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拍拖(6)
作者/戴雁军
主播/梦锁清秋
若杉连续几天寻找小毕,小毕那边的电话,不是没人听就是忙音,好不容易有人听一次,口气也是很不耐烦的。恶狠狠的说了小毕不在就把电话挂断,仿佛小毕欠了他们一大坨钱。小毕如同失踪一样,小毕和潘先生,仿佛田径场上的接力赛,小毕跑了第一程,把手中的木棒交给潘先生就完事大吉了。小毕和潘先生之间又仿佛毫不相关,先是小毕突然出现,然后是潘先生突然出现,再接下去还不知道有什么人突然出现。小毕的不在,仿佛是和潘先生串通好了,小毕就这样漫不经心地把她丢在一边。若杉虽然不把小毕放在眼里,但却不允许小毕不把她放在眼里。现在看来,小毕并没有把她放在眼里,若杉当然有理由耿耿于怀。
最终得到了小毕的消息,还是通过电话。这一次接电话的人大概是刚刚赌马赢了,所以心情很好,告诉若杉说:小毕和原来的老板吵翻,最近新换了一个美国来的华人老板,因着小毕熟悉大陆,所以派小毕去大陆考察投资环境。
若杉就想象小毕是如何神采飞扬地回到大陆,以香港先生的身份带着美国公司招摇过市,如何把印刷精美的名片派给对方,如何帮着美国老板出谋划策,如何在自己的同胞面前牛皮闪闪,身上镀着厚厚一层美国的金。
若杉成了潘先生的一道功课。潘先生一旦有了空闲就来约若杉,带若杉去各种各样的地方。去马场、去桌球室、去保龄球馆、高尔夫俱乐部,看各种各样的演出,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会,欣赏各国的文艺片,甚至有些生意场上的事也要若杉陪他去。

对于潘先生这样一种打法,若杉倒有几分惶然,没有了应对的手段,只能以守为攻。若杉不怕潘先生耍无赖,怕的就是他这种正人君子的方式。他和若杉两个,不亲不疏,不即不离,仿佛艺术上的搭档,作配合默契的表演。他们无惊无喜地见面,无怨无忧地分手,一次又一次重复着又似不同又似相同的节目。潘先生是一个很会玩的人,玩起来的时候像孩子似地认真和投入。潘先生有时候会对若杉撒撒娇,三十几岁的男人撒起娇来又有趣又可笑,仿佛大熊猫,憨憨的、痴痴的,竟也透出几分可爱。潘先生真算得上港岛的岛宝,把香港男人的风格全都糟蹋光了。
但这毕竟又是点点滴滴的渗透,一个男人这样煞费苦心地追求一个女孩子,一日一日地下着功夫,一时一刻地不肯疏忽,一开始的用心险恶也就演变成了用心良苦,若杉简直有些感动了。香港的男人真是世界上最辛苦的男人,又要为钱奔忙,又要为女人鞠躬尽瘁,又两样都不肯放松,光有钱不行,光有女人也不行,真是让人心疼了。

若杉一开始的时候完全是漫不经心,没有丝毫的投入和付出,既不想得到什么,也不想失去什么,毫无目的毫无欲念。这是一种比较高的境界,与人无求,与世无争,所以就什么都不在乎,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恐怕就是这个样子。但是现在却有些不同,恍恍惚惚中,觉得自己应该抓住点什么,应该收获些什么。这就如同女人逛商场,本是一种消遣,却无法平静地面对那些美好物质的诱惑。一双鞋,一件大衣,慢慢的就有了一些欲念,这欲念又是藏在心里的等待,这种等待的欲念一经时间的培育,就变成一个目标。这是潘先生慢慢培育出来的,若杉觉得自己的防范已经变得没有意义。但若杉又是这样一种女孩,对待男人,她总是先要把他弄清楚,从里到外弄得明明白白彻彻底底。仿佛把肉切成丁,看看里面的颜色质地,只有看清楚了,她才可能与这个男人或者这样或者那样,否则,这样或那样都是不可以的。

隔了几日的上午,潘先生打电话找若杉,很久没有人听电话。潘先生隔十几分钟又打一次,然后又一次,总是没人听。潘先生便有些坐不住。潘先生已经习惯了他的生活里有一个若杉,潘先生所有的空闲时间都是和若杉共享的。若杉给潘先生,买了一件新的西装,挂在衣柜里,迟早要穿上的。也仿佛一部车子,钥匙拿在自己手里,迟早要去握住它的方向盘。潘先生在这次追求异性的过程中得到一个新的体验,那就是追求的快乐。得到你想要的女人是一种快乐,但是得到之前的追求更是一种快乐。潘先生从没享受过这种快乐,所以这次的追求是潘先生最卖力也最认真的一次。潘先生有着探囊取物的自信,有着不把一切放在眼里的自傲,这些统统带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性质。

到了晚上,终于等到若杉来听电话,潘先生便急切切地问:你去哪里啦?我找了你整整一天!若杉若无其事地说:找我有事吗?潘先生很恼火,说:你为什么这么说,你难道不知道我为什么找你,你是在故意气我吗?若杉顿了一顿说:好吧,我们过一会见面再说。其实我也一整天都在惦记你。潘先生马上高兴起来,仿佛小孩子挨了揍,刚刚还在哭,看见一粒糖便笑了。
他们去了大炮酒吧,在暗幽幽的卡座里喝美国啤酒,吃美国的开心果和盐香腰果,吃华盛顿苹果和菲律宾香蕉。一开始他们都沉默着,仿佛幕间的休息,等待下一个场次的铃响,他们的沉默又是那种能够心领神会的灯,没有沉闷和尴尬。他们只是在筹备着各自的话题,想一想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庆题可以胡扯,什么话题必须认真。什么话题只需开个头,点到为止;什么话题需要放开,需要延伸。他们仿佛谈判的双方,有着各自的立场,又有着共同的目的。

若杉说起自己的事,说她在自助商务中心找到一份工作,是一件很轻松的差事,听听电话,发发传真。只是有些枯燥,整天固定在那里,仿佛一部电脑,或者就是电脑的一部分,电脑能做的她不能做,她能做的电脑又不能做,她和电脑是互相完善互相弥补的。若杉抚着啤酒杯口气幽幽地说:我不能就这么混下去,我必须独立,我要生存,香港的生存是迫在眉睫的,咄咄逼人的,我必须像一滴水那样溶入香港,否则我来香港便没有了意义。
潘先生觉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伤害,也是一副幽幽的口气说:这种事你为什么不早说,何必这么急着找事做。我有能力帮你,你为什么不让我帮,我是肯为我喜欢的人做任何事情的。你到底把我当成什么,朋友还是路人?
若杉笑一笑说:对我这样一个初来香港的女孩,是不敢奢望有朋友的。朋友是一笔财富,我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拥有?潘先生,我也不敢设想我们会发展下去,发展成什么样子,现在这种样子我就已经十分满足。潘先生,我占去了你那么多时间,已经过意不去,再不忍心让你为我破费精神了。其实,我和你是走在两条路上的,如同马场的赛马,各自跑着各自的路线,各自有各自的前程。

潘先生站起来,满脸错愕,不相信自己就这样被拒绝了。潘先生愤怒起来,是愤怒而不是恼怒,潘先生于愤怒之中又把支票薄掏出来。若杉也倏地站起来,怒视着潘先生说:你已经用这东西羞辱了我一次,为什么还要这么干?
潘先生愣住了,他实在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干,该怎样赢得美人心。潘先生说:你到底要我怎样,你到底想要什么呢?
若杉冷冷一笑说:我要你一份真情,你有吗?

潘先生重新坐下,目光在烛光上摇曳,他在想什么是真情,真情于他似乎是久违了,或者干脆就是陌生。潘先生开始认真思考,真情是什么,真情在哪里,香港这种地方,到底有没有真情,有多少真情?潘先生最终悲哀地意识到,真情像他的童年一样,已经远远离开他了。
若杉冷眼旁观,仿佛一位医生,看着她的病人服下药之后有什么起色,有多少起色。潘先生抬起头,把目光对准若杉说:若杉,我的付出里难道没有一点真情吗?若杉说:你自己都不知道,我怎么会知道?
潘先生又说,既然如此,你怎么知道我没有真情?我感觉自己在恋爱,我从来没有恋爱过, 现在,我知道自己在恋爱。

若杉说:你眼睛里流出的只有欲念,情欲和物欲。
潘先生说:情欲和物欲是最实际最现实的,你难道不需要?
仿佛拳击场上的最后一个回合,若杉目光冷峻,咬牙切齿地说:我当然需要,我想要一套中环的甲级住宅,我想在银行里有一笔存款,我想终身有靠,这些,你能给我吗?这些,不算过分吧?若杉说完这些便笔眯眯地看着潘先生,仿佛在等一个奇迹的出现。
可是潘先生不回答,潘先生端起酒杯,潘先生又开始新一轮的喝酒。
作者简介:
戴雁军,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四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1986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为止已在《十月》《北京文学》《天津文学》《时代文学》《清明》《莽原》《红岩》《上海小说》《啄木鸟》《特区文学》《青春》等文学刊物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四百余万字。作品多被《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报刊选载、转载或连载,并被多家出版社收入年度丛书,作品数次获文化部主办的群星奖、文化杯梁斌小说奖等多种奖项。出版有长篇小说《大江东去》《高处不胜寒》、中篇小说集《谁是我的替身》、《慕尼黑的情与爱》等多部。
长篇小说《盟军战俘》、《大码头》分别入选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市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植项目。
2000年开始影视文学创作,截止到目前,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市电视台播出。
主要电视剧作品:
26集电视连续剧《大江东去》35集电视连续剧《锦绣年华》
28集电视连续剧《游戏规则》22集电视连续剧《情到深处》
22集电视连续剧《家经难念》20集电视连续剧《北方警察》
20集电视连续剧《海娘》30集电视连续剧《男左·女右》
32集电视连续剧《太阳从这里升起》30集电视连续剧《阳光总在风雨后》
20集电视连续剧《恩怨情仇》20集电视连续剧《狗年吉祥》
主要电影作品:
《幸福秘方》《盟军战俘》《走出大墙的女人》《沉默的石头》
《红河大马帮》《阳光下的萨克斯》《多情检察官》《插翅难逃》

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清秋之声》主编,《都市头条》编辑,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会员;多家微刊平台实力派主播;能驾驭各种体裁的作品诵读;为微刊平台朗诵作品目前两千余首;配音秀达人;温婉清冽的御姐音,会把你带入到意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