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苦哥 苦嫂(小小说)
精华热点
有时两口子斗气,一个多月时间,谁都不理谁,但是,一日三餐、做家务等等属于女人范围内的工作,苦嫂依然做得井井有条。 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年龄的增长,苦嫂在网络上、日常生活中学到了很多处理家庭问题的知识,懂得了理解自己的丈夫,懂得了男人肩膀上的压力,懂得了怎样去处理家庭和亲人朋友之间的矛盾。 她从来不向丈夫要伙食费,给多少就接多少,有时几十元,有时三、五百,反正,有钱交上来就吃好一点,没钱买肉就煎几只蛋,炒个青菜也是一餐,她知道丈夫的为人,每个月的那些收入也是入不敷出的,比如,父母的伙食费,孩子读书,家庭日常开支,亲朋好友之间的人情消费等等,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她常常和丈夫说:“苦哥啊,我知道你在为这个家尽力,可惜我没有收入,帮不到你,确实惭愧。” 苦哥想:我一个大男人,不需要你为家庭赚什么钱,理解就好,不争不吵就是赚到了。 “你在家喂猪喂鸡、怀孩子、带孩子,那不是工作吗?每天下班回来,家里干干净净的,有热茶热饭,这些不是工作吗?”他的回答让她心里热乎乎的,也是真心话。 苦哥的朋友多,家里隔三差五的常常有客人来喝一杯,苦嫂毫无怨言,反正,将家里最好的酒拿出来,喝完就算了。 很多做妻子的不太认可自己的丈夫和异性交往,苦嫂不会,她懂自己的丈夫,如果家里来了丈夫的异性朋友,她一样热情招待,如果是外地的女性朋友,她还会安排好房间给客人住,她的大度感动了身边很多人。 当然,也有人对苦嫂开玩笑说:“那些女人年轻又漂亮,你就不怕你家苦哥被人家挖走吗?” 苦嫂总是笑笑回答:“如果哪位美女能挖走我的丈夫,就证明我在他心里没份量,缘分已尽,又何必强求呢?” 她就是这个性格,先去检讨自己是否做得好,更相信夫妻缘分的自然发挥。 她与本村那个女人,那个知道自己的丈夫有女性朋友,首先来个一哭二闹三上吊,然后到处诉苦,甚至将事情闹得天翻地覆,将本来普通的社交放大成天大的事,夫妻之间筑起的信任大堤都被泛滥的洪水冲垮了。苦嫂虽然其貌不扬,但是懂得做自己丈夫的女人,在丈夫心里,她就是个完美的女人。 几十年很快就过去了,他们已经步入了中老年之列,孩子还没成家,父母又年老,担心孩子,也担心老人,可不是吗? 去年老家的父母生病行动不便,需要照顾,他们一家三口又在几百公里外的地方做点小生意,夫妻俩在想,如果两口子回家照顾父母的话,孩子读大学的钱又从哪里来?伙食费又从哪里来?想接他们和自己一起住,老人家又很不愿意。苦哥的母亲常说:“老了,不出去了,一把年纪,死在外面被一把火烧掉,不值得。” “那些城市人呢?不都是被烧了的吗?”苦哥笑着和母亲说。 “不如是这样,你在这里做生意,我回去照顾老人吧。”苦嫂征求丈夫的意见。 苦哥心疼的看看妻子,心想:八十多岁的父亲行动不便,屎尿都成问题,母亲也瘦得皮包骨,也只剩下半条命,两个老人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虽然这几年因为生活质量的提高,吃什么东西好像城里人一样,讲究起来了,但是骨子里的习惯,依旧是农村模式,你能行吗? “放心吧,在生活方面我会让他们吃好,睡好,反正,我会当他们是亲生父母一样对待的。”妻子在丈夫面前打了包票。 苦哥知道苦嫂心里在想什么,不是因为辛苦或者怕照顾老人,他知道妻子是最爱干净的人,平时最讨厌的是别人随地吐痰,以前回老家因父亲的坏毛病,妻子就试过吃不下饭,父亲也挨了子女们多次严肃的批评,后来改变了很多。如今因为年老懵懵懂懂,时不时“老毛病”复发。 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妻子依然还在老家,丈夫和往常一样,天光出去街上吃碗面,再去生意门店,傍晚在街边吃个快餐回家,一个人面对四面墙,真正的享受着王老五的生活滋味,想父母和妻子的时候,又回老家看看他们。 不忙的时候,苦嫂和苦哥打开微信,相隔千里在视频上说说只有两个人自己听得到的悄悄话,以解相思。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的演绎。差点忘了告诉大家,苦嫂还是一位山区特困孩子的星级志愿者呢。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有人喜欢苦行僧的生活,有人喜欢奢华与热闹。人有个性差异,学习与借鉴很重要,但是,很多实践是学不来的,只要做事内心无愧,适合自己就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