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江月.夜思 72
文/三木秉凤
脉脉含情不语,偏偏笑里相通。
花开月落映江红,最美莫如心懂。
夜色阑珊风起,古今爱恨分明。
曾经忐忑在心中,莫道销魂与共。

德与得 73
文/三木秉凤
“德”是什么?确实一言难尽!“得”是什么?亦是一言难尽!“翠华旗光摇汉苑,白玉管响彻唐宫”,汉唐盛世乃中华民族厚德载物的典雅之笔,“以德配天”乃千百年来东方文明的思想基石!人生在世不过三项功利即立德、立业、立言。立业就是建立功业(事业)造福万民,此为王道政治,立言就是将社会实践升华为文字教育后人,此为文化建设,那么何谓立德呢?
道与德犹如树之本末,道之根源德之物繁,自古德与道两者之间关联密切难舍难分,“道”是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而德就是依“道”而行的所有收获!故德者“得”也,古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对厚德载物的诠释之义。

然“德”与“得”在其所求内容方面确实不同!对于人间功利,一般来讲“德”为无形之功(德),而“得”为有形之利(益),故而“得”让我们物质繁华丰衣足食,德者令人我们精神饱满内心充实。但人们的幸福体验并非来自物质之“得”,而是来自精神之“德”!
话言世人“德”之缺失以会导致“得、德”之间阴阳失衡。因为人生的压力大多来自未事难测且人生的烦恼大多来自欲壑难平,所以需要用“德”心来抚慰。人生的幸福大多来自简单的生活,而人生的宁静大多来自心灵的海阔,且也需要“得”物来维系。在“德”心与“得”物之间谁主谁次我们必须有正确选择,在立业上自强不息,在立言上字字珠玑,而在立德上万万不可随波逐流!从伏羲氏起三皇五帝到夏商周三朝及诸子百家,自古人生方向往往少数人“明明德”的人把握的最正确,我们知道在风火中的牺牲者大多都是在顺火而逃造成的,正确决定永远存在于潜意识之“德”心当中,如果不能用道理说服别人跟随我们就孤身逆风火而上,生命之德往往在一无所有中的灰烬中起死回生,不要为了随波逐流而顺火亡身,鱼逆水而上,鸟逆云而行,马逆风而驰,而所有的成功者几乎都是知难而进逆水行舟。
人要学会在“德与得”者之间进行角色转化,在人生动态之中保持阴阳平衡,厚心之德方能载物之得!自古以来德薄而福大、力小而物重、智浅而权贵最终祸国殃民害人害己的例子比比皆是…故以德治国、以德齐家、以德修身古来如此!
“得”为物质之丰饶, “德”是灵魂之美达,而泛泛大千之中真正的美是我们只感其美而不知美自何处无形之美,因为有形之美易被岁月抹杀,而灵魂之美却恒久如春并随历史万古长青!具体在生 。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大学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佛学、国际关系学及战略学业余研究与爱好者,志愿与天下有识同仁鼎力助推华夏文明回归世界历史中的本尊正位,共推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与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毕生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