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会记住每一朵翻腾的浪花
------美丽乡村赵家峪的蜕变之路
(白文田)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迈过抗击新冠肺炎、脱贫攻坚,这些坚实的步伐,我们迎来了硕果累累的秋天。济南市莱芜区税务局副局长、驻高庄街道办事处赵家裕村第一书记王本堂,皇龙冠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曹常青,在刚刚打造完工的一间民宿里,给我们讲述了一件又一件他们助力乡亲脱贫的故事。
深情的讲述,有力的话语,让我感受到第一书记王本堂,一心为民的初心与情怀是那么令人敬佩。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乡民,在精神的激荡下,变得美丽可亲起来。
时间拨回10年前,我和几个战友到赵玉安家中做客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那时的赵家峪贫穷落后,交通极为不便。一条出山的小路,被村民打趣地称为“井塔高速”是唯一通往外界的路。村里没有任何产业,村民世代靠山岭薄地养家糊口,偶尔出山卖点核桃,算是经济收入。犹记得,这里的古槐、古井和干打垒的石屋、石墙,是那么韵味别致、巧妙地勾勒着能工巧匠们的胆识与智慧,一条溢洪道溪流潺潺,穿村而过。溪边石崖上汩汩流淌的清泉飞流直下,清凉甘甜。小桥南,一颗千年古槐,树形蜿蜒,盘根错节,在村民的保护下,依然茂盛挺拔,整个街巷处处散发着古朴的气息,好多乡民的家,出门便是山,一块块巨大的青石从大门口蜿蜒而上,缝隙中挤挤挨挨长满了青苔和许多叫不出名的植物,正恬静、悠闲地等着我们。战友赵玉安粗犷的外表、豪爽的性格,不知是不是因了家门口的大山,我们不得而知。
初识赵家峪,这个美丽的村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它和全国所有的乡村一样,迎来了我国《乡村战略规划(2018----2022)》完善农村生态治理、闲置宅基地等若干扶贫政策。莱芜区高庄街道办事处党委一班人,高瞻远瞩,果断决策,把赵家峪这个省级贫困村并入皇龙冠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党总支部,让先富帮后富,先进带落后。一个以发展生态旅游的脱贫攻坚战,在莱芜南部山区悄然打响。
曹常青就是带着这样的使命,担任麻湾、皇龙冠、赵家峪党总支书记的。这个曾经在西藏高原服过役的老兵,还是当年侦察兵那股韧劲、果敢的战斗作风,做起事来雷厉风行。在石材供不应求,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他第一个关门转产,率先定调:“我们开山采石,不如封山造林搞旅游”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让他走上了情洒山水、问路荒山,保护和挖掘历史文化的艰辛道路。每年上百万的资金投入,在荒山上,看不出多少变化。这种投资大,见效甚微的事情搁在别人心里,也许早就撑不住了,但他不仅撑住了,而且非常执著。他先后说服妻子、父亲与他一道,长年累月地打造皇龙冠这个汉武帝光顾过的地方。建木屋、修凉亭、闸水库,一年一个亮点,算下来已连续投资三千多万元。苍天不负有心人,如今的皇龙冠被游客美其名曰为:莱芜南部山区的“小江南”。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如此坚定地爬坡过坎一路走来?我想了很久,也观察了很久,从他在西藏留影的军装照、手握钢枪的神情里,我豁然明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就是他干事创业最直接的动力源泉,也鼓舞着他从西藏高原到实现人生价值精神的高原。
发展起来的皇龙冠,没有忘记赵家峪。当曹常青正在为赵家峪如何脱贫颇为犯难时,上级派来了第一书记王本堂。两个有胆识、有情怀的钢铁汉子,一见如故,情好绸缪。打通从皇龙冠到赵家峪的山路,以皇龙冠为依托,辐射周边,直接带动赵家峪走旅游脱贫的路子,让赵家峪成为皇龙冠风景区的后花园,是王书记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持续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
作预算、跑审批、跑资金到项目落实,资金到位,王书记忙得团团转。如果说曹常青,善于打冲锋,在工地上现场指挥,第一书记王本堂,则通决胜千里、运筹帷幄的方略。两个共产党员为了赵家峪能早一天脱贫,既擘画蓝图,也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同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做了一件又一件关于民生的大事,特别是王书记把赵家峪的脱贫工程、大事小情,都逐一记在心上。有抗疫的坚守,也有为筑路工程跑断腿、磨破嘴的写照。工地上缺钢筋,他协调资金买钢筋,缺水泥他四处化缘,弄水泥。全长十几公里,造价800多万元的这条山路,在施工中遇到了多少困难,也许没人猜得透,但王书记没因种种困难,拖一次后退、耽误一点施工。这些,村民都清清楚楚,无不称道这是一条致富路、通心路。士为知己者死,在他的领导下,骨干赵玉安轻伤不下火线,多次因山高路陡受伤,直到骨折,才被人抬下山来治疗。
事欲成,则先立。王书记亲民为民、扎实的工作作风,一传十、十传百,在赵家峪每一位村民的心中高高地立了起来。如果说修路是有钱就能办的大事,他关注、关心老百姓的小事,是有钱买不到的情怀。拿去孤寡老人家里“找活干,拉家常,蹭饭吃”的例子,就无需多赘。一个共党员光辉的形象和初心,在老百姓的心中透亮。每到一户,他讲的最多的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不能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一开始,村民用怀疑的眼光偷偷地观察着他的一行一动,传言:“他是来混日子、镀镀金回单位等提拔的”但这些事过后,村民彻底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有的敬佩他在抗疫期间及时调拨短缺物资的神通广大;有的为他时不时下到地里为培育白菜种,把自己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把式,而刮目相看;更多的则因,走在出山的康庄大道上,对他念念不忘!
抓党建促发展,他就像一块磁铁牢牢吸住村两委成员。“俺这个王书记可厉害了,自从他担任赵家峪第一书记以来,大事小情不知给这个村解决了多少,谁家有困难,他第一个掏钱捐物。除此,没有他的及时引导、正确领导,好多事不会顺利干成。拿修路、打造民俗这些事,不是王书记的前瞻眼光,我还真不敢盲目投资”曹常青如是说。
眼下的赵家峪村,一派繁荣的景象,几台大型挖掘机正在村头的路上挥舞着长臂作业,一栋栋民宿重新复活,向来者诉说着悠久历史与沧桑巨变。与此同时,村里没了闲人,都有了事干,且忙得不亦乐乎。建档立卡,22户29人,因为有了收入,逐一全部脱贫。过去被称为:“兔子不打窝的穷山沟”的赵家峪,现在是十里八乡皆知,引得许多寻找乡愁记忆,爱好踏青旅游的文人雅士纷至沓来。一个响亮而诗意的名字“古槐石舍,梦中老家”走进了无数人的心中。
如今,南接莲花山,北接苍龙峡的旅游大道,村北正在拓宽,村南已经完工,盘旋在山间像一条腾飞的巨龙横亘在青山之中,闪烁着社会文明发展的思想光芒。站在这条路上眺望,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现代民宿,外古内秀。小桥、流水、人家,皴在山中,如诗如画。今年十一黄金周,正式开门营业,游客爆满。有北京来的,也有济南来的,这些从大城市来的客人,在这里找到了久违的乡愁。
身边的赵玉安自豪地说:“看看,我们的赵家峪,当年请你们来‘当客’,你们都不愿意来,过去我住在村里每天骑着摩托车到城里打工,如今我是住在城里,每天开着车回到村里工作,致富路通到了我的心坎上!”从他得意的表情里,我仿佛看见了赵家峪全体村民幸福的模样!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过上好日子的赵家峪村民,能留的住乡愁,也不会忘记每一位接续奋斗的建设者,每一朵翻腾的浪花,每一条血性的河,这是大山赋予乡亲们特有的朴实与厚重。

作者:白文田,系莱芜区散文学会会员。
联系方式:18663412326
2019年10月10日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芃芸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