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在前的欣喜图景
----记莱芜区口镇办事处龙马庄村第一书记司迎先
作者:魏佑湖
贫困的日子是什么
自尊的父亲挺不直腰杆
贫困的记忆是什么
勤劳的母亲紧锁的眉间
贫困的伤害是什么
纯朴的姐妹走不进校园
贫困的煎熬是什么
沉重的兄弟无言的呼唤
这不是一个人在誓言改变
古老的土地与贫困说再见
这不是一个人在孤独战斗
看我中华儿女决胜在前沿
这是朱海作词、舒楠作曲的《脱贫宣言》的一段歌词。过去,莱芜区口镇龙马庄村的父老乡亲们正像歌词中唱的一样:自尊的父亲挺不直腰杆,勤劳的母亲紧锁的眉间,纯朴的姐妹走不进校园,沉重的兄弟无言的呼唤。龙马庄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山村,村庄建在一条长约2000余米、宽约50余米的山峪中,靠小河两旁开垦出来的狭窄并不肥沃的田地,赖以生存。是个“三难村”:出行难、吃水难、就医难,世代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如今,柏油马路修进村了,路宽了通上了公交车;家家吃上了自来水,垃圾有了分类村庄靓了;村里有了卫生室,生病吃药不用出村了,村民的幸福指数年年攀升。

求“变”,是爱家、建家、守家的情怀
心之所系,念兹在兹。“群众的所需所望,就是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我始终这么认为,新时代新要求,密切联系群众,悉心听取群众意见,与群众休戚与共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工作基础,这点落实到实处,我们的工作才会得到群众的信赖,才会得到群众的拥戴。”“变则通,不变则壅;变则兴,不变则衰;变则生,不变则亡。”这是驻村第一书记司迎先在第一党员大会讲的话。
求“变”,就要与群众打成一片。应该说,这是一种爱家、建家、守家的“家乡”情怀。刚驻村时,一位老党员曾这样说,真干工作 就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马观花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我们村是个小山村,底子薄,穷山沟里留不住人。别看这是句简单的话语,留在司迎先心里的感觉却是沉甸甸的。在经过深入群众反复了解情况后,他在心里已基本确定了工作思路。那就是首先从加强党组织建设入手,以党建促进凝聚力,以党建促进向心力。起初,村中居民多为老弱病残,体力强壮的党员都外出打工了,村两委班子工作人员也经常不到岗,有的只是签到见人,工作难以见人。为此,他组织村两委重新制定了管理规章制度,要求两委成员率先垂范,要求大家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明确村两委班子人员分工,并落实成员责任制,进一步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积极带头,群众才会更有劲头,这条路走得扎实可靠。在此基础上,村两委根据自身实际完善落实《龙马庄村党员会议学习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有效杜绝了开会迟到、早退等现象。在党建工作中,开展“主题党日”、“三会一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2018年通过组织村班子成员、党员及部分群众代表到甘肃兰州、新泰市天宝镇等地参观特色种植农业等形式开阔了眼界,更新观念,提升致富带富、治村管村能力,真正使村干部成为村里的“主心骨”。为摆脱贫穷,告别“缺信息、缺思路、缺技术”的困境,龙马庄村首先做到办公现代化,开通了互联网,今年专门设立了便民服务站,购买了电脑、打印机,并安装了空调。为百姓服务提供了便捷。近两年,多次组织党员学习并实地参观教育基地,先后到莱芜709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牛泉刘仲莹故居、茶叶口镇汪洋台接受传统红色教育等,使党员观念得到转变,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工作中,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发展和培养工作,培养了4名入党积极分子。 健立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财务公开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今年又重新置办了公开栏,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村级规范化管理工作体系。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村两委班子在村民心中的形象得到重新塑造。“自打司书记来到俺村,群众的大事小情,他没有不挂在心上的。”村党支部书记张修河说。司迎先不厌其烦地解决村民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苦乐自知的“辛苦指数”,换来写在群众脸上的“信任指数”,也换来了村民年年攀升的“幸福指数”。
环境提升,脱贫路上必走的路
“村里的环境卫生好了,村民也不乱扔垃圾了,大家齐心协力守护环境卫生,住在这里感觉比城里都美。”这是龙马庄村支书张修河向来参观的人说的一句话。

让暗夜有灯火引路,让穷途花朵盛开,这是龙马庄人一代代的渴望,更是司迎先不懈的追求。作为一个基层干部,一个正在经历扶贫的干部,只有深入接触到贫困户,才能真正帮他们做些实事。脱贫攻坚是驻村第一书记首要工作。司迎先心里无时无刻不装着群众、不想着发展经济。用他说的话说就是“组织派我来就是做事的。”对贫困户进行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工作是首先要做的事,韩文安住在一个近40年的老房子中,屋内墙面污垢严重,屋内外墙皮脱落、没有院墙。但因为身体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且当初子女也不愿意花时间对父亲的老房子改造,所以一直成为改善的难题。司迎先不厌其烦,三番五次到韩文安家苦口婆心做工作,还是不答应,他把改善提升政策向韩文安人及其子女拉深讲透,找了帮工,最终韩文安被司书记的真诚打动了,同意改造。后来孩子也由被动变主动。在改造中,司迎先数次到现场了解改造中的困难,督促进展,监督质量,并安排施工队不仅帮其改造房子,还重新垒砌院墙、改造厕所、粉刷墙面,硬化地面,并且换了新的大门、房屋也吊了顶,经过改造,生活环境明显的提升。“真没想到,我在有生之年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党的政策就是好啊!多谢我们的司主任。”看着装修一新的房子,贫困户韩文安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经过人居环境改善。65岁无儿无女的韩西利,同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虽然经过危房改造,住房安全了,但是庭院的地面仍是泥土,院墙也裸露着,窗户上的玻璃也有所破损。2019年,村里又开展了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工作,村两委成员结合五净两规范的标准,对韩西利的庭院实施了美化亮化工程,现在韩西利新房宽敞明亮,南北通透,通水通电,干干净净。韩西利说:“原来的茅草房又旧又烂,我现在住的房子比原来好太多了,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以后遇上刮风下雨,不用再担心了。现在外乡镇的贫困户还到我家参观过,这是我从没有这么自豪过。在政府的帮助下,在我的努力下,我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我的日子现在越来越好,越来越富,吃水不忘挖井人,这都是党的政策好,我永远跟着党走,这样我的日子会更好。”
给生态加绿,为小康增色。近年来,龙马庄村结合人居环境整治,以绿色村庄创建为抓手,着力整治村庄环境,让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群众积极参与村庄卫生环境专项整治和推进移风易俗行动中,把农村卫生环境治理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生活新风尚。村里每年还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好婆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评比等活动,进一步激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创造能力,让群众参与,让群众获益,全面提升村庄的整体环境面貌。“以前大家都无所谓,管它环境差不差,跟我又没有关系。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现在不一样了,村民个个变讲究,俺村也实现了‘大变脸’,你看现在的环境,比城里住着还得劲呢!”村支部委员张凤说。龙马村还自筹资金购买苗木,绿化沿河两道。山绿了,水清了,村子美了,龙马庄成了远近闻名的天然氧吧。2018年被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授予“山东省森林村居”荣誉称号。

司迎先是龙马庄村的第一书记,也是陈林社区的总支书记。陈林社区有14个行政村,有18个自然村,且村与村之间又非常调远,常常是跑了这个村,跑不了那个村,他只好打电话联系。近几年下来用了多少油,打了电话多少电话费,他也记不清了。在我采访回来的途中问起他“一年下来需要多少油”,他不加思索的回答说“每个月都要上千吧,我没算过。”上千元,对于一个最基层的工作者来说不算是个小数字。他又说“这个不算啥,再苦再累,我无怨无悔,只要能把工作搞上去,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心里就高兴。”
“今天的奋斗为什么,为父母舒展开心的笑颜;今天的付出为什么,为兄妹挺起做人的尊严;这是发生在中国的故事,把贫困赶出生活的家园,这就是民族复兴的开始,实现中华儿女千年的夙愿。”昔日群众眼中的贫困村,此刻处处散发出整洁、美丽、文明、和谐的现代乡村气息,这不就是党委政府、第一书记与村两委班子付出想要的结果吗?!
擦亮“绿色”底色,让贫瘠的土地生“金”
扶贫先扶志,当人有了希望,生活有了目标,才会不断努力。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稳定的脱贫产业,就无法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才是真正成为贫困户打开脱贫致富之门的“金钥匙”。他们把产业扶贫作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抓手,通过把脉问诊、对接市场、遵循意愿、量身定制等方式,逐步形成“培育主体,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产业帮扶新机制,使产业扶贫真正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通过‘造血’功能,进一步巩固‘输血’成果,提升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内生动力。他们与山东康源产业钙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韩传军达成意向,成立了“龙腾钙果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种植钙果产业。

当初,人们习惯了夏获小麦,秋收杂粮。没有人愿意种植“钙果”这种“不着调”的小果果。为促进龙马庄村农民加快脱贫致富,改变由“输血”扶贫工作模式转为“造血”自救的工作思路,支部书记张修河与村两委一班人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决定组织发动群众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及特色养殖业,增加收入。发展特色农业种植钙果产业。

说干就干,他们走村入户,与村民交谈,宣传钙果的好处,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商讨土地流转。在村两委一班人的带动下,终于有人愿意跟着试一试了。他们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300多亩,种植了经济价值较高的钙果,昔日晒太阳、打扑克、闲聊天的人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安置劳动力20--30余人,年收入达数万元。今年钙果喜获丰收,钙果收获达数万斤。为了绿色环保,他们又开始发展特色养殖放养大白鹅,投资120万元,建设了2个高标准鹅棚,让它们在钙果地里灭草,效果显著。产生的粪便经过发酵处理后再次还田,既绿色,又环保,成了绿色生态链。莱芜日报社于2018年7月以《大白鹅爱上钙果地》作了专题报道。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及特色养殖业,他们又与山东同腾牧业联合成立了龙腾钙果养殖合作社,村民有40人在合作社务工,使村民每年增收50多万元。村集体每年从合作社收益5万元,增加了集体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今年8月份成功举办第二届钙果节现场会。2018年被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授予“山东省森林村居”荣誉称号。村里有了收入,他们着手环境整治,对村中街道及河道进行扩建硬化及治理,投资100万元对村内1300米主干道通过垒砌石堰加宽到5米并全面硬化。投资35万元整理路基、道路硬化,奋战45天,硬化面积5400平方米,使每户村民出门便走上了水泥路,解决了祖祖辈辈“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投资2万多元,在主干道两侧安装路灯40盏。投资4万多元对主干道两侧绿化树木600多棵。对村内道路两侧、房前屋后存在的“四堆”进行了彻底的清理,使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019年打水井一眼,重新铺设自来水管道并安装入户,让村民全天喝上放心自来水,架设了3公里高压线,申请开通了81路公交车、建立了卫生室。彻底解决了三大难:出行难, 吃水难、就医难。他们的付出结出了硕果,他们的坚守看到了成效。村民得到了实惠,人居环境.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大大改善,满意度不断提升。市、区、镇各级领导先后来村考察,被济南电视台等各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多次,龙马庄村委也多次受到嘉奖,先后授予“工作实绩突出单位”、“改革创新优秀单位”、“扶贫工作优秀单位”、“四星级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龙马庄人的美好生活,在农林养殖的规划和实施中唱响;龙马庄人的梦想,在村道民居的改善和整治中闪耀;龙马庄人的甜蜜,在村民的温暖话语和幸福笑容中流淌。他们的产业振兴犹如天上的星星之火,点亮了贫困村和谐发展新的希望!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脱贫致富不再返贫的有力保障。龙马庄人发扬“龙马精神”,努力建设美好家园。“不获全胜,绝不收兵!”这铿锵有力的话语,激励着追梦人们砥砺前行,去夺取脱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
目前,龙马庄村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扎实推进,阶段性任务如期完成,实现了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实现安全饮水、路电网讯邮全覆盖,村里投资700余万元,通村道路、村组路、入户路已全部硬化,各自然村活动室、路灯、垃圾处理池等已建设完成,村中基本设施进一步完善。
擦亮农业“绿色”底色,土地生出了“金”。农民收获的不只是甜蜜蜜的果实,更是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我抬起头,望向浩瀚夜空,群星明亮硕大,站立于村口,放眼望去,40盏路灯与低垂的星星交织在一起,光亮洒满了这个山沟沟的村落。
我的脑际中又响起了那首由朱海作词、舒楠作曲的《脱贫宣言》的歌:
“我们手拉手
一心向未来
巨龙腾飞幸福在召唤
谁都无法阻拦
我们在大步迈
脱贫宣言嘹亮新时代
我们手拉手
一心向未来
巨龙腾飞幸福在召唤
谁都无法阻拦
我们在大步迈
我们的爱与生命同在”

魏佑湖简介: 济南市莱芜人, 中共党员。北京东方腾飞文化有限公司文学顾问,教育部“新课标无障碍经典阅读”专家。中国作家交流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理事,济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最美家庭”,济南市抗疫“最美志愿者”。著有文集《鱼跃鸢飞》,诗集《山音海韵》、《清柳河溪》,散文集《文心荷境》、《杖藜行歌》。喜欢素朴简洁的生活,唯愿余生,用茶涤烦,名著熏德,好墨悦心,行走在文字与公益的路上。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芃芸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