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 霞 》
文/易 之 中
晚霞之美,勾魂摄魄!
看到晚霞,人们会欢呼,人们不会惆怅,因为晚霞的美丽,会充实人们的精神。看到晚霞,人们会雀跃,人们也不会徬徨,因为晚霞在孕育着朝霞的明天。歌剧院谢幕了,落下的是红色的而不是黑色的帷幕。因为红色,预告了新戏会上演,预告了下一场雄壮的交响乐将会唱响整个音乐厅。

自然中的晚霞之美,让人惊心动魄。诗词中的晚霞之美,让人如痴如醉。但也有人用诗去写晚霞的丑态。有人这样写诗:“晚霞纷飞凋零”。读这样的诗句,让人眼前仿佛浮现这样的景象:看纷飞的落叶,看凋零的落花。让心情进入了无限的惆怅。其实,这一诗句,既犯逻辑的错误,又犯语病的错误。

什么是晚霞?晚霞的定义是指傍晚日落前后的天边出现的五彩缤纷的彩霞。晚霞一般都不会翻滚纷飞,也不会凋零落索。晚霞的出现,一般都是风平浪静的。是温馨与温柔的。徐志摩的诗,写披着晚霞的新娘,勾起人们的美丽的想象。这句晚霞纷飞凋零的诗句,是犯了常识的错误。另外,在诗句的组合搭配中,这样用词,也会让人感觉不对路,晚霞是褒义词,凋零是贬义词,一褒一贬,自相矛盾。

在四季之中,秋天的晚霞最美。因为秋天洁净,因为秋天透彻,因为秋高气爽,因为秋天的夕阳更醉人。晚霞有两大美:哲理之美与诗词之美。日落黄昏,夕照映红了晚霞,随之转入月出的晚上。这是一种交替与交接的美,这是一种循环往复的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朝霞的出现,是送走了夜晚,迎来了白天。晚霞的出现,是送走了白天,迎来了夜晚。固定是暂时的,变化是永恒的。道之美,美之道。何谓“道”?道者,阴阳之间的交接点也。阴为夜晚,阳为白天。朝霞晚霞都是“道”,都是交接点。

晚霞有着诗词般的让人如痴如醉的美丽。对着“晚霞纷飞凋零”的无奈,我们可以用朱自清的“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来开解这位“晚霞凋零”的惆怅者。“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醉了!醉了!不是美酒醉人,而是美景醉人,而是晚霞醉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多么壮观的深秋的黄昏啊!“余霞散成倚,澄江静如练。”诗意诗韵诗境诗界,内涵深厚,诗意悠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黄昏时披着晚霞的夕阳也太美了。这句诗的“只是”,不是解作“只不过”或者“但是”。这样解释,无疑会贬损黄昏、夕阳与晚霞的美丽。“只是”是解作“正是”或“就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里的“只是”,同样是解作“正是”。

声音与音乐。何谓“声”?鸡啼狗吠之为声。何谓“音”?“声为文,谓之音。”何谓“乐”?“乐也者,和谐也。”写诗是一种“音乐”。诗的声音要成文,要和谐。“晚霞纷飞凋零”的句子,既不成文,也不和谐。这样写诗,就会缺乏音乐感,缺乏和谐感。“知声”、“知音”、“知乐”是三个审美的层次。写诗不是说话。写诗!应该写出“知音”,写出“知乐”。写出音乐之美。
2020.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