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路上】】
——边走边写
文/八五
世界很大,风景很美,
心情不好的时候,就
看看窗外,或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人生苦短,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属于我们的。
生命就好象旅行,
也许我们在旅程中能拥有某些东西,
但是终究不能带走它!
阳光下跋涉,
风雨中兼程;
做自己的梦,
走自己的路——
走过流年的山高水长,
总有一处风景,
会因为我们而美丽;
总有一个笑脸,
是为我们而绽放;
总有一个遇见,
唯美了整个曾经;
总有一个人,
知你冷暖,懂你悲欢。
拥有一个风轻云淡的心情,
背上行囊,我,就是
一个过客。
《旅途》
昨夜,21点整
从四通八达的武昌站出发
穿过汉口站的濛濛细雨
绿皮车沉沉地压着锈迹般般的铁轨
风雨兼程
今辰,火车裹着满身的朝霞
7点整,抵达冷风袭人的北京站
从风雨飘摇的深秋到寒风凛冽的早冬
只用了短短的十个小时
而人生的行程轨迹
从不惑之年到懵逼知天命之年
却要用整整十年
下一站,是冰雪世界哈尔滨
耳顺之年的我——
由曾经的青丝浸染成满头白霜
花费了三十年之久
而今,稍纵
白霜沿着沟沟坎坎的额头
化为北国的雪,一夜之间
白了眉头,却
上不了
心头
2020.10.6晨草于前门北京站
《寒露告白》
我,不想再流泪
我不想,让曾经的泪珠再晶莹剔透
我春天滋润万物,夏天清凉万物,初秋潇洒万物
现在,我已化为霜,化作寒霜——
不要说我无情,你去看看你那
还在老家田里赶大早收割晚稻的父亲,和
在后拾穗的母亲——
她,伸着已经直不起的腰
望着天际边的云朵和远方
迷茫、混浊的老花眼里忽地滴落下几滴
似我的,泪珠
——不知是否风吹的,还是
想起了在外漂泊的
儿女
2020.10..8动车窗外拾景
《游北京拾零》
(一)
当年建毛主席纪念堂
如果当时设计国徽的巾帼林徽因
还在世
那应该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二)
从故宫到颐和园有多少里程
当年把慈禧太后从翊坤宫(故宫)
八抬大轿抬到乐寿堂(颐和园)的轿夫们
心里最清楚
(三)
当年的北京城四四、方方、正正
哪怕今天用一环、二环、三环、四环箍起来
纵然纵横交叉,但经纬分明
那个时候又没有什么城建规划
那总体是谁布的局?
《转悠前门、八大胡同寻老北京》(外一首)
逛前门
走进大栅栏,就
走进了隽永的历史
走进八大胡同,就
走进了六百年末曾改变的老巷记忆
——古老的胡同文化,古韵犹存
那婺源会馆的石碑
那三眼古井的旧址
那灵鹫寺院的古槐
那历史悠久的清真寺……
老北京每个巷子都有每个巷子的故事
每条胡同都有每条胡同的历史
那四合院、门楼、影壁、门墩儿
讲述着老北京寻常百姓家的生活
那一条条小小胡同,一扇扇褚红色漆门
无不展示着古都北京的独特风韵
那门上吊着”私宅勿入”牌子的老四合院神秘得很
大栅栏的栅栏(注意读音)拦不住游客
屡屡突破界线——游人如织
那从前京腔京韵萦绕的天桥
连过马路的天桥都没有了踪影
珠市口没有口子,只有大街大道直通永定门
如果如今把谁谁谁
推出午门斩首
那菜市口定是观者如云,拥堵得
谁想去劫个法场
想接近断头台只怕几个时辰也难得挤进
你知道曾径的沿河水有多深
你知道横七竖八的老胡同曾经住过多少名人
我心知肚明——
那费力脚蹬三轮,自称老北京
说标准普通话的大爷
肯定不是老北京人
真正的北京爷们在胡同里哪怕占有一处旮旯
如今也是身价上亿
哪有为三二十元踩得累死累活
还要耍嘴皮子把死胡同说活
真正牛逼的老北京爷们
应该是《老炮儿》,象冯导一样
脸上、脖子周围长着牛皮癣
在不老女神后背位上胡弄了几下就没有了动静
八大胡同从前其实就是妓女巷子
那踩三轮的指指点点,这这那那,曾
居住过某某某名伶
想当初
卖笑的和名伶混居一胡同
达官贵人与嫖客同进出一巷口
那是怎样一种风情?!
——老北京,真的有
说不完,道不尽的
风景
2020.10.6
《静翠湖》
——游香山,情有独钟静翠湖。
多美呀,静翠湖
在千嶂叠翠的群山环抱之间
静静地躺着
着半山腰欣赏,俯仰陶然——
静静的湖水,翠翠的柳林
荷花含苞欲放……
有风拂来,那垂柳枝条随风起舞
在我一旁用手机拍照的两位苗条少女
一个莺声燕语:
你看那风吹柳枝
真的婀娜多姿,袅袅婷婷
另一个恶作剧搔了搔发感叹少女的胳肢窝
咯咯笑道:象你的腰
笑声惊起了在湖上啄鱼的飞鸟,双翅
扇动水面
扰乱了貌似波澜不惊的湖心
风平浪静的湖面,顿时
泛起了层层涟漪
《在八道湾胡同遇鲁迅故居为先生不值》
先生在这里究竟居住了多久,我懒得去考证
但先生与弟媳不睦导致兄弟失合,我却知道。先生
你被迫迁出这条胡同去租住砖塔胡同61号——就
好象你的作品现在被移出当前
初一语文课本一样吗?
先生,你
被日本弟媳挤出(净身出户)本是
你出资(现在约值2亿元左右)购置的家,是
为了一些小事吗?
从我的兄长到我
(间距树人和建人之间的年龄段),到
我的儿、女自小学升到初中
打开课本,第一课就是——
《一件小事》——作者鲁迅
恐怕再到我的还在上幼稚园的外孙
读到初一的时候
《一件小事》这篇“糊弄”了几代人的“”一件小事”
早就不在初中教本上了
先生你真的不值
你看人家老舍在北京的居所
在烟雨蒙蒙的什刹海湖畔——
白天,在湖边品茗赏舟,晚上
挑灯居所,在书页上开一《茶馆》
——多悠哉游哉
我为先生不平
你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针砭国人之顽疾
——笔锋之犀利,文句之幽默
那《丰乳肥臀》、《红高梁家族》能及?
但,中国第一个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是
莫言同志而不是先生您
当然,我的不平
不值个屁
2020.10.11游南铜锣巷,足累,小憩,三言二句,草就。
《北京胡同遇鲁迅先生故居》
砖塔胡同61号有文物保护单位立有“鲁迅故居”牌、碑
其实,先生只是在这儿租住过
那八道湾胡同才是先生在京城的真正住所,在这里
《闰土》、《祥林嫂》的出生,把
北京的老胡同和《故乡》绍兴鲁镇紧紧地拴着
先生将博大精深的思想,和
卓越的创作艺术有机结合
以峭拔、洗炼而不乏幽默的笔锋
毫无忌惮地揭露国民的劣根性
深刻地批评任何形式、任何范围对人的
奴役与压迫
可如今先生的《一件小事》
已经由初中课本中剔出
纵你《吶喊》有何用,《彷徨》又有何用
你捉笔为刀把社会毒瘤捅了个窟窿
总有一拨又拨人,在
难愈的痼疾上敷上狗皮膏药
把《丰乳肥臀》、《檀香刑》与
《狂人日记》、《阿Q正传》摊开来拷问:
谁,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
历史与当代融合在一起”
谁,最“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
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
谁,最“有技巧的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
要么是,文字的白被政治色彩污染
要么是,十八世纪中叶兴起的浪漫主义欧洲文学,与
公元前6年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的《楚辞》,有
不可逾越的代沟
那诺贝尔文学院给中国诺奖获得者的颁奖词条
只是一面之词
《虔诚》
千里迢迢赴京,到白塔寺参观
——大门紧闭
经指点,距白塔寺百米有广济寺
开放
行约三百余米,持老年证,
进寺
前殿后庙,尽是善信持香三柱
顶礼膜拜在大雄宝殿佛祖面前
有祈福的,有求财的,有求子的……
我转悠了一圈
在宝殿门槛左边竖立着的希望工程箱口
投进九枚硬币
在右边横放着功德无量箱里
放进一元纸币
一身着袈裟的法师,见我
身背背囊匆匆
单手作揖,询道:
“善信为何不上柱香,求点什么”
我顺手一指作揖跪拜的众生:
“大师请看,虔诚、恭恭敬敬严肃者,
皆是生活不如意事常八九(多灾多难)的百姓小民”
然后随手一指寺庙主持卑躬带路的一批西装革履,在
方圆仄逼寺院占显要位置的高贵:
“而前呼后拥、指手画脚、大声喧哗对神不恭者乃达官贵人
我也想捞个一官半职,求得来么!”
言毕,不顾法师尴尬,挥手转身
出后门时心想:
我都一把年纪了,还求什么?
只求——迟点死[调皮]
死了,死了,一死百了
——上天堂,下地狱,到极乐世界
都无所谓[捂脸]
佛祖给了你一张极乐世界的门票
却敞开着通往地狱的大门
《买卖街》(微小说)
香山脚下,有一条上山必经之路,有市,名曰:买卖街。
据史料记载:街内建有“山神庙、龙王庙、财神庙”。街两侧设“万兴号、馨远斋、庆春楼”等店铺三十余楹。
现在,昔日的三十余铺今朝改头换面了。“万兴楼”改成了“卤煮驴肉火店”,“馨远斋”在经营麻辣烫,“庆春楼”改造成了5G动漫影视厅。夹道两边尽是炒板栗、卖糖葫芦的。糖葫芦倒还是宫廷电视剧清朝当年那般模样,只是多添加了一样东西:染色剂。
据说乾隆年间在这条街开店做买卖的均为皇宫里的内监、宫女妆扮。为何?因为乾隆帝曾于二十六年(1761年)、三十六年((1771年)两度奉母并携文武百官来香山礼佛祝寿,皇帝也怕寂寞(要不为啥自称寡人),闲政时也下山走走,有太监就想了一个法子,要内监、宫女们在买卖街扮商家、游客闹市,但又恐隐患混入其中,就想出了这一绝妙法子。既满足了皇上的虚荣心,又体现了君与民同乐的亲民场面,也杜绝了不安全因素。
当今,买卖街全改了,旧貌换新颜!只是有一个传统沿袭了下来,那就是,当有要人携夫人、带随行兼陪同公务员一等来时,买卖街的商户会事先会得到通告,更调来一批“志愿者”充当顾客,平时生意不咋地的买卖街正当时就忽地一下热闹了起来:问侯,欢呼声此起彼伏,一派市场买卖兴隆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