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赏析】孟醒石《落在我身后很远的那个秋天》 +【比葫芦画瓢】
【主 持 人】樊更喜
【活动时间】2020年10月14日
《落在我身后很远的那个秋天》
□孟醒石
玉米秸杆全部倒下去的时候
终于看到了对面的月亮
那是一个落在我身后很远的秋天
我们砍完玉米,沿着
露珠里闪着昆虫眼睛的草径走过
风在田垄里起伏
在草叶多的地方踩不出脚印
走路的声音
被一片下降的叶子盖住
停下来
在一个月亮大小的水涡里洗手
父亲站在我身后,站得那么静
水里只映出他上衣的一角
他等我先洗完
【入选诗人】古月,董素平,张建刚,李树长青,李英发,君如明荷,西鋂铃铂,芳华正韶,张变芳,孟胜利,枯藤小草,邢剑君,乔安娜,刘晓华,兰庆宣,张军朝,高山峻岭,李芳,付素丽,李吉伟,陈怀,樊更喜,牧笛,陈晔,周雪平,卢静静,一路阳光,青鸟依依,杜晓飞,赵洪伟,王永,王敬德,薛茫茫。
【经典赏析】孟醒石《落在我身后那个很远的秋天》。我们的孟秘书长,用现实主义的写法,把我们熟悉的秋天,用这种并不新鲜的叙事,朴素的词语,甚至笨拙的排列方式,写作了这一首这样的秋天。其实,也正是这样的写作,也就是这些我们熟知的白描写法,往往会在诗中产生深远的力量。那些日常的琐碎的现实本身,是任何技巧都无法消化的,生活永远大于写作,生活永远比戏剧和诗歌更复杂,更多元,也更具有戏剧性和深刻的记忆。所以,摒弃其他的成分,以一种虔敬的态度对待季节和时光以及一路走来的岁月,不冷眼旁观,也不沉溺,让那个深厚的、很远的秋天本身说话,不借助技巧,不依赖技巧,不刻意技巧,这也许才是真正的技巧。因为,在我们熟悉的、沉重的秋天面前,技巧是轻浮的。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无招胜有招的艺术修为。
【比葫芦画瓢】
落在我身后那个很远的秋天
文/古月
我已无法从风中拾起从前的往事
时光如水 注定不是白色的
墙壁 注定不是季节镌进的
含情脉脉的笑意 也注定不是
寂静的房间 那曾经芬芳的空气
是你温柔、安恬甚至催人泪下的回忆
有谁爱惜身后那个很远的秋天
菊花在子夜的庭院里盛开
聚集满地月光 多少天我闭门不出
在房中深读陈旧的典籍
菊花怒放 照着我脸上稀少的泪水
和九月里逐步颓败的家园
每朵花都有一个地址 我于是写
一封信 风来的时候寄给你
清晨花瓣在风中凋谢 这不可抗拒的
力量来自哪里…… 我继续打开
菊花的诗篇 两手芬芳
缝合秋天孤独的背影
飘满花香的风吹进我的灵魂 潮湿的
花朵像春天像诗句 也像是记忆
默默的祝福洒满了过去的小路
我们共同拥有的经营的 收获的
也是我们渴望的珍惜的 保护的
曾经的生活
另一只菊花被风带走
被时光雕刻的影像 在戏剧和
梦幻里抵达 失眠的子夜
想起多梦的时光 而那朵菊花的
微笑里盛满—— 优美的沧桑、精致的
颓废、美好的哀伤
在生命里种满菊花吧 请别用你的
温暖打扰我 我只想在你的
寂静里摘取风声和雨声 如果
可以 我会在菊花的飘香的微寒里
把九月从头开始重新叙述一遍
从眼神的固执到怀抱的温暖
相对于夜晚 菊花是年轻的
相对于岁月 我们是年轻的
相对于秋天 我们是无言的
【经典赏析】孟醒石《落在我身后很远的那个秋天》写出了那个年代秋收玉米的景象,也表达了对父亲深沉的爱恋,文中月亮前后呼应,衔接自然,记忆里浓浓的乡愁跃然纸上,把远去的秋拉回了眼前。(董素平)
【比葫芦画瓢】
远去的秋
文/董素平
最后一垄红薯
从地下刨出
我的嘴角翘成了新月
尽管还未收仓
那是一个去我很远的秋天
我们终于可以坐下
让疲惫歇息
任焦渴朝来路张望
风吹落叶铺在黄菊上
一声金嗓飘过田野
那是母亲臂挎的竹篮
盛着锅贴饼子咸菜米汤
端一碗举到嘴边
几粒小米沉浮在清亮里
照见了我的那弯新月
也有,站在我身旁
母亲的浅浅笑窝
【经典赏析】没有对故乡如此深情的人,是写不出这么厚重的秋天;没有对这片土地如此感知的人,是写不出这样辽远的秋天!读这样宏大的诗,谁不眷恋故乡,谁不站在老父亲身后泪流满面!(张建刚)
【比葫芦画瓢】
一只蚂蚱飞出秋野的空旷
文/张建刚
收割后的玉米田辽远苍茫
一只蚂蚱飞出秋野的空旷
晾晒了的双翅
在阳光下拍打得嘎嘎嘎直响
等待播种的土地散发着新鲜泥味儿
踩上去像软绵绵的瓜瓤
整整一个秋天
喝足了草露的它早已摩拳擦掌
孰不知下一层霜
这故乡的大飞王就逼近一次死亡
唯有在肃杀凌厉的寒天里
飞翔,才显得苍凉和悲壮
【经典赏析】孟醒石这首诗语言纯朴,感情真挚,乡土气息浓厚。通过回忆与父亲劳作的场景,写出了乡间的辛苦与情趣,亦体现出浓浓的父子情深。耐人深思寻味(李树长青)
【比葫芦画瓢】
记忆中那个夏日的正午
文/李树长青
最后一棵草倒下的时候
炎炎赤日
在头顶喘着粗气
我与父亲挥汗如雨
那是个久远的夏日正午
锄完田垄的杂草
脚踩在滚烫的细土上
路边的树阴正浓
父亲一边捡草一边唠叨
太阳下火晒死草的大道理
脊背与脚经受一场考验
玉米苗似乎激动的低下头
一双茧手擦去我额头的汗
一筐草已背上肩
家里的猪羊也在盼望
阡陌上
一座山在摇晃着前行
身后一只小鸟眼含泪水
【经典赏析】这首诗写了不一样的秋天,写得很美,通篇洋溢着一种恬静美好的氛围。“沿着/露珠里闪着昆虫眼睛的草径走过……走路的声音/被一片下降的叶子盖住”这几句颇有新意,可谓警句。全诗用词精炼而节制,给了人充分想象的空间。(李英发)
【比葫芦画瓢】
蛙声里的夏天
文/李英发
薄雾升起来的时候
小池塘更加朦胧缠绵
那是一个蛙声里的夏天
吃完晚饭,我们兄弟姊妹
坐在家门口的石墩上
听池塘里的蛙声一片高过一片
偶尔有蚊子匆匆飞过
池塘边的柳树上
几只知了还停在白天
母亲缝补完衣服
最后一个走出院子
母亲看了看我们
什么也没有说
只是轻轻摇了摇蒲扇
【经典赏析】孟老师这篇诗作写的有些深奥,尝试着欣赏分析:作者“我”,是一个日月辛苦劳作的农民,“玉米秸杆全部倒下去的时候, 终于看到了对面的月亮”,作者回忆很远的那个秋收的季节里,待玉米全部收割完成后,发现月亮高悬的天上,才发现已到深夜至黎明,,因为“露珠里闪着昆虫眼睛的草径走过”,“露珠”只有在黎明才能看清楚上面的“昆虫”。而且是一个缺水少雨的秋天,一汪“月亮大小的水涡”只能是父亲等我洗完手后他再去洗手。这首诗反映出作者运用很简单、很简扑的语言、寓意深刻地叙述,暗喻勾勒出、我――一个乐观的农民收割劳作的艰辛、和艰苦的生存环境以及父亲的任劳任怨和默默无言、和农民固有的朴实无华的品质。(君如明荷)
【比葫芦画瓢】
一条河没流过秋
文/君如明荷
家乡有条河 流淌在身后
河岸两边的小树原来很茂密
河水清澈 悠悠
流过岁月 流过春秋
河水越来越少
小树也长高
身后很远很远的一个秋
只剩下干渴的河床
风吹树柳 稀稀拉拉几棵
唱着忧愁
梦中的眼睛
看到了童年在小河里捕鱼
在河水里嬉戏
快乐在有星星的夜晚
河水没有流过秋
夕阳晚霞依旧
只是小鸟不知落到
哪里枝头
【经典赏析】首先,诗人是热爱农村,了解农事的人。如果不如此,便写不出如此生动的场景。这是当今文人很宝贵的经历了。其次,各种意象的运用,自然呈现,值得品学和深思。第三,结尾意味深长,父亲站在身后,营造出了一种迷离恍惚的意境,似真似幻,非常高明。(西鋂铃铂)
【比葫芦画瓢】
秋天的图腾
文/西鋂铃铂
百里滹沱,蜿蜒着
去了天边
两岸的姹紫嫣红,纷纷向前
涌动的是眼睛。总也跟不上波浪的激动
滹沱河吸住南北中山
如今这温顺的华北图腾
再也用不着那力大如牛的张大胆
太平。咱老百姓不就盼着这样的日子吗
我站在岸边
水里的鱼,朝我吐了一个又一个的泡泡
我把草伸进水里,钓鱼
感觉自己像姜太公
【经典赏析】读了孟醒石老师的《落在我身后很远的那个秋天》 ,看似一首平静的叙事诗,实则有很深的感情凝聚,让人在清净轻灵的脚步中读出了沉重,细细品味出浓浓的父爱!(芳华正韶)
【比葫芦画瓢】
落在我身后直直的烟囱
文/芳华正韶
的确,秋天
玉米秸倒下去了
才看到直直的烟囱
还有大片的棉花地
摘棉花 ,是童年抹不去的记忆
我像浪花里的一只海鸥
总想跃出海岸线
更像一只蛹
从躯壳里剥出软绵绵的温暖
心的白比棉花更白
脑海里是土炕头木木的脸
晚上我把月亮打进包裹
父亲赶着毛驴进了圈
落在我身后很远的炊烟
续续,断断
像瘫痪多年的母亲,半语地
呼唤我,吃――饭――
【经典赏析】阅读《落在我身后很远的那个秋天》,感觉很亲切,因为我同样在农村长大,十分熟悉很远以前的秋天。秋日田野上空的月亮、玉米桔梗、泥土里的昆虫等等,都曾是我的好朋友。田野宽阔,亲情温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回忆总是包含满满的爱意。(张变芳)
【比葫芦画瓢】
丰盈的秋季滋养心灵
文/张变芳
数不清的农作物在秋季收获
曾经搅得我内心发慌
掰玉米,摘棉花
总有干不完的农活儿
别小看任何一个小孩子
此时都是称职的好帮手
玉米桔梗躺下以后
不得不感叹天高地阔
任何一棵小草花旁边
必定窝藏数只各色昆虫
活着或死去的蚯蚓最讨厌
我不喜欢,任何无骨生物
丰盈的秋季滋养心灵
更能帮着磨练人的意志
替我打造一把锋利宝剑
刀锋嚯嚯,把它掖在腰间
迈着大步出去闯世界
即使惧怕什么,也敢面对
【经典赏析】孟醒石来自农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士,作为一个文化名人,不仅是写好作品,写的题材更接地气,本家祝贺他。(孟胜利)
【比葫芦画瓢】
我在秋天的背后哭泣
文/孟胜利
楼宇是入侵者,那些拿工程的人
带着污秽不堪的风
吹向田野,庄稼纷纷后退
犹如鬼子进庄。阳光很苍白
阳光照到哪里
哪里就会亮。而那些鬼魅
用贪婪的力,去阻碍
阳光一一
阳光在努力地打下来,秋天
仿佛是一个受伤的妇人
轻微地哭泣
我为什么不能挥动手掌
去努力地打破
这伤害人心的雾霾
这无边的冷静,让大众
一齐迈进大雪的冬天
【经典赏析】作者有敏锐的捕捉力和非常高的悟性,写出了厚重而辽远的秋天,在不动声色的平静中,排解转嫁了自己内心的某种忧患。(枯藤小草)
【比葫芦画瓢】
寒凉记
文/枯藤小草
田野已荒凉空旷
萎下去的草
落在远去的秋上
银杏叶,落在草上
仿佛贵族式的葬礼
2020年的第一场雪
落在银杏叶上,后来
雪落在雪上,后来
雪落在,雪上的雪上
是的,许多事物
需要掩饰
需要覆盖
需要掩埋
那个来看深秋的女人
踩在上面,有咯吱咯吱
断裂的声音
像是雪的骨头
也像是叶子的骨头
拟或是小草的骨头
【经典赏析】读孟醒石老师《落在我身后很远的那个秋天》,分明看到一个活生生的画面,诗歌中的玉米、月亮、父亲等等物象,描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影子,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怀旧的主观感受,生动形象、贴切自然。(邢剑君)
【比葫芦画瓢】
秋天最押韵的诗眼
文/邢剑君
秋天,一汪碧水被安置在天上
出奇的蓝,那些浮躁,被秋水过滤
站在故乡的田埂,悉数那些嬴弱的虫鸣
她们,来自秋天的内心
一滴露珠,折射着一个秋天的收成
玉米吐出红红的缨,天高云淡
那些小小喇叭花,依附在庄稼的上面
欲说还休,都是难言之隐
在故乡怀里,我怀有太多的泪水
恍若梦幻,日子悄然流动
爱人,以水为镜,照过她四十多个春秋
的容颜,这时刚刚出苗的白菜
如一颗颗小小蝌蚪,在秋水里逗留
小小麻雀,这故乡最为亲切的鸟
我想知道,她们在如水的日子里
寻觅什么。开口喊娘,谁家的孩子醒了
他叫醒秋天,如音乐,在至纯至美的庄稼中起伏
每一声,都成为秋天最押韵的诗眼
【经典赏析】对故乡的深情是怎么写也写不完,唯有秋天是最厚重,作者写出了自己心中曾经秋天的美好,令人佩服,由此也勾起我对儿时的怀念。(乔安娜)
【比葫芦画瓢】
落在身后很久的那个秋天
文/乔安娜
背着小背篼
手舞着大镰刀
蹦蹦跳跳尾随在大人身后
走向丰收的玉米地
享受那份丰收的喜悦
只觉得
秋天到了真的好玩
却不知道大人们是多么的辛劳
干了壳的玉米
一不小心划破了劳作人的手指
玉米壳里露出的是饱满的颗粒
金灿灿的玉米籽就像一排排金牙齿
儿时最喜有传染病的火烟包
看到一颗立马砍倒
于是小伙伴而们就挥着火烟包
在地里嬉戏打闹奔跑
最爱吃那甜甜的玉米杆杆
犹如甘蔗一般甜美
背着一背玉米棒子
喘着粗气嘴里还仍然嚼着回味着
回首当年时过境迁
如今的那个秋天
已经渐行渐远
只有甜甜的玉米杆味儿还在嘴角萦绕
【经典赏析】在我们的人生中,有很多经历,在当时正在经历那一切的我们看来,大都是非常平淡的、无奇的。但是,若干年后,再去做这件事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什么东西已经不一样了,有可能是逝去的时间,有可能是找不回的心境,也有可能是唤不回的人……至此恍然大悟,能拥有,就是幸福!(刘晓华)
【比葫芦画瓢】
埋在我心底的那声呼唤
文/刘晓华
沿着那条田间小路一直往东走
距离岔路口五十米左右
北侧的麦田
这是一段让我心碎的路
提着你爱吃的,沿着
初春和深秋的草径一次次走过
风在我的耳边低语
又仿佛是在吟唱着一首悲伤的歌
我听的鼻子发酸
睫毛 一抖一抖
想要把湿润的眼睛挡着
停下来
在一个低矮的土堆前站定
青青的麦苗,静静的围成一个圆
土堆下面安葬着我亲爱的二姐
她再也听不到
我的呼唤
【经典赏析】孟醒石老师描写了一幅秋收的田园风景画。玉米丰收了,干完活,已经到了傍晚。晈洁的月亮升起来了。父亲用深沉的爱,诠释着对家庭的责任。(兰庆宣)
【比葫芦画瓢】
摘山楂
文/兰庆宣
门前的山楂红了,
像一颗颗艳艳的玛瑙,
挂在黄绿色的叶子间。
爬上爬梯,慢慢直起身子,
把颗颗饱满,装入袋里。
过往的邻居,嘻嘻哈哈笑着,
品尝着浓郁的乡情,
让一捧欢喜,醉在心中。
今年又丰收了。
一树的红艳,一街的问候,
秋天的梦里,喜悦纷呈。
【经典赏析】作者讲了一个过去帮父亲收割玉米的小故事。
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收割玉米的辛苦。“玉米秸秆全部倒下去的时侯/终于看到了对面的月亮。”从这开头两句诗,可以知道,也许作者与父亲在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侯,就下地干活了。中午时,只吃了点随身携带的干粮,就又开始干了。直到月亮升起,才收割完玉米。这一天,是多么的辛苦啊。作者并没有直接说,而是只用了一句话"终于又看到了对面的月亮”,让读者去体味,去思索。
劳动虽然辛苦,作者并没有抱怨。下边的两句诗中还透露出轻快喜悦的心情。"沿着露珠里闪着昆虫眼睛的草径走过/风在田垄里起伏/…走路的声音/被一片下降的叶子盖住。”
最后一节,写出了父亲的慈祥,亲切而温暖。(张军朝)
【比葫芦画瓢】
捡废品的老人
文/张军朝
老人用一根棍子,拨弄着
脸上堆起笑意,他身后
麻袋已鼓起
我路过,一群苍蝇
向我涌来
我迅急逃离,回首
火辣辣的太阳光,抚摸着
老人弯起的脊背
【经典赏析】作者用廖寥数语,把农耕手工时代劳作与丰收的喜悦描写的活灵活现,如亲临其境,秋风吹拂着脸庞,露珠,昆虫,枯叶,小水洼,月光等诸景,勾勒出了美好静谧的乡村之夜。(高山峻岭)
【比葫芦画瓢】
那个秋天离我很远
文/高山峻岭
那年
父亲和母亲收割完谷子
奶奶用刀子把谷穗割下在打谷场地晒干
我和母亲拉着碌碡把谷粒分离出来
然后碾成米
喝着金黄的小米饭
父亲笑了
【经典赏析】阅读《落在我身后很远的那个秋天》,那个秋天,是充满诗意的,露珠、虫鸣,有形有声,在孩童心中烙印成秋的具象;那个秋天,是温馨、幸福的,父亲似一座山,屹立在身后,那份安全感无敌可挡。(李芳)
【比葫芦画瓢】
那个夏天的风箱声
文/李芳
夏夜,躺在屋顶
哥哥弟弟比着,数着天上星星
母亲在一旁,摇着扇子讲述
牛郎织女的故事,千万遍不烦
一旁,那个风箱
呼哒,呼哒响着
父亲拉着风箱
驱蚊,造风
在不远处,出风口对准我们
一下不停地拉着
拉着——
有星星,有故事,有凉风
有父母的味道
伴我们进入梦乡
伴我们一天天长大
呼哒呼哒,童年的
每个夏,都被这首摇篮曲
摇进梦乡
远了,远了
天上的星,拉风箱的人
还有冒着炊烟的故乡
仰起头,寻到一两颗星
明灭之间,勾起思念
你们
可还是,彼年的星么
你们老了,看你们人儿
老了,只有
呼哒呼哒的声音,依旧清晰
听
此时,分明又响起
在我的耳畔
【经典赏析】露水浓,秋风起......秋收的日子里,谁没有品尝过秸秆的味道?天未亮,已起床,磨刀霍霍赶往自家的青纱帐。头未抬,脸无妆,双手涨疼又何妨?玉米秸秆全部倒,抬头望,傍晚月亮在天上。勤劳的父亲和他钟爱的土地被诗人敏锐的眼光捕捉,看似平静的画面动感十足!(付素丽)
【比葫芦画瓢】
秋天不适合胡思乱想
文/付素丽
关于这个话题,我扔给你
又想收回。深思,打坐。
多少个夜晚与黎明
蝉鸣与鸟儿的歌声刺破死水微澜的心海
放弃。你能做到还是我能
过程,往往比结局
更加精彩,尽管我们无发抵达
听起来多么可笑,幼稚早就不属于我们这个年龄
秋夜飘零的时候
我看到你黑亮的眸中有一颗星星
那是一个离我很远的故事
我们看完一场电影,沿着
夜色斑斓的星空奔跑
霓虹灯在城市的上空喝的醉醺醺
路边,弹着吉他的流浪歌手唱的如此深情
此刻,谁是谁最忠实的听众
【经典赏析】品读孟醒石老师的《落在我身后很遥远的秋天》那些熟悉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农民眼里的秋天除了忙碌就是收获,他们用汗水诠释着果实的味道,也用脚步丈量着秋的宽度。(李吉伟)
【比葫芦画瓢】
秋是什么
文/李吉伟
秋是父亲望着谷子和那耷拉头的玉米的诉说
秋是早晨父亲在我窗前的啰嗦
那是唤我下地的信号
也是镰刀与磨石的嚯嚯
秋是父亲推着粪车的车辙
秋是牛车迎着夕阳载满花生喘着粗气吆喝
秋是老母亲锅贴饼子与韭菜花香气的饭菜一桌
秋是囤满金黄玉米的硕果
秋是全家人拉耧种麦子躬身前行的欢歌
秋是房顶晒满花生的喜悦
秋是挂满枝头苹果
秋是带着露珠嫩绿麦苗
秋是袅袅炊烟弥漫在
小村上空的人间烟火
秋是农民一年的希望和收获
【经典赏析】一首乡愁味浓郁的诗作,将曾经的往事显现,让父亲的身影从平凡中伟岸。(陈怀)
【比葫芦画瓢】
落在我身后很远的那个夏天
文/陈怀
蝉声吵得最激烈的时候,我抬起头
一只宽大的手掌在头顶摩挲
那是一个落在我身后很远的夏日午后
烈阳下,我们弯腰,把手中的秧苗
一棵棵插进泥土,栽插的愈多
希望就愈多。它们追撵着我们
而我们,把体内的河流赶出来
来配合它们的茁壮成长
走过的地方,足迹很快被水淹没
那时,我一样抬起头
恍惚间看见一棵大树,沾满污泥
有蝉鸣,在树中倾巢而出
【经典赏析】我一直认为,截取生活中最感人的一个画面,写出来,就是诗。孟醒石的《落在我身后很远的那个秋天》即是。父子俩秋收玉米干了一天(一定要注意这个时间点),砍完玉米,月亮升上来。诗人的感觉和情怀也在此时升上来。从田垄走到地头,在一个小水涡里洗手,都给予了诗意描述。父亲站得那么静,他等我先洗完。一个动作白描就将慈祥父亲的细腻关爱跃然纸上。这着诗截取最感人的一个生活画面,意入诗出,恰到好处。(樊更喜)
【比葫芦画瓢】
走在生活前面的老伴
文/樊更喜
妻子领回退休证的那一天
我便开始称呼她“老伴”
老伴说,我又有了新名字
象征着我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她给自己制定出人生新规划
学习书法绘画,找到新乐趣
锻炼健身,用最棒的身体
照顾好全家的生活起居
让女儿女婿吃到可口的饮食
再给我织一件过冬的毛衣
我看一眼“规划书”
淡淡地说
等明年咱家添了小外孙
才是你,也是我们
新生活的开始
【经典赏析】作者在回忆很多年前的一个往事,一个记忆中难忘的片段。有秋收的艰辛,也有父子情深。(牧笛)
【比葫芦画瓢】
那年春天
文/牧笛
那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当迎春花即将开放的时候
妈妈去了远方
那年春天我觉得格外冷
心仿佛被冰冻
可花儿们仍在依次盛开
看着一朵一朵的娇艳
我忍不住掉下一滴一滴的泪
妈妈喜欢花
可她看不到这些花了
【经典赏析】醒石《落在我身后的那个秋天》像一幅画,意境深远,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诗歌高度凝炼,层次分明,写出了一种场景、情绪、父子之爱和生活的味道。有诗味,有“景深”。(陈晔)
【比葫芦画瓢】
消失在村庄的炊烟
文/陈晔
黄昏像姐姐的黑发铺下
我闻见了生活的体香,有闷红薯的甜
那是一缕缕亭亭玉立的炊烟
像白桦树一样笔直,有时候
也弯曲像老柳 我们嗅着烟火味回家 肚子开始咕咕唱歌
犁铧靠在过道,采回的鲜花给了小妮儿
各种饭的味道把人叫回家
一天最红火的时候
坐下来
把身体靠在白杨树木梯
像一个小提琴手拉黄昏的琴
姐姐站在我身后,她正从晒条上收衣服
没有一件是她自己的
【经典赏析】很远的秋天,并不遥远,作者的文章,由远及近,走进了那个真实难忘的秋天,让生活多了一层美好的画面!(周雪平)
【比葫芦画瓢】
伞下奔跑的少年
文/周雪平
一段回忆让我想起了往事
八年前打拼事业
一把天蓝色的带花边的伞
是烈日和风雨飘摇后的风景
伞撑起的时候
分明就是凉爽的天地
我把伞收好
伞下的影子
拉长了时光的期盼
一路奔跑的少年
一路痴狂
才有了今天成长
时过境迁
今天网络这么发达
想找一把同样的伞
试着找了很多次
不能如愿
都说过去的时光里
藏着不变的情怀
而精彩的人生
每天都在变化着各种形式
我用心揣摩着
也许,我们真的太在意别人的故事
却忽视了似水年华里,装满了自己努力的影子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自己的伞下奔跑
那些远去的,琳琅满目的
随着岁月交替
已经日新月异
追逐着时代的脚步
幸福,触手可及
【经典赏析】读完诗歌后把自己带回到儿时回忆中,秋收的繁忙,忙中却不缺少童趣,字里行间又充满着深情,带给人莫名的感动!(卢静静)
【比葫芦画瓢】
落在身后很久的那个秋天
文/卢静静
道路两边堆满了玉米秸秆
田野里刚刚播种的小麦还没有发芽
父亲载着归家的我
瑟瑟黄叶打着思念的漩涡恋恋不舍地缓缓飘落
凉凉的秋意
被深秋浸染的景色显得格外落寞
紧紧依偎着父亲
心里是那样地踏实
树木、田野、村庄、疾驰地奔向身后
多年以后
常常问自己
思乡
到底是思念什么
是故乡的一草、一木,还是那片熟悉的土地
亦或是最亲的人
【经典赏析】本文是描写于秋日的场景,虽然看似寂静空旷,却无时无刻不再渲染上一秒的动感画面。收获时挥动的臂膀,一颗颗倒下去的秸秆,虫飞鸟鸣的喧闹。而最后父亲静的方式出场,体现了父辈对我们总是默默的付出。(一路阳光)
【比葫芦画瓢】
秋思
文/一路阳光
秋风响起了号角
大地上到处是金黄一片
家里的玉米也熟了
父亲的脸上有欣喜也有落寞
弯曲的脊梁,不再有力的双手
都在告诉我父亲老了
我要接过家庭的重担
把家里的粮仓装满
那粗重的农活摧残着意志
汗珠滚落在土地,疲惫的身体
让人感到农民的不易
真的是丰收都是用汗水的浇灌
当夕阳西下我想收工时
踉跄的父亲说再干一会
【经典赏析】读了这首诗,触动我的某根神经,于是想写,于是就写,于是就写成了泪眼婆娑。(青鸟依依)
【比葫芦画瓢】
落在我身后很远的那个秋天
文/青鸟依依
◎新华街138号
毫无疑问,门牌号是吉祥的
我在这个院子从小姑娘长成大姑娘
从一家姓氏扩张为赵钱孙李……
至此,院子成了晓风残月的风口
只有踏着梦中的萧声
才能远眺,曾经的海市蜃楼
◎大堂屋
墙上那块匾穿得依然褴褛
每一个字都拖着深秋纵横的细流
像祖先牵长怅惘的背影
跨过那道又长又高的门槛
拿出一把伞,撑开沉沉的思念
◎信插子
蓝布,像缀满星星的天空
每一只袋里,装着淋不湿的烟火
春夏秋冬的故事在这里集萃
山花,石棱以及旧事……
听雨叩院门,任石阶梯上的苔痕
泛滥一信插子的宋词
◎老院子
秋雨,和带有乡音的炊烟
纠缠了二十多年,潮湿的梦里
房顶的小青瓦纷纷起立
它们被粗暴的吆喝声粉碎了肉身
檐下,燕子惊恐地扑闪双翅
满面泪痕地啁啾,喊醒又一次
梦里那场,支离破碎的拆
【经典赏析】 孟老师的诗歌里描画出了一幅幅恬静的生活画面,画面背后的韵味更悠远,读来感觉美感十足,学习了,望尘莫及,佩服佩服。(杜晓飞)
【比葫芦画瓢】
落在我身后很远的那个秋天
文/杜晓飞
一轮金黄的圆月慢吞吞地从门口的玉米山上
爬上了高高的房顶
好收成在一片欢声笑语里穿梭
短头发矮个子的小女孩轻轻地咬了一口
外婆亲手烤制的“火烧”饼
童年的旧时光就是这种浓浓的甜
北斗星悄悄地挂在了那株大枣树的枝杈上
“咔嚓 咔嚓”大人剥玉米皮的声音仿佛一夜未曾停歇
披着棉衣单薄的身影在晨光里渐渐清晰起来了
低矮的土房升起了炊烟袅袅
满灶膛的柴火映红了外婆清瘦的脸庞
一群脏脏的小孩开始在饭桌前晃动
【经典赏析】孟老师用普通的语言,描绘了秋收的全景,以及,父子之情,令人印象深刻!(赵洪伟)
【比葫芦画瓢】
天空中的纸鸢
文/赵洪伟
民心河广场上
几个老爷子手中拉着线
抬头,笑容里荡漾着纸鸢
随着白云,伴着蓝天
时空扭转,我记得个广场
原来是青青的麦田
那一群跳跃奔跑的孩童们
弟弟,我,还有邻居的小伙伴
新衣服上印着麦苗的绿
汗水涟涟的婴儿肥,明亮的眼睛
盯着摇摇摆摆的旧报纸
糊的风筝
长长的纸尾巴,
拂过我们的头发,脸颊
距离不是问题,
坑洼也不是问题
阳光和云彩也不是问题
一群少年,逆风而跑
笑声与云霄相伴
弹指一挥四十年
阳光依旧,纸鸢游弋
代我退休,又会在哪里
用蹒跚的脚步,昏花的老眼
寻觅一群追风少年
【经典赏析】孟老师的诗歌呈现了父爱如山却悄无声息(王永)
【比葫芦画瓢】
我的父亲母亲
文/王永
“南墙跟儿的南瓜该摘了”
父亲临出门撂下一句话
“嗯嗯”,言语跟不上步伐
母亲答应时只剩下影子
有些植物熬过寒露却躲不开霜降
是该给它们一个合适归处了
叶子干枯仅存的藤蔓依然缠绕有力
抓紧木棍,抓紧赖以生存的根
多年来他们何曾不是这样,为一个家
从青丝到白发
土坯房爬满胡子和故事
种子母亲亲手种下
我远行时它们如同第三个孩子
藤架来自父亲,那些有序排列再次验证
一个老木匠的手艺绝非吹嘘
而我作为旁观者竟找不到温暖词语来弥补
这段亏欠多年的分行
【经典赏析】作者描写具体而生动,有敏锐的捕捉力和非常高的悟性,写出生活细节,写出了劳动的画面,让秋天不动声色地展现,用细节劳动写成诗行。(王敬德)
【依葫芦画瓢】
那个秋天
文/王敬德
秋的田野
是那么空旷
丰收的笑容
展示在秋的脸上
银杏叶
飘落在地上
仿佛用
金色琴弦在弹唱
唱红了西山
唱响了秋的梦想
银杏叶
落在霜上
白里透红
红叶喜迎霜
秋天到了
是霜染的满地金黄
那个秋天
我回到故乡
与兄弟姐妹
一起走向乡场
只见丰收景象
不见当年的爹娘
【经典赏析】诗中展现了一幅乡村秋收图,一个人生中的场景,万物带着各自的姿态行于其中。每个人眼中勾勒的笔画不同,着色各异,铺展于内心的是独特感受,镶嵌于特定的时节,渲染出特有的氛围。
人生在季节轮回中寂静,安然,秋的沉静丰厚辽远在诗人白描中立体呈现,收获的喜悦融入落叶的凉意,但父子深情被秋月洗濯得越发澄澈、真挚,亲情在时光中润得很暖,世界的一切都磨砺着圆融,变化与承接。(薛茫茫)
【比葫芦画瓢】
影子
文/薛茫茫
2路站牌的影子,被身后的灯光推得很长
与北面疾驰而来的公交车撞了个满怀
杨树叶子
给我戴上了椭圆的银耳环
我静默了一会儿,看着自己的剪影
下车时,柳叶又给我换了一幅
细长的,蒙了一层灰雾的耳坠
公交车用灯光把路边的行人和摊位拢着
扫射
红旗迎风招展,呼啦啦把一位俏丽的姑娘送进车门
我在蛋糕房走过
蟋蟀在草丛里
唱起了生日歌
哦,她可能看见了,月亮戴在我的头顶
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