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5年,文艺复兴后三杰之一米开郎基罗为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壁画。在天顶作画必须躺着画,难度极大。米开朗基罗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用了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画《创世纪》。
1534年,米开朗基已61 岁,罗马教皇克里门七世委托他在 25 年前完成的《创世纪》天顶画下的祭坛创作壁面,仍然由米开朗基罗独立完成。米开朗基罗在画作完成前,不允许任何人进来,包括教皇本人。
从1535年末至1541年10月31日止,用了近6年的时间,米开朗基罗完成了壁画《最后的审判》。这幅画的题材取自《圣经》,描绘耶稣死去3天复活升入天国后,在天国宝座上审判尘世众生幽灵的故事。教皇进去一看,傻眼了:在将近200平方米的大墙上,画着400个人物,个个赤身裸体。就连救世主耶稣和依偎他身旁的圣母玛利亚,竟也一丝不挂!
画作一面世,整个罗马城为之沸腾。意大利人对之敬仰、膜拜,视若神明。但也有人认为:在基督教最重要的教堂内,怎么能容忍如此的淫秽、“渎神”!教皇要求米开朗基罗要没给画中人物穿上衣服,要没把画涂掉。米开朗基罗拒绝了。慑于米开朗基罗的名气,教皇也无奈。只好自嘲地说:他作为教皇的裁判权没有延伸到地狱。因此这幅画得以保留。
1596年,教皇克莱孟八世想索性把这幅壁画全部毁掉,幸被罗马圣路卡美术学院的画家们劝阻住了。直到1564年,89岁的米开朗基罗去世,罗马新教皇庇护四世无所顾忌了,他命令画家丹尼埃给《最后的审判》的所有裸体人物画上腰布和衣饰。于是,耶稣披挂上了丝带,玛利亚套上了衣裳,其他数百个裸体人物,也一个个涂上了腰布或饰物。受命的画家被戏称为“内裤制作商”。现在看到的画作中人物衣服的着色僵硬,而人体的着色很自然,一看就是出自两人之手。
400多年后,给裸体画“穿衣服”的事在中国发生。
1978,时为首都机场建设总指挥的李瑞环,提议中央工艺美院画家为新落成的首都机场创作壁画。李瑞环对具体创作问题不干涉不过问,他让艺术家自己选定题材放手创作。
张仃、袁运甫、袁运生等艺术家们紧张工作,用了一年时间,于1979年10月,在首都机场完成了大型壁画群。其中,袁运生的作品《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尤其抢眼,因为画面破天荒地中出现了三位裸体沐浴的傣族少女。
当时就有人神经受不了,认为在公共场合画裸女伤风败俗,主张修改,提出至少要穿个裤衩,或者撤掉。
不久邓小平到机场参观,看了壁画,兴致很高。当听说有人反对画人体,他说:“为什么有人反对画人体啊,这有什么好反对的。”并提议可以出画册,搞展览。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信号, 1979年10月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中国文联主席周扬在报告里对首都机场壁画在艺术上取得的特殊成绩加以褒奖。这意味着,在公众场合,美术创作除了画政治题材,也可以画纯艺术些的作品了。
可是,在那个坚冰初开的年代,即便小平同志肯定了,也还是有人不能接受。1979年年底,有人以中国美协的名义专门组织现场批判会。组织者特意从中央民族学院找来很多傣族学生,拉到机场壁画前,鼓动学生声讨。
袁运生出来解释说,这里画的是傣族的历史,不是现在。傣族泼水节来源于民间传说,就是说有个魔王总是欺压百姓,后来被傣族少女杀死,人们泼水冲洗魔王留下的肮脏血迹。这幅画表达了傣族人民追求幸福的愿望,是诗意的,浪漫的。经过这一番解释,傣族学生理解了这幅画,不再对对裸体表现理出异议,只是有人觉得还没有把傣族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全面地表现出来。
尽管如此,有关方面为了不招惹麻烦,还是为画加了个纱帘,看上去好像给裸体女子穿了衣服。到1982年,索性用三合板挡上了。
1990年9月,北京亚运会召开前夕,机场请画家对壁画进行修补清理。画家提出,小平同志都说没问题,应该把挡着的板取掉了。过去了近十年,人们的观念也在变。机场负责人同意把挡板拿掉,这副画总算重见天日。
《泼水节——生命的赞歌》被一些人看作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风向标。当时正在内地投资的霍英东说:“我每次到北京,都要看看这幅画还在不在,如果在,我的心就比较踏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