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岁叶嘉莹先生传记片+映后研讨
台湾著名电影人陈传兴先生倾心大作
上影节金爵奖唯一华语纪录片
叶先生弟子等文化名人亲临现场

《掬水月在手》是一部讲述当代文学家、教育家叶嘉莹先生的纪录片。
影片时长120分钟,从中可以了解中国古典文化传灯人、诗词的女儿——叶嘉莹先生的传奇人生。
导 演:陈传兴,台湾著名作家、电影人,法国高等社会科学学院语言学博士、行人文化实验室创办人、颁法国艺术与文学勋位获得者,《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文学电影总监制、
奖 项: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唯一华语纪录片。
豆瓣评分:8.4分。
如今,我们等来了这部影片的全国公映。
本周六(10月17日)14:00,“听筝读诗”于北京当代MOMA百老汇影城举办《掬水月在手》专场观影活动。
映后研讨交流参与嘉宾
叶嘉莹先生弟子、《掬水月在手》联合制片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张静
著名学者、音乐评论家刘雪枫
著名音乐人李广平
著名诗人、作家余世存
中央财经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专栏作家司聃
映后研讨交流主持
青年作家、“听筝读诗”创始人李峥
时间地点详情
10 月 17日(周六)14:00-17:30
北京市东城区香河园路 1 号
百老汇影城 · 当代 MOMA 1号厅


张静,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书香天津全民阅读推广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叶嘉莹先生助理,《掬水月在手》联合制片人。

刘雪枫,著名音乐评论家,古典音乐推广者,文化学者。《雪枫音乐会》主讲人。代表作:《音乐手册》、《西方音乐史话》、《日出时让悲伤终结——音乐的聆听经验》、《给孩子的音乐》等。

李广平,著名音乐制作人,词作家,音乐文化和音乐活动企划、评论、推广专家。代表作有《你在他乡还好吗》、《潮湿的心》等。

余世存,著名作家,诗人,文化学者。被誉为“当代中国最富有思想冲击力、最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知识分子气质的思想者之一”。代表作有:《非常道》《老子传》《大民小国》《己亥:余世存读龚自珍》等。

司聃,中央财经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专栏作家。代表作有:《苏轼的方外交游及其诗文研究》《诗意春秋伴入眠—诗话故事》等。

李峥,自幼习筝,人称“筝筝”。青年作家,听筝读诗创始人。代表作:《指尖舞与玫瑰花瓣的眼》、《美人如玉》、 《人间词梦》(古诗词话剧)。
反抗平庸,我们需要怎样的精神?

文/李峥
实不相瞒,我常一人独坐听叶嘉莹先生吟诗而落泪。
与叶先生结缘,竟可追溯至豆蔻年华。那时,中央电视台有一档午间读书节目,请叶先生讲诗词。彼时的我,深深被她吸引。
一晃多年,许是命运的恩赐,让我遇见她,又让我选择中文系。这些年,因创办听筝读诗的关系,也结识了一群同样敬爱叶先生的朋友。何其难得!
2020年一场庚子大疫,或许让很多人看到了生命的脆弱,更感受到了时代的平庸。很多人落泪,许多人愤怒,也有人把黑锅甩给了时代。
尼采说:“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每一代人,都或许有自己遥望的黄金时代,而不可避免的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处理自己的时代。
处理好自己的时代,需要创造、需要反思,也需要承传。
在福柯处,我们知道“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是讲述故事的年代”。因此,任何落在我们今人肩膀上的历史责任与命题都别无选择地具备了当代性。在这个价值层面上,叶嘉莹先生正是一位“克服这个时代”的典范。
叶先生一生多艰,是诗词救了她。
她历经人世坎坷,却从容坚强,不做弱者。
她的弱德之美,是禾穗的尖芒刺破了时代的平庸。
在这个意义上,叶先生的诗文和人生,也与汉娜·阿伦特所言的“反抗平庸”具有同样内核。
“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禅不借隐为名。”
这句诗,是叶先生尚是一位辅仁大学的学生时所作。这是她与业师顾随先生之间最著名的和诗。
在生命暗淡的日子里,我偶会想起叶先生的诗,身上就顿生力量。
叶先生未必会知道她的言行、诗文给我及如我的人有如此大的感动吧。
倘使有人对我们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充满了绝望与不满,我会对他/她说:
请你读一读叶嘉莹先生的诗文,再看一看《掬水月在手》。
你会发现——她,撑起了这个时代的贵族精神。
如今,我们一同观影,是一种仪式,亦是祝福和礼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