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清风明月
作者:陈会轻
说到吃炸蚂蚱,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记得女儿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去年一顿相思饭,今年方吃到嘴边》。这篇文章就是写的我们一家人抓蚂蚱的情景。前两天爱人在草丛里抓了两只蚂蚱,很巧——一公一母。想必是一对恩爱情侣。估计正幽会,被爱人一锅端了。真是虫在草里坐,祸从天上来。
回家后爱人举着手里的蚂蚱让我看,还说:这可二十几年没吃到活的了,回头炸了它们。"这油炸蚂蚱的确是一道美味。记得第一次吃,还是爱人非让我尝尝,这一尝便爱上了这个味道:香而不腻,脆而不焦。物以稀为贵,因为平生很少抓到活的,这顿炸蚂蚱就显得尤为珍贵,而且至今记忆犹新,仿佛余香在口。
晚饭时爱人说要加道硬菜——炸蚂蚱。炸完放在两个小碟里,爱人一手罩着一个碟子,不让我看到,并开玩笑地说:"你选,左手还是右手。"炸蚂蚱母的有子,比公的要好吃。我坐在沙发上,看不到盘子里的蚂蚱,不知道哪个是公哪个是母,所以不轻易选择。我知道爱人估计逗我,干脆就来个假戏真唱,非要让他放下让我挑。爱人也故意不让步,像变魔术似的不停地转着两个碟子,弄得我眼花缭乱的。最后他把母的蚂蚱递给了我,这个没事撩闲的主啊。
母蚂蚱和公蚂蚱从外形就能区别开,母蚂蚱尾部的子已经出壳。炸过的蚂蚱翅膀金黄金黄的,身体是深褐色,薄如蝉翼的翅膀透明展开着,仿佛振翅欲飞。
这一对恩爱情侣,我们帮它们实现了它们的爱情誓言: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哪怕上刀山下油锅我们也生死相随,永不分离。
我又把碟里的蚂蚱摆成各种样子,演绎一下它们生死与共的一生:相遇——相识——相知——相恋——相许——相爱——相守——相随。我一边演示着,一边给它们加了解说词,尤其洞房花烛的桥段,更是添枝加叶,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通。爱人看我说的热闹,便说道:"快给我一个,让我趁热吃了,一会儿凉了就不好吃了。"爱人吃的很仔细,细品慢嚼。我有点猪八戒吃人参果的感觉,狼吞虎咽吃了下去。其实,对于吃,我在意的是情趣,而非味道。只要开心,哪怕吃糠咽菜都心甜,喝口凉水都心顺。
张爱玲曾说过,“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好的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生活需要调料和仪式感,它会让本来平凡枯燥的日子显得与众不同,苦中多了一点香甜的味道。不管外界有多么的繁华喧闹,在内心,偶尔地要学会自己给自己一份祥和,有时候自娱自乐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生活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同样也需要清风明月碧水蓝天。把平淡的日子活出精彩,把平凡的生活活出诗意,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生活之美无关财富,贵在用心。
陈会轻,70后作者,石家庄市作协会会员,喜欢用文字记录心情,用爱心营造生活,让美好的情愫在灵动的文字里徜徉。先后在刊物杂志上发表《秋天的思念》《咖啡心情》《戏说莫言》《母女情缘》《昨日,那一抹风景》《母亲变了》《孩子们的眼泪我已珍藏》《我眼中的席慕蓉》《老公下厨,魅力十足》《年岁拾贝》《杜绝欺凌,让花朵绽放》《拆出你心中的烂尾楼》《爱是不吵架》《傻也是福》《我的父亲》《让孩子学会悟读无声的爱》《飞翔的爱》《花开遍地红》《背着书包的爷爷奶奶》《十个钢镚引发的思考》等多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