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赏析】刘西英《对草原的另一种解读》+【比葫芦画瓢】
【主 持 人】樊更喜
【活动时间】2020年10月10日
【入选诗人】樊更喜,君如明荷,张建刚,张变芳,李英发,孟胜利,马连山,枯藤小草,一路阳光,芳华正韶,乔安娜,兰庆宣,周雪平,陈怀,吴会茹,岳建华,薛茫茫,王敬德。
【原诗原玉】对草原的另一种解读
文/刘西英
什么都长的地方,一定长草
什么都不长的地方,可能长草
长草的地方
小了叫荒地,大了叫草原
荒地遭人嫌弃
草原被人赞美
它给人的启示是
地,要么不荒,要么大荒
小荒是小风景
大荒是大气象
就像人
小坏可能是流氓
大坏可能成帝王
看草原
不是看草,而是看气象
就像读历史
不是读篇章,而是看兴亡
没有平坦,不显突兀
没有狡黠,不显坦荡
一望无际不是无边
而是你看得还不够远
——原载《延河》2017年第12期
【经典赏析】《对草原的另一种解读》,以高度的哲学概括,写出了对草原的本质的认知。这种概括是用诗的语言完成的,显示出作者区别于他人的、不同凡响的功力。后半部分通过对草原的解读,进而又转化为对人性的思索和感悟,读来深受启发。(樊更喜)
【比葫芦画瓢】
农村
文/樊更喜
农村是生长农业的地方
不生长农业的地方,肯定不是农村
最早的农民和牲畜一起出勤
创造出农村最勤劳的灵魂
早晨第一个走出村庄的人
一定是庄稼长得最好的农民
最先盖起楼房的人
一定是农村最富裕的人
每天在大喇叭里喊话的人
应该是村里的最高领导人
农村生产粮食,让城里人吃
城里人生产化肥,赚农民的钱
农村生产棉花,让城里人锦裘不寒
城里人生产衣服,还是赚农民的钱
农民工在城里盖起大楼,让城里人住
城里人住进大楼,农民工又回到原点
在城里他们也许受到许多欺凌
一回到农村便成了大地的主人
城里最旺盛的植物是楼房
地基下却是千百年前的农村
农村最旺盛的植物是小孩
长大后也许会升学当兵招工进城
他们把户口转到了城里
可他们转不走土地和祖坟
逢年过节,他们都会回来
在农村找到乡愁和根
农村生产玉米麦子谷子山药大豆高粱红枣苹果梨……
省料号后边是你想不到的富有和新鲜
农村给了农民以生命以活力
农民把信仰也种在这块土地
农村生产新鲜的空气、朴素的品格
生产新时代社会主义需要的一切原始能量
农村以麦穗的形象进入国徽
证明农村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
【经典赏析】草原是历史,草原是未来。草原春天很茂盛,冬天很荒凉,但是草原,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在天涯海角,绿色都是生机勃勃的象征。作者“对草原的另一种解读“什么都长的地方,一定长草,什么都不长的地方,可能长草”,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有心解读草原的人,对草原独有的深情,对大地独有的思念,我们想象一下,地球上如果没有了草的绿、没有了草原的绿色,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君如明荷)
【比葫芦画瓢】
家在草原
文/君如明荷
人在远方 草原是远方
人在家里 家是家
人在外 家是故乡
天苍苍 草苍茫
内蒙古大草原 是
我家乡
风车发电转动忙
有另一番景象
春天 绿色葱茏
夏天一片绿
秋天一片金黄
羊群像云朵挂在天上
牛羊成群 散落在草原大牧场
我的家似珍珠镶嵌在草原上
冬天一片 白茫茫
洗尽铅华 是家乡
踏雪迎风 总是走在路上
遥望家乡
【经典赏析】《对草原的另一种解读》,不是解读草原,而是解读时空,解读人生。那是一种生命的气场,情感的气场,诗意的气场!(张建刚)
【比葫芦画瓢】
大梁江
文/张建刚
大梁江没有江
但人们心中有江
大梁江没有水
但人们心中有水
大梁江没有路
但人们心中有路
这心中的一条江啊
在一代又一代人们的胸中流淌
这心中的水啊
穿山绕岭,在祖祖辈辈人们的怀中喧响
这条心中的路啊
穿云破雾,横躺在太行山的脊梁
心中的路
心中的水
心中的江
是勤劳智慧的太行儿女
时时代代开垦的梦想
路在云端,叫天路
水在云端,叫天水
江在云端,叫天江
作为人们心目中最崇高的大梁江
它响亮的名字
将永远铭刻在太行儿女的心上
【经典赏析】刘西英的诗《对草原的另一种解读》饱含哲理,解读草原实质是在解读人生,甚至是在解读人类发展历史。荒地因为小,极易被看透,便被轻视;草原无边无际,具有一定的震撼威力,因此,经常获得赞美。人们敢抓普通流氓,不太敢招惹流氓皇帝,所以说,借助气象,可以增大气势。即使目光炯炯有神,总有涉及不到的地方。(张变芳)
【比葫芦画瓢】
不要轻易解读人
文/张变芳
倘若说看透了谁
其实差得很远
甚至是十万八千里
感觉精明是褒义词,却不一定
漂浮在表面,没什么定力
随波逐流,得利于一时
两人面对面,像是隔着一座山
对话不顺畅,因为各有各的调
放弃吧,不要轻易解读人
实话说,我连自己都看不懂
计划往东,最后竟然去了南
属于笨,可有时笨得正确
学会放手,各自安好
天宽地宽,极具包容性
【经典赏析】这首短诗,巧妙避开了对草原空泛的赞美,另辟蹊径,角度新颖,让人耳目一新。整首诗层层递进,让读者随着诗人的思维缓缓进入,没有突兀感。全诗由草的意象出发,引申出了颇具哲理的意味。两句一节的形式,和诗的内容做到了完美统一。(李英发)
【比葫芦画瓢】
对月亮的另一种解读
文/李英发
(一)
皎洁明亮
你赚足了多少诗人的目光
阴晴圆缺
你打动了多少多愁善感的胸膛
其实,你只是一块石头
其实,你从不发热发光
只因为距离不够远
只因为时间不够长
距离产生美
真相往往让人心伤
要走就走得足够远
要留就留得坦坦荡荡
(二)
一轮明月
将半个夜空照亮
却无人知道
这是反射了太阳的光芒
星星很少,在夜空中
随意点缀着两三行
但却是自己在发热发光
既然做不了太阳
就做一颗星星吧
在被别人忽略的时候
也依然自立自强
【经典赏析】事物的多角度,一首诗的亮度,构成了刘西英的《对草原的另一种解读》这首诗的上升。哲学问题,是我们的思考。(孟胜利)
【比葫芦画瓢】
绿遍天涯
文/孟胜利
草们很坚强,见缝插针
用坚持不懈的耐力
去绿遍天涯。它们,多像我们的
基层工作者。朴素,平凡,任劳任怨
像草儿一样的人啊,内心里
一定装着花朵。一朵傲骨的花
一定绽放在心上
而草的影子,聚拢在一起
扑向天涯
这自立独行的美,素朴的
不可以拒绝
【经典赏析】《对草原的另一种解读》一望无际的草原,装满眼眸,浓浓的绿色伸向天边,心也跟着放大,人的心态应该像这宽阔的草原,容纳骏马奔腾,容纳雄鹰翱翔,容纳滚滚红尘发生的一切,让人生美好!(马连山)
【比葫芦画瓢】我有一个猪脑袋
文/马连山
太聪明的叫绝顶
太憨厚的叫愚蠢
人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脑袋
外表不动声色
内核各有见长
我就长个猪脑袋
生活里固定着模式化
我说的话你未必能理解
你说的话我未必能听懂
喜欢静坐发呆
让迟钝的脑袋停歇
我喜欢简单思考
大脑的芯片从来不储存琐事
也操纵不了多余的乱想
别人绞尽脑汁
我脑袋缺水
记忆让自己固守一个信念
反应到哪就说到哪
心跟着脑袋走
生怕回头的时候
把自己的影子走丢
谁也离不开脑袋
有一个猪脑袋很幸福
对你的话不假
对你的笑不假
对你的真诚更不假
【经典赏析】作者的文字非常富有哲理性,通过对草原的解读转化为对人性的感悟,可见文学功底之深,人生格局之大,让人读后深受启发。(枯藤小草)
【依葫芦画瓢】
对桃花的另一种解读
文/枯藤小草
春风绚烂
春风吹开了十里桃花
桃花绚烂
花言巧语就多了
风言风语也就来了
犹如一个柔媚的女子
人见人爱 爱到心生嫉妒
春风绚烂 桃花绚烂
一个妙龄的女子
又能绚烂到几时呢
春天里
越来越多的鲜花
转瞬即逝
桃花不是花
桃花不过是存在的一种意境
【经典赏析】读了《对草原的另一种解读》这首小诗,眼前浮现出来无限的画面。格局或大或小,都是不同的风景,就好像是不同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同,不羡别人荣华富贵,只经营自己的生活。(一路阳光)
【比葫芦画瓢】
人性
文/一路阳光
人性的善一定闪着耀眼的光
人性的恶处处遭人们的唾弃
人性的善
是美的,它会感染周边的人
人性的恶
是一道深渊,想要爬出来很难
父母是孩子的标杆
让善在懵懂中变的清晰可见
小善可愉悦自己身心
大善可以千古流芳
没有善心,失去人性
没有恶念 ,一生平安
漫漫的人生长路
让我们对善从始而终
【经典赏析】这首诗层层深入,步步展开,哲理深刻,对比思考,启发发散性思维,让人随诗进入更深的人性化思考!(芳华正韶)
【比葫芦画瓢】
谈赌
文/芳华正韶
有麻将桌的地方,可能有赌
没麻将桌的地方,也可能有赌
赌博的地方
小的叫馆儿,大的叫场子
大场合法合理
小馆违法乱纪
它给人的警示是
赌,要么不赌,要么大赌
小赌肯定是草根儿
大赌有可能是大亨
就像投资
投小钱一定是穷人
投大钱有可能是富人
看赌博
不是看局部,而是看全盘
就像走棋子
不看走的过程,而看走的结果
没有大投入,不见大收获
没有强对手,不见大输赢
以小胜大,不是不可能
只是你缺少四两拨千斤的胆气
【经典赏析】特别喜欢作者的这一句“长草的地方 小了叫荒原,大了叫草原。”无数人见过草原也写过草原,味道出发点各不相同,老师的着眼点让人眼前一亮,一颗小草铸就一片草原,由小见大在诗歌中可见。(乔安娜)
【比葫芦画瓢】
乡下
文/乔安娜
在乡下出生
又在乡下长大
乡下有我的家
乡下有牛羊鸡鸭
每天放学后还要牵小黑猪去溜达
我的家在乡下
乡下有百吃不厌的洋芋
靠洋芋长大的孩子
至今也离不开乡下老家的洋芋
乡下有玉米棒子
还有豌豆胡豆和北瓜
乡下老家堆满屋
我的老家在乡下
那里有最好吃的苹果桃子和核桃
如今很少回乡下
现在到处都是高楼林立
水泥钢筋代替了泥巴
我已认不出老家从前的样子
【我来赏析】刘西英老师的诗,富有哲理,寓意深刻。从草写起,有草想到人,进而来解读人生,解读人类的历史。(兰庆宣)
【比葫芦画瓢】
对雨的认知
文/兰庆宣
下雨了,下雨了。
几人欢笑,几人愁。
泥泞的土路上,
走来歪歪扭扭的脚步。
没有下水道的洼路口,
存有半尺高的雨水。
汽车驶过,溅湿了行人。
还有一颗湿漉漉的心。
湖泊、溪流,
则高兴地唱着小曲。
大江、大河,
更是波涛汹涌地舞蹈。
江河湖泊,海纳百川,
有着广阔无垠的美景。
绿草如茵,绿树滴翠。
让人心潮澎湃,流连忘返。
雨,看落到哪里。
有人喜欢,有人愁。
【经典赏析】此诗歌借用对比与拟人的手法,把草原描写成了宽广的胸怀。让人产生遐想,从而把眼光放的更远!(周雪平)
【比葫芦画瓢】
追逐空间
文/周雪平
总感觉生活太忙碌
但又不知道缺少了什么
总想去旅游
却有各种理由耽搁
有时间的时候,感觉钱不够花
有钱的时候,又感觉时间不够用
这人啊,只要来到世间
又有欢喜又有忧
行走平原,想登高山
站在山顶,纵观平原
同是一个地平线
却有着太多的风景
要的太多,也丢弃了太多
放不下,才会执着
能够还原自己
才是最好的人生角色
【经典赏析】诗作从草原的事物上,解读出另一种释义,并通过一些事物的对比,来论证草原牵引出的意象里那些富含人生哲理的诗意,来引起读者认知与感悟上的共鸣。(陈怀)
【比葫芦画瓢】
对草原的另一种解读
文/陈怀
草原,是草民的城池
城池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贫瘠之地圈养荒草
肥沃之地生长肥壮的草叶
骏马的嘶鸣,马头琴声的悠扬
终抵不过风声与虫鸣的天籁
无边无际的辽阔,奔驰者
看草原的子民臣服,欢呼,致意
一种俗世的梵音,隐去喧嚣
让一棵杂草跻身于草丛间,静守草木一秋
【我来赏析】世间所有的事物,在不同的眼中,都有不同的寓意。只要心情足够美好,处处都是欢喜。(吴会茹)
【比葫芦画瓢】
时间
文/吴会茹
时间
是节节长高
的树枝
咿呀学语的
婴儿
蹒跚学步的
孩子
背着书包的
少年
抓不住的时间
看得见的成长
满眼是欢喜
时间是
藏在心里的珍宝
年少的白衬衫
发黄的日记
黑头发
有光亮的眼睛
流动的是岁月
留住的是
历久弥香的记忆
时间是
一阵风一朵云一缕阳光
催动季节的变换
书写花草的荣枯
无尽的时间长流里
万千的人和物轮回
萌芽到枯萎
青丝到白发
年年相似
又年年不同
时间是
沾满颜色的巨笔
春秋冬夏走过
赤橙黄绿描过
落笔
就是一生
【经典赏析】对草原的另一种解读,从长草的地方开始解读,给人启示,联想达到一定高度,构思严密,哲理性很强,尤其最后一句“一望无际不是无边,而是你看得不够远。”堪称经典。(岳建华)
【比葫芦画瓢】
石头
文/岳建华
一块石头,在路上
人们常说它是绊脚石
把小石头集中起来,
铺在路上,
也就是人们歌颂的铺路石
有璀璨夺目的玉石
被千万人追捧
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又遭到多少人嫌弃
石头从来不与人争辩
总愿意做真实的自己
做山里人房屋的地基
做城市里的盆景
如果可以的话,
它连起来就是一座座高山
伟岸如父亲的背影
昂着头,为家人遮风挡雨
【经典赏析】诗人以独特视角观察事物,通过对比呈现意象,时而行走,时而沉思,在维度的寻觅中独辟蹊径,触动独特感悟。同一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因胸怀和目光不同而多变。本质因大小各异,现象因远近不同。反映历史进程中事物呈现的多样性,人的思维的多样性,感悟的多样性,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对立面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是如此微妙而有趣,引人探讨、追寻。(薛茫茫)
【比葫芦画瓢】
奔跑
文/薛茫茫
风停下来
绿,没有停止奔跑
风挟着沙石,经过春天的树梢
芽苞钻出枝条的壳
一颗树疼痛着,绿了
风停下来,浪花没有停止奔跑
她看见,阳光裹着闪电掠过头顶
忙碌的人们,在海水中打捞地平线
小船树叶样飘摇
思想的维度,置于沟壑
在坐标的牵扯中渐渐熨平
波涛,依旧在阳光下
开花结果
一不小心,就被两岸裹挟着摔落一海碎金
夕阳展开温柔的手掌
捧住玲珑的舞步
雪花落下来
影子继续奔跑
钻进冰层深处,在草根的枯萎里浸润 缠绕
冬梦幽长,草尖醒来的瞬间
一丝春辉围绕
翅翼翕合,虫儿
破土而出
月光在桂叶上疾走,却怎么也追不上
散了一地的背影
【经典赏析】:通过草原谈哲理,透过草原谈生,从草原上升到历史,这是由点到面、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小至大扩展性思维。作者“对草原的另一种解读“什么都长的地方,一定长草,什么都不长的地方,可能长草”,又辩证思维的表现形式,值得在创作中立用(王敬德)
我的故乡
文/王敬德
我的故乡
是有草的地方
大草原
是我真正的故乡
我的故乡
有牛有羊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一派好风光
我的故乡
天苍苍
草茫茫
风吹白云似赶羊
我的故乡
草是牛羊粮
绿是青春的吉祥
金黄是秋天的希望
我的故乡
羊群像云朵
挂在蓝天上
牛羊像明珠
洒落在草原大牧场
我的故乡
美丽的蒙古包
似珍珠镶嵌在草原上
我的故乡
冬天一片白茫茫
雪蕴育着草
给来年带来希望
我的故乡
风呼呼地响
这是鲁迅的呐喊
这是郭沫若
高呼凤凰涅槃
春天到时
这里又是羊牛的天
