章(一至三篇,每篇两千字以下)或电子文档的方式按文体的种类发送至:
散文邮箱:
1130493187@qq.com(雷响玲)
小说邮箱:
389770404@QQcom(周丹)
诗歌邮箱:
2047744654@qq.com(岳小宏)
四、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
《传奇故事》杂志社
《三湘文学》杂志社
2.媒体支持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湖南经济报新媒体中心
3.承办单位
《三湘文学》编辑部
4.评委
李发模,著名诗人,原贵州省作协副主席
王大煜,《传奇故事.校园文学》总编
刘川,《诗潮》主编
文翊,《粮食科技与经济》执行总编
刘占龙:部编版《伴阅读》语文素养教材72本副总编
袁理鹏,部编版《伴阅读》语文素养教材小学分册主编
廖小祥,《邵阳晚报》总编
刘华,《遵义晚报》总编
冬箫,中诗老总,徐志摩诗歌奖评委
梁尔源,湖南作家协会专委,湖南诗歌学会会长
王晓波,中山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山市诗歌学会主席
总策划人,邹中海
执行策划人:释圣静
秘书长:彭振起
五、奖项、奖励办法及其它
一等奖两名
二等奖三名
三等奖五名
优秀奖十名
入围奖二十名
1.所有参赛作品都放到三湘文学杂志公众号上展示。
2.获奖作品在三湘文学杂志上或合作的杂志媒体上重点推荐。
3.成为三湘文学或校园文学杂志的签约作家。
4.颁发获奖证书。
5.作品质量、浏览量、点击量等都将作为评奖的辅助依据,举办方有最终解释权。
六、征稿日期
自2020年10月8日至2020年11月8日止。
本次赛事经费,由三湘诗人王建军先生独家赞助。
一一三湘文学奖大赛组委会
2020年10月6日


本期编辑:雷响玲(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