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前苏联有首优美动人的歌曲,歌词是: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
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
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
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
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
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
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
喀秋莎爱情永远屬于他,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
喀秋莎爱情永远屬于他。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年轻时,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就被其动人的歌曲和感人的歌词吸引。
当时,虽然跟着唱,还是有些不明白的地方。如: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喀秋莎爱情永远屬于他",是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喀秋莎"大概来源于古希腊,是清纯美丽的意思,是一个姑娘的名字,才恍然大悟。
这首歌是爱情歌曲,还是战斗歌曲?开始认为是爱情歌曲,因为歌中表现了姑娘对边疆战士的深情,也表达了姑娘和边疆战士的互相思念。但是。姑娘爱的是边疆的战士,边疆战士要用"勇敢战斗保卫祖国",来回报和保卫心愛的姑娘。当时在前苏联,千百万人把歌曲中的喀秋莎当作栩栩如生的姑娘、一个深深爱着战士的姑娘。战争期间,有许多红军士兵通过报社给姑娘写信,倾诉衷肠。这也是鼓舞的、。战士英勇战斗的战歌啊!看来,这首歌既是爱情歌曲,又是战歌,是爱情鼓舞战斗的歌。
为什么一种名扬天下,火力凶猛的火箭炮也叫喀秋莎?这是一种速射的、多轨道的自行火箭炮,共有8条发射滑轨,齐发可发射口径为132毫米的火箭弹16发,最大射程8.5千米,既可单射,也可部分连射,或一次齐射,一次齐射仅需7--10秒。运载车时速90千米。该炮射击火力兇猛,杀伤范围大,是一种大面积消灭敌人密集部队、压制敌人火力配系和摧毁敌防御工事的有效武器。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会战的伟大胜利,1531门喀秋莎火箭炮,在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种火箭炮的正式型号是BM--13。据说,喀秋莎火箭炮的发射筒上的英文标志是"K"字。看见发射筒上的"K"字,想起了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她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母也是"K",火箭炮和和喀秋莎姑娘的开头字母是一样的。喀秋莎姑娘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战士。喀秋莎这首歌,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被广泛传唱,受到人们喜爱。苏军战士用他们心目中的美丽姑娘的化身"喀秋莎"来赞美、称呼M--13火箭炮。后来,"喀秋莎"成为人们对这种火箭炮的通称,它的正式名称倒鲜为人知了。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喀秋莎火箭炮兵部队,在朝鲜战场上战绩辉煌,威震敌胆。一些被打得丧魂落魄的美军士兵,竞惊呼志愿军"使用了原子炮"。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将军“回忆说:"步兵非常欢迎喀秋莎火箭炮师,称之为炮兵之王。"
战士喜欢喀秋莎火箭炮,也喜欢喀秋莎这首歌。
人们喜爱"喀秋莎",因为它歌颂爱情,鼓舞战士为保卫祖国和爱情去战斗。
优秀的歌曲是没有国界的,我喜爱"喀秋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