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次相遇】
文/光辉岁月
我与石桥驿再次相见已经时隔三十六年,一九八四年我受部队营房科领导安排一行五人进驻石桥驿,为此乡镇安装自来水,并惠及到户,当时是部队出物质出人力。而进户则由户主百分之六十乡镇百分之二十,企业百分之二十分配,我们一行五人住进乡镇府吃住在乡镇府办公室,我们到达第一天,由部队领导与地方区政府来交接有关事宜。
进驻第一天就是俢水塔,由政府部门找施工人员建一个高三十米装六十吨的水塔配蓄水。我们就按主道铺设管道,预留口通乡户,我们在施工中遇到棘手问题都及时向乡镇府汇报,由村里的领导亲自配合,工程进度很快三个月基本上完成了主管畅通,只等水塔建好的保养期,直到试通完毕,就这样我们一直呆在石桥,等待验收。

后来因为有街道居民入户,我们又多呆一个月,同吃同住的有镇上的王主任,村里的杨主任。是他们的鼎力相助才能让石桥骄驿在八十年代第一时间农户用上自来水。
在镇杨克明书记,杨才能主任鼎力支持下我们的入户工程得以顺利完成,而我们除捞一点材料和口食外,没有其他。
今天在洋丰陈总的安排下,我们有充裕时间来到石桥驿,在有空的时间我重新走进街道,石桥驿现在已经是一个工业重镇呈现在世。
石桥驿因洋丰得名,洋丰因肥料驰骋,她从古驿道得天独厚的条件驾驭着南来北往的车辆,肥沃着天下南北的土地。
整齐划一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民房,穿梭其间的人群,往来不息的车辆,让一个曾经的小集镇演绎成一个文明时尚的乡镇,从公园到民居,从商镇到客流,每个角度都有身穿洋丰制服的工人,来往车辆都是奔向洋丰的市场。哪里还有们当年施工过的痕迹?
变化之快让人瞠目结舌,曾记得我们在石桥驿水巷处安装水管入户阀门时,我们其中的施工人员因视力问题在对合接头时将手指卡掉一块肉,鲜血染红了水管,我们送他去医院包扎,一个名字叫张百元的医生包扎完后又打了破伤风的针,要他不喝酒,偏偏他又是一个嗜酒的人,结果他因为在外施工就让他回家休息,谁知他这回家竟然成了绝决。。过去好多天才知道他被车撞死后转移在不被发现的地方,直到十多天才确定身份。
之后我一直不曾再来这个离我并不是多远的小镇。因为这里有我曾经的汗水,有我同事因酒醉而丧失生命的地方。到此后,尽管朋友的丰盛酒席,热情洋溢的气氛,但我心里的隐痛时刻在提醒,少喝酒吧,莫效前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